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孔老政治哲学异同之新探论文

谈述孔老政治哲学异同之新探论文

ID:23250089

大小:6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05

谈述孔老政治哲学异同之新探论文_第1页
谈述孔老政治哲学异同之新探论文_第2页
谈述孔老政治哲学异同之新探论文_第3页
谈述孔老政治哲学异同之新探论文_第4页
谈述孔老政治哲学异同之新探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述孔老政治哲学异同之新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述孔老政治哲学异同之新探论文孔老政治哲学异同之新探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孔老政治哲学异同之新探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孔子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孔子与老子所开创的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两大家,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本文试对孔、老的政治哲学作一解读,从他们的思想中寻找其异同:孔子以“仁”、“礼”为基础的“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与老子的以“道”为基础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哲学存在着差异,但在对统治者的要求、以民为本、追求社会和谐等方面却存在着相同之处,并对构建当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作用。  [关键词]孔子;老子;政

2、治哲学;异同;和谐社会  []A[]1008—0139(2007)03—0121—05    孔子和老子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两位思想家。先秦儒家以其高明的政治哲学而渐至发展成为华夏文明的思想主流,如班固所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汉书·艺文志》)。同样,《汉书·艺文志》中亦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赚赚。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由此可见,认为道家是“君人南面之术”,乃当时占据主流话语的观点,也是对道家政治哲学的评价

3、。孔子与老子影响了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由他们创建起来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体系,不但成为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源头,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构建当代和谐社会仍然有着启发和借鉴作用。    一、孔老的时代背景    孔子和老子生活在被史家称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的春秋战国之际,这是中国社会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公元前770年,东周平王立,为避戎寇,东迁于洛邑。自此以后,“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史记·周本纪》)。诸侯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大行“霸政”,即“政由方伯”(同上注)。在“共主”名存实亡

4、的情况下,利益的重新分配自然是不可避开的事情,因而频繁的兼并战争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显著特征。据鲁史《春秋》记载(仅仅载于鲁史内),春秋242年间,列国间战争凡483次,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朝聘盟会凡450次,两者合计933次。“《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记·太史公自序》)兼并战争的结果一方面国家越打越少,业已出现了晋楚齐等广土众民的万乘之国,另一方面人民陷入越来越深重的苦难。在大行不义之侵略的同时,统治者还广施滥刑重典、横征暴敛,以显暴君之淫威,以遂贪主之欲。当时的社会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

5、得息”(《墨子·非乐》),“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墨子·非攻中》)。  政治学和社会学作用上的“时代断裂”,恰恰为学术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存活空间和繁盛的契机。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大裂变大冲突大组合的时期,是对三代以来神权政治观念、人文思想进行理性检讨和反思的时期,是雅斯贝尔斯所谓的“轴心的时代”。在这一历史时期,“思想家在盘算人们怎样才能够最好地生活在一块,怎样才能最好地对他们加以管理和统治。这是一个革新的时代”,涌现出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批真正作用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如齐之管仲、晏婴,郑之子产、邓析,鲁之孔子,楚之老聃、范蠡

6、,齐之孙武,宋之墨翟,等等。“在中国孔子和老子非常活跃,中国所有的哲学流派,包括墨子、庄子、列子和诸子百家都出现了。”这一时期就是后来时代的人们需要时时回顾和反思的思想与文化的轴心时代,它孕育了我们民族的灵魂,为我们后来者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与文化的馈赠。    二、孔老政治哲学之异    孔子和老子在共同的时代和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反思“礼崩乐坏”和大道退隐之后的世道人心理由。孔子强调礼治和德治,提倡仁礼并重,以维系社会,安定民生。孔子认为,在“礼崩乐坏”之后,需要孔老政治哲学异同之新探论文资料由.zbjy.提供,地址.人为地提倡、规定一定的道德规范。老子

7、则认为应该遵循大道自然无为的原则,实行“无为而治”。下面分就两个基本方面对孔老政治哲学的不同之处加以比较。  1.政治哲学基础——仁、礼与道的差异  孔子的政治哲学基础是“仁”和“礼”,即借助伦理道德和政治道德的规范,抑制或缓和个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阶层与阶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种种矛盾,以求得社会与国家的稳定与和谐。  关于“仁”的概念,孔子以前就有,春秋时期人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并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仁”有一百余处,基本涵义有二:一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

8、:“爱人。”(《论语·颜渊》)“仁”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要友善相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