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自觉学习,养成探究习惯

乐于自觉学习,养成探究习惯

ID:23266498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乐于自觉学习,养成探究习惯_第1页
乐于自觉学习,养成探究习惯_第2页
乐于自觉学习,养成探究习惯_第3页
乐于自觉学习,养成探究习惯_第4页
乐于自觉学习,养成探究习惯_第5页
资源描述:

《乐于自觉学习,养成探究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乐于自觉学习,养成探究习惯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一门学科。在数学学习中,一些数学概念、基本运算的技能,均须学生自主练习,从而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数学老师应努力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乐于学习,主动探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因素。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

2、华人丁肇中说:“兴趣比天才重要。”因此,如何让学生的心智大幅度地活跃起来,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其中有很多手段可以尝试。我在教学“乘方”6时,曾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用来制作课本的每张纸的厚度大约是0.05毫米,请问用一张足够大的这种纸对折24次后有多高?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立即很激烈地讨论起来。平时动手能力强的尤伟聪同学甚至动手做起实验,在他的影响下很多同学也加入其中。几分钟后,还是没有一个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当老师告诉学生答案是839米时,同学们都惊讶地睁大眼睛。老师因势利导地告诉学生,如果

3、我们学完本节课后,那么其中的奥秘就会解开。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自然对乘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效率就提高了。所以教师应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快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二、捕捉学习动机,诱发探究意识  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

4、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探索未知的领域。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激发、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求知。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方法有很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在教有理数的过程中,就出了一个这样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题目: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2584、4181、6765、10946、17711、28655……随意在这些数中圈一个数,要求算出它前面所有数的和,但必须在10秒内。例如,圈了8,则它前面所有数的和是2+3+5=10。

5、如果圈了610,它前面12个数的和是多少呢?这下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他们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算,可是过了30秒也没有人算对。有学生提出怀疑,他们要考老师,在他们随意圈了一个数后我都能很快地说出,后经用计算器检验都是对的。于是学生再也等不了,他们纷纷要我说出其中的奥秘。我告诉他们在这一串数中从第三个数开始,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在我们所圈的数中,它前面所有数的和是这个数的后一个数减去3。  古语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6当学生被数学的神奇所吸引后,他们必定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快乐投入到数学的知识海洋中学习而乐此不疲。  三、构建

6、开放课堂,鼓励争论质疑  传统的教学提问有如下特点: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答案明确唯一,最终以学生解答教师的所有问题为教学的归宿。这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往往变为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应付的表演课,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如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和我们相呼应,就得发出使我们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争论质疑,在课堂真实问题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活学生潜

7、在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  如,学习加法结合律时,我留了一部分时间答疑。这时班上的尤娜蓉举起手:“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说吧!”我鼓励着等待。“我觉得书上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不太好,你看呀:(a+b)+c=a+(b+c),等号左边(a+b)+c只要写成a+b+c就可以了,我们原来学习a+b的计算根本不用加括号。”这一提问引起了全班同学的议论,这时吴家增也举起手:“对呀,我们以前学混合运算时曾讨论过,不该加括号时就可以不加括号!”“你们觉得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我反问道。尤伟键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加法中随意两个数先加都可

8、以,所以a+b+c=a+(b+c)=b+(a+c)。”“这样算式中还运用了什么定律?”我又问。“加法交换律!”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我接着说:“6对!有交换又有结合,那就不能叫加法结合律了!”“叫加法运算定律吧!”“怎样用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