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媒介形象建构的方法分析

“临时工”媒介形象建构的方法分析

ID:23269261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6

“临时工”媒介形象建构的方法分析_第1页
“临时工”媒介形象建构的方法分析_第2页
“临时工”媒介形象建构的方法分析_第3页
“临时工”媒介形象建构的方法分析_第4页
“临时工”媒介形象建构的方法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时工”媒介形象建构的方法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时工”媒介形象建构的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1672-8122(2013)02-0037-02  麦圭尔称媒介是社会关系的中介,通过大众媒介,意义被建构,这直接影响着受众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接受和实践[1]。近年来,诸如临时工成为高危职业、发飙的总是临时工?、临时工,不是遮丑的万能膏药等类似的报道遍布媒体,临时工这一群体也加入了媒介形象建构的焦点之列。究其本质,则体现在个别政府部门应对X络危机舆情时的词语匮乏,以及应对理念的落后和处理技巧的简单化和单向化[2]。那么,大众媒介是如何建构

2、临时工的?媒体所建构的临时工形象是否合理?若有所偏离的话,应如何重构临时工的媒介形象?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新华X为例,来分析X络媒体对临时工形象的建构,提出问题和相应策略。  一、研究原因和现状  研究原因:中国律师事务所欧阳华律师指出,临时工曾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区别于当时的长期固定工而言的一种用工形式,一般是指企事业单位临时聘用的临时工人,也包含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非在编人员[3]。而近年来,随着X络媒体的繁荣、民主意识的增强、公共危机的频繁,临时工已成为新闻界的一个敏感词,受众舆论中的焦点词,被赋予多种

3、感情色彩和角色意义。  研究现状与问题:我国对临时工的研究多侧重于理论,呈现出泛化性。因此,我选择新闻传播这一领域,从媒介形象建构的角度入手,探讨X络媒体的新华X是如何对临时工媒介形象建构的?建构了什么样的临时工媒介形象?建构有无偏差?若有偏差,媒介应如何重新建构临时工这一媒介形象呢?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择。本文以新华X中关于临时工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三年。这三年新华X关于临时工的报道共有246篇,去除重复消息,文中选取的样本共有166篇。  2.

4、研究方法。杨孝荣认为内容分析是方法上注重客观、系统及量化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仅分析传播内容的讯息,且分析整个传播过程。内容分析法是研究媒介形象的一种有效地方法,他的定量分析操作方便、有效且适合静态统计的研究[4]。因此,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分别从年度量化呈现、报道主题、报道领域、报道倾向和报道对象形态五方面来分析新华X对临时工的报道。  3.研究结果。2009~2011年中每年新华X中关于临时工报道数量的量化呈现。  年度量化呈现  年份(年)200920102011  数量(篇)424678  百分比25.3%

5、27.71%46.99%  报道主题  序号主题类别频数占百分比%  1替罪羊、挡箭牌3018.07%  2市场就业2012.05%  3权益保障1710.24%  4待遇福利1710.24%  5违法犯罪137.83%  6高危职业116.63%  7事故伤亡106.02%  8素质95.42%  9贡献影响95.42%  10身份定位74.22%  11责任追究74.22%  12执法权63.61%  13管理机制53.01%  14官方行为53.01%  报道领域  领域  名称政治经济文体民生道德法律安全

6、其它  数量252213271736154  百分比15.06%13.25%7.8%16.27%10.24%21.69%9.04%2.41%  报道倾向  报道倾向正面中性负面  数量219758  百分比12.65%58.43%28.91%  报道对象形态  形态群体个体  数量9472  百分比43.37%56.63%  三、临时工媒体形象的呈现、建构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建构的策略  通过对新华X关于临时工的116篇报道的统计分析可知,新华X对临时工的媒介形象建构起到重要作用。媒介形象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桥

7、梁和参照[5]。首先,在社会矛盾多发期,新华X把对临时工的建构放入了议程设置,引起社会民众对这一群体的关心与重视,体现了人文关怀。其次,新华X对临时工充当替罪羊、处于高危职业等热点现象的关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们对公权力的批评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最后,新华X关于临时工的建构影响了受众对临时工这一群体的具体关注。可见,新华X在对临时工建构发挥了媒体的环境再构成功能,对受众认识临时工群体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其中仍存在很多不足。  1.新华X建构临时工媒介形象时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媒介建构了一个非常态化的临时工形象,容易

8、导致受众对这一群体定位有所偏差。大众媒介为我们所呈现的临时工形象并非是纯粹意义上的临时工,而是一个非常态化的临时工形象,大量存在于多个行业,并引发临时工现象。在一些涉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突发事件中,临时工往往成为最后的责任人[3]。在对临时工的报道主题中,关于临时工充当替罪羊、挡箭牌的报道量最多,而对临时工的其他领域诸如就业、社保、管理机制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偏离了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