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霖主任舍症从脉治疗清阳不升型足跟痛的经验

张沛霖主任舍症从脉治疗清阳不升型足跟痛的经验

ID:23223573

大小:6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5

张沛霖主任舍症从脉治疗清阳不升型足跟痛的经验_第1页
张沛霖主任舍症从脉治疗清阳不升型足跟痛的经验_第2页
张沛霖主任舍症从脉治疗清阳不升型足跟痛的经验_第3页
张沛霖主任舍症从脉治疗清阳不升型足跟痛的经验_第4页
张沛霖主任舍症从脉治疗清阳不升型足跟痛的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沛霖主任舍症从脉治疗清阳不升型足跟痛的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张沛霖主任舍症从脉治疗清阳不升型足跟痛的经验作者:张建梅吕云华张沛霖【摘要】介绍张沛霖主任以耳前脉、头维脉、趺阳脉、寸口脉辨证,针刺通天穴、天柱穴治疗清阳不升型足跟痛的经验。【关键词】名医经验;针刺;足跟痛【Abstract】IntroducedthatDirectorZhangPei1inbeforetheeararteries,Uygurarteries,insteppositivearteries,pulseatthewristarteriesdialectical,theacupunctureexceedinglyhighhole,theT

2、ienchuholetreatclearpositivedonotrisetalalgia'sexperienee.【Keywords】Famousdoctorexperience;Acupuncture:Talalgia足跟痛是因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的以足跟部疼痛、行走时加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形成是以肝肾亏虚、气血失和、筋脉失养为先决条件,复因风、寒、湿邪侵袭及外伤、劳损等致使气血阻滞而成[1],针灸治疗多以足跟周取穴为主。全国著名老中医张沛霖是昆明市延安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作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

3、,有幸全程随师学习,现将导师舍症从脉治疗清阳不升型足跟痛经验介绍如下:1取法内经,明辨病机张沛霖主任强调足跟痛的辨证,如果局限地理解为是由肾虚引起,那么治疗思路也就窄了。张沛霖主任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实四末”的理论,认为清阳不升,四末无以实,足跟失于濡养也可发为本病。这与道家重视“真人之气在于踵(即气要沉到足)”的修炼不谋而合。2注重脉诊辨证张沛霖主任借鉴古老的三部九候诊脉法,重点观比较耳前脉、头维脉、趺阳脉、寸口脉的大小,为本病辩证施治提供依据。耳前脉、头维脉以耳前脉、头维脉候头部之气。正常情况下,头维脉比耳前脉小,二者之比约为1:3

4、。若耳前脉弱,则头维脉不出,提示清阳不升。趺阳脉以趺阳脉候足部之气。正常情况下,趺阳脉较寸口脉大,二者之比约为3:1。若趺阳脉小于寸口脉,提示足部气血不足,失于濡养。寸口脉寸口脉是三部九候脉的缩影,可以诊察全身状况。寸口脉弱提示阳气虚衰、气血俱虚,与耳前脉弱、头维脉不出、趺阳脉弱相符。3下病上治、选穴精炼张沛霖主任运用“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采取“升清阳以实四末”的方法,精炼地选取通天、天柱二穴治疗本病。通天穴通天穴具有引动足太阳经气,通达人身最高位之意,升举足太阳经气。当第一次补通天穴后,若耳前脉增大,验证治疗方法正确。应用“一穴二针”的方

5、法,在ZJ、通天穴上再补一针,以加强升阳的治疗效果,针后可观到耳前脉再增大,头维脉出。天柱穴天柱穴犹如“擎天之柱”,可助通天穴促足太阳经气通达足部,以濡养足跟。补天柱穴,可观察到趺阳脉、寸口脉增大。4典型病例治疗经过患者吴某,女,56岁,于XX年4月9日以“左足跟痛半年,加重一周”初诊。XX年9月无明显诱因感左足跟刺痛,X线射片检查示:跟骨骨质未见异常。经中药外敷、封闭治疗未好转,即在鞋内跟部放置海绵以减少足跟部受力,缓解疼痛。近一周左足跟刺痛加重,站立、行走疼痛明显,足跟不着地疼痛方可减轻。体征:左耳前脉较右侧小,左头维脉不出,左趺阳脉弱,较左寸

6、口脉小,左寸口脉较右侧小,左寸口脉弱,左通天穴凹陷,左足跟压痛明显。诊断:左足跟痛(清阳不升,足太阳经气不升)。辨证分析:患者年逾五旬,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足跟失养发为本病。左侧清阳不升故见左耳前脉较右侧小,左头维脉不出;通天穴位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左侧足太阳经气下陷故见左通天穴凹陷;左足失于濡养故见左趺阳脉弱;左侧肢体气血不足故见左寸口脉较右侧小,左寸口脉弱。治疗原则:升足太阳经气。治疗经过:针刺左通天穴,针尖向后且用提插补法,针后观察到左耳前脉t,推断以上治疗方法正确。再针刺左通天穴,操作方法同上,针后观察到左耳前脉tt,左头维脉出,左趺阳脉仍弱

7、。针刺左天柱穴,用提插补法,针后观察到左耳前脉tt,左头维脉出,左寸口脉t,左趺阳脉t。留针20分钟,嘱患者在留针时行走,并体会足跟疼痛的变化。取针后患者诉左足跟痛明显减轻。守上方,隔日治疗1次,治疗3次后,患者左足跟疼痛消失,遂停治。一年后随访未反复。张沛霖主任在诊疗中四诊合参,尤重脉诊,注意观针刺前、后脉象的变化,从而判断治疗方案的正确以否,了解穴位的特异性。通过这个医案,可以感受到张沛霖主任的这一诊疗特色。参考文献[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X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