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

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

ID:23185712

大小:6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05

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  _第1页
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  _第2页
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  _第3页
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  _第4页
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  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内容提要】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首次研究了中国纯文学对德国文学影响的历史,探讨了世界不同民族国别的文化文学交流影响的规律,评析了德国人译介研究中国文学、借鉴创作文学作品的得失,阐发了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精粹。同时,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觉醒、坚固的民族文学自信和理想的世界文学愿景的东学西渐的文学观。一陈铨是“战国策派”的核心人物,“战国策派”是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联大及云南大学一批教授文人为主形成的一个文化群体。除陈铨外,还有林同济、雷海宗、何永佶、洪思齐、王赣愚等人。“战国策派”的著作涉及到政治、经济、社

2、会、历史、法律、伦理、文学、教育、地理等各种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群体。“战国策派”以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为基础,以哥白尼的宇宙观、卡莱尔的英雄史观以及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史学思想为借鉴,形成了一套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看出“战国策派”主要的学术背景和思想渊源是西学,他们都是留学欧美并在西方有影响的学子,他们虽有深厚的中学功底,西学却是强化与激发他们民族主义情结的激活剂,“战国策派”显然是西学东渐的产物。然而,他们的总主题为文化救亡与民族品格重建,是抗日救亡中对国家与民族的另类构想。具体而言,在文化哲学思

3、想方面,提出“战国重演论”,提倡尚武精神,固守英雄史观;在人生哲理方面,崇拜英雄,倡导浮士德精神,批判民族活力颓萎,建构理想人格;在学术思想上提出“第三周期论”,主张“文化摄象法”。这些主要受西学影响形成的思想主张的根柢却是强族兴国为民的民族主义。汤一介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论着辑要丛书?总序》中把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学衡派”的“国故新知论”和张东荪的“多元文化论”分别归属于文化上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而认为“战国策派”“也许我们可以说它是游离于上述三派之间”①。确实很难把“战国策派”归于上述三种文化走向中的任何

4、一种。“战国策派”具有文化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各别的某些元素,而这些元素皈依于一切以民族为本的民族主义。应该说“战国策派”是一个民族主义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群体。正是从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出发,“战国策派”在主张西学东渐的同时,又不遗余力地力倡东学西渐。这在近世以来强势话语为西学东渐的浪潮中弥足珍贵。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其在文化发展上的预设性与引向性。陈铨是“战国策派”中力倡东学西渐的主将。陈铨曾发表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章《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巧妙有力地表达了他的东学西渐的文化观。该文借德国克尔大学亚可布教授的文章的大意,从

5、政治制度、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以及生活习性等,阐述了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重大影响。这篇文章虽然在时隔《中德文学研究》十余年后发表,但可以看出陈铨一贯的东学西渐的民族主义的主张,更加明了陈铨撰写《中德文学研究》的学术主张和文化理想,有助于理解《中德文学研究》。陈铨借助亚可布教授研究的学术成果表达了他的东学西渐的文化观。陈铨根据亚可布教授的研究指出:“西方文化里边顶重要的事物,都直接接受了东方的影响,这其中特别是中国贡献顶大,发明最多,欧洲人鄙弃东方人,是不应该的。中国人自己鄙弃自己,更不应该了。世界上最没有出息的人,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没

6、有出息的人。希望这一篇文章,能够提高民族自信的力量,追怀过去的光荣,努力将来的创造。中华民族是尽有自己领导自己的力量的。”②这种东学西渐的文化观是陈铨民族主义思想在东西文化碰撞交汇中,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使命的历史担当。陈铨力图通过《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所述史实,证明“西方文化最重要的成绩,都直接间接受到东方的影响”③。而他所著的《中德文学研究》是要说明中国纯文学对德国文学的影响,证明中国文学西渐德国,影响德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事实。《中德文学研究》是陈铨1934年在德国克尔大学撰写的文学博士论文。此文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研究了中国纯

7、文学对德国文学的影响。陈铨于1934年2月回国之后,受聘于国立武汉大学,他随即把博士论文译成中文,于1934—1935年在该校学报《文哲季刊》上分4期连载完毕,题名为《中国纯文学对德国文学的影响》,193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时改题书名为《中德文学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曾于1997年再版)。《中德文学研究》出版后,当时的学者厉啸桐给予特高评价:“此近人陈铨新着,精博条达,得未曾有。”“作者学养识见并至超卓”,“述二百余年来之史势,语约而意精。”“新书中最为颖特”。④而胡适在他的日记中表示:“看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此书甚劣,吴

8、宓的得意学生竟如此不中用!”⑤前者虽多溢美之词,结论却较为公允,后者显然是出于门派态度的一时偏见。时至近年,好评沓至。著名学者李赋宁评价“《中德文学研究》具有开拓性,饮誉德国”⑥。南京大学张威廉先生回忆到“老友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译成中文后为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