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散文概述(1).doc

台湾散文概述(1).doc

ID:23311077

大小:96.4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06

台湾散文概述(1).doc_第1页
台湾散文概述(1).doc_第2页
台湾散文概述(1).doc_第3页
台湾散文概述(1).doc_第4页
台湾散文概述(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湾散文概述(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台湾散文概述(1)台湾文学界多年来以它的各项文学奖,不仅使文学在媚俗的文化情境中仍坚持一种抗拒姿态,而且直接推动文学新生代的成长。虽然,近年来,几大报的主要奖项在极力鼓励艺术创新的同时,越来越多获奖作品让人“完全看不懂也读不下去”,台湾学者、清华大学教授吕正惠认为这些作品不是“浮而不实的‘使命文学’,就是只在文字上花功夫的‘后现代文学’。这些当代作家都只在‘耍’什么,而不是在‘思考’什么,在‘写’什么”〔1)但,文学奖仍是每个年度中文学的盛会,更是新生代作家一展才华之良机。《中国时报》的时报文学奖1996年散文甄选首奖为

2、张启疆的《失聪者》,写一个失聪的,促使作为父亲的“我”在悲伤中不断反思,从个体出发走向人性的关怀,“透过这样的反思,作者才不致一味陷溺于情绪,而能以理性打开克服生命之孤绝的曙光。”〔2)“失聪者”在作者的反思下不仅指涉一个实在的个体,“而是隐喻了更多心灵绝缘的人们”。该文融汇感性描写与知性思考,语言细致、流畅而凝重。散文评审奖为王威智的《遗址通知》,这是一篇少年成长故事,以儿童的嬉戏引发来自于死亡印象的对生命底秘的参悟;文中不论是扮演死人入棺的游戏还是对“爷爷”腐败尸身和生前难堪的生活描写,都刻意用讽世且无情的笔调,而作

3、者的巧思和用心隐藏其中。台湾散文概述(1)台湾文学界多年来以它的各项文学奖,不仅使文学在媚俗的文化情境中仍坚持一种抗拒姿态,而且直接推动文学新生代的成长。虽然,近年来,几大报的主要奖项在极力鼓励艺术创新的同时,越来越多获奖作品让人“完全看不懂也读不下去”,台湾学者、清华大学教授吕正惠认为这些作品不是“浮而不实的‘使命文学’,就是只在文字上花功夫的‘后现代文学’。这些当代作家都只在‘耍’什么,而不是在‘思考’什么,在‘写’什么”〔1)但,文学奖仍是每个年度中文学的盛会,更是新生代作家一展才华之良机。《中国时报》的时报文学奖

4、1996年散文甄选首奖为张启疆的《失聪者》,写一个失聪的,促使作为父亲的“我”在悲伤中不断反思,从个体出发走向人性的关怀,“透过这样的反思,作者才不致一味陷溺于情绪,而能以理性打开克服生命之孤绝的曙光。”〔2)“失聪者”在作者的反思下不仅指涉一个实在的个体,“而是隐喻了更多心灵绝缘的人们”。该文融汇感性描写与知性思考,语言细致、流畅而凝重。散文评审奖为王威智的《遗址通知》,这是一篇少年成长故事,以儿童的嬉戏引发来自于死亡印象的对生命底秘的参悟;文中不论是扮演死人入棺的游戏还是对“爷爷”腐败尸身和生前难堪的生活描写,都刻意

5、用讽世且无情的笔调,而作者的巧思和用心隐藏其中。台湾散文概述(1)台湾文学界多年来以它的各项文学奖,不仅使文学在媚俗的文化情境中仍坚持一种抗拒姿态,而且直接推动文学新生代的成长。虽然,近年来,几大报的主要奖项在极力鼓励艺术创新的同时,越来越多获奖作品让人“完全看不懂也读不下去”,台湾学者、清华大学教授吕正惠认为这些作品不是“浮而不实的‘使命文学’,就是只在文字上花功夫的‘后现代文学’。这些当代作家都只在‘耍’什么,而不是在‘思考’什么,在‘写’什么”〔1)但,文学奖仍是每个年度中文学的盛会,更是新生代作家一展才华之良机。

6、《中国时报》的时报文学奖1996年散文甄选首奖为张启疆的《失聪者》,写一个失聪的,促使作为父亲的“我”在悲伤中不断反思,从个体出发走向人性的关怀,“透过这样的反思,作者才不致一味陷溺于情绪,而能以理性打开克服生命之孤绝的曙光。”〔2)“失聪者”在作者的反思下不仅指涉一个实在的个体,“而是隐喻了更多心灵绝缘的人们”。该文融汇感性描写与知性思考,语言细致、流畅而凝重。散文评审奖为王威智的《遗址通知》,这是一篇少年成长故事,以儿童的嬉戏引发来自于死亡印象的对生命底秘的参悟;文中不论是扮演死人入棺的游戏还是对“爷爷”腐败尸身和生

7、前难堪的生活描写,都刻意用讽世且无情的笔调,而作者的巧思和用心隐藏其中。1996年联合报文学奖第一名得主为柯嘉智,作品《答问》,该文以独白的方式写成长的过程和人生的迷惘,“所有青春期的症状、孤独、恐惧、寂寞,甚至对同性恋的向往,生理变化带动心灵的挣扎,都写得很深入。”〔3)第二名为陈建志的《万宝堂之火》,虽然文中的描写平淡无奇,甚至有过分平铺之嫌,但作者试图在一种喻象的描绘中藉一场火灾表现出台湾的文化与历史“被外来势力焊接”的状况,显其独特的入视角。第三名为郑立明的《画个一》和张启疆的《安宁病房》同获;前文从“一”展开联

8、想,构思新颖,从夸父逐曰开始,写出地平线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寓意,“水平线浮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因为它通往远方,因为它最初和最终限制人类的视线,而具有了神秘的力量;随着历史文明的发展(比如飞机的发明),人类脱离了“那条线”,也就迷失了自己,今天人类在困惑中再回来找人的道路、人的定位该文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写出了丰富的内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