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及普适价值简

论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及普适价值简

ID:23220354

大小:49.0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5

论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及普适价值简_第1页
论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及普适价值简_第2页
论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及普适价值简_第3页
论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及普适价值简_第4页
论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及普适价值简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及普适价值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及其普适价值陈德述建国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经济挖掘了人们创造财富的巨大潜力,在社会财富激剧增长的同时,也使人性恶的方面得到了张扬,人的欲望无限制地扩大,不仅使自然生态而且也使社会生态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使人的基本道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都大幅度下降,使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都失去平衡。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恢复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平衡,必须继承、弘扬和创新孝道文化,必须要深刻反思伦理道德建设的问题,重建人们基本道德、社会公德、生态伦理和家庭伦理。这里,我只就传统的孝道的内涵及普适性谈谈自己

2、的想法,从中领悟孝道的真谛和现实意义。一、澄清对传统孝道的错误认识中华孝道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有着丰富内容,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也起过消极的作用。它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中国特有的宗法制度使它不断的强化,使“孝”从父子间的血缘亲情上升为君臣间的关系,与“忠”结合起来,使之最后异化为“愚忠”、“愚孝”。今天我们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科学分析,重新认识和评价“五四”以来对孝道的偏颇的、错误的认识,端正对孝道文化的态度。儒家的“孝”本来不姓“愚”。孔子提倡“父慈子孝”,父子之间的这种天然的血缘亲情是

3、相互的,基本是平等的。孔子主张对父母的不义行为要“诤谏”制止,主张“从义不从父”,对父母的不义行为顺从不制止,就是“不孝”。后来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孝经》把“孝”与政治相结合,汉代主张“以孝治天下”,特别是董仲舒把儒家思想总结为“三纲五常”之后,“孝”就成了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异化为“愚忠”、“愚孝”。什么“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等绝对的专制的言论,使“孝”变味了。在元代编写的《二十四孝》中,出现了“王祥卧冰”、“割股疗亲”,“郭巨埋儿”等等违背人性的荒唐的故事。被统治者“异化”了的“愚孝”,不仅扭曲“

4、孝”的本来意义,而且造成了许多的社会悲剧,这样的“愚孝”是应该受到批判和否定的。但是,绝对不能把血缘亲情的孝和被异化了政治的孝混为一谈,在批判“愚孝”的同时,否定了原本意义上的“孝”。在正确认识、继承和弘扬孝道的过程中,还必须对孝道的以下三种的错误认识加以澄清。第一,错误地批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孟子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是针对虞舜的父母不许他娶妻而说的。况且这个“后”不是只指儿子,也包含女儿。人人如果都没有后人,不只是家族绝灭,民族也会因此而绝灭,这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大事,有何不对?第二,批判“父母在,不远游”也是片

5、面的,错误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这里没有说不许出远门,是说如果出远门了,一定要告诉父母你去哪里了。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离开父母远了,一方面父母担心,另一方面父母如果生病了,谁来照顾?即使在今天,也不能不告诉父母你去哪里了。告诉父母你去了什么地方,完全是应该的,没有什么不对。第三,有人说“7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封建主义,这也是错误的。这里说的“毁伤”,是指古代五种(劓、剕、刖、宫和大辟)刑法所造成的“刑害”,是说不要触犯刑法。上述错误的认识,企图把传统的孝道美德不分青红皂白打入到封建主义中去,这是不正确的。但是,现在有

6、人进入了另外一个片面,说什么“孝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推动着社会发展、繁荣和进步”,这种说法在理论上是极为错误的,在实践上极有害的。因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基础,推动“社会发展、繁荣和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准、人的积极性和创新力以及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孝”是社会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围。上层建筑何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石”?何以能成为“推动着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澄清了强加给孝的错误的认识、评价和胡涂的、非科学的观点,才能真正了解孝的含义,认识到孝的本质和它的社会功能,才能找到继承、弘扬和创新孝道文化的正确

7、道路和方法。二、正确认识孝道的基本意义和内涵那么,到底什么是“孝”呢?“孝”的基本含义是:《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尔雅·释训》说:“善父母曰孝”。即善于事奉父母的行为就是孝,善于事奉父母的人就是孝子。《释名·言语篇》还说:“孝,好(读如hào)也,爱好父母如所说(悦)好也。”汉代贾谊在《贾子·道术》说:“子爱、利亲谓之孝”,“慈惠爱亲为孝。”就是说“爱亲利亲”就是孝。墨子也从“交相利”的立场出发,也说“孝,利亲也。”“利亲”就是“养亲”,要尽心竭力地赡养父母,事奉父母要竭尽全力。一句话,尊敬和赡养父母就是孝,这就是孝的基本

8、内涵,由这一基本内涵出发引伸出极为丰富的内容。第一,保全身体,珍惜生命。孝敬父母的第一件事情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