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生产受到物质的“纠缠”

论精神生产受到物质的“纠缠”

ID:23315778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6

论精神生产受到物质的“纠缠”_第1页
论精神生产受到物质的“纠缠”_第2页
论精神生产受到物质的“纠缠”_第3页
论精神生产受到物质的“纠缠”_第4页
论精神生产受到物质的“纠缠”_第5页
论精神生产受到物质的“纠缠”_第6页
论精神生产受到物质的“纠缠”_第7页
资源描述:

《论精神生产受到物质的“纠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精神生产受到物质的“纠缠”  论精神生产受到物质的“纠缠”  刘义胜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精神生产一开始就受到物质的“纠缠”,意识必须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精神更是须臾也离不开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的人。当然,随着物质的积累与丰富,精神生产日益有了摆脱物质制约的趋势,按照自身的逻辑加速分离与发展。但从整个物质生产的历史范畴看,精神生产永远不能完全脱离物质这一基础。  关键词:精神生产;摆脱;自身逻辑;物质基础  精神生产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的理论‘生长点’”,不仅在于当今社会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具有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且在于精神活动之于

2、人类社会发展、存续的重要意义。从16~18世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最初争论精神之于社会财富的增长,过渡到黑格尔等古典哲学家抽象思辨地探讨理性与精神,再到马克思、恩格斯将精神生产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考察,直至今天“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超越传统的物质生产成为财富生成的主要形式,文化软实力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与科技、文化及知识紧密相连的精神生产,俨然发展成当今世界的“显学”。马克思、恩格斯在1844年合著的《神圣家族》一书中,解决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争议,将劳动时间直接作为衡量劳动产品价值的大小,明确使用“精神生产”这一概念。“甚至精神生产的领域也是如此。如果想合理地行

3、动,难道在确定精神作品的规模、结构和布局时就不需要考虑生产该作品所必需的时间吗?……”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他们也对精神生产的含义、与社会生产的关系及历史演变做了粗略的论述,但囿于时代的局限和写作意志的限制,他们并没有深入系统地论述精神生产的理论。不过从他们行文严谨的相关论述中,我们还是可以从丰富的语义信息中发掘出许多可供探讨的线索,如“‘精神’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深入阐发精神生产受到物质制约的关系。  一、“‘精神’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  在论述精神生产与物质的关系中,

4、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两句话一直为人所乐道。“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民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和“‘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他们在这里用了两个时间副词作为精神与物质关系的限定词:“最初”与“一开始”,强调精神并不是凭空而生的,精神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物质交往,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不是“从天国降到人间”,而是“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的生产者……”“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原始人是在交往中慢慢地产生意识,在没有产生意识之前,世界万物存

5、在那里,与人类没有关系,所以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人类在意识的基础上,才会产生更高一层次的精神活动。如果说日常意识是一个反应与接受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世界的过程,那么,精神则是一个加工与产出的过程,是人类反作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  因而,在这里,两位伟大的导师没有使用“意识生产”,而是用了更准确的“精神生产”。精神生产不仅于物质生活,而且要产出精神产品,一开始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媒介即语言来进行传递。看似空灵缥缈、高贵神秘的精神,如果不借助语言的外壳,就难以记载和传递,也不能被“意识”,也就等于不存在,所以精神一出现就被

6、物质“纠缠”,可谓“很倒霉”。而且“我至少会遇到一种危险,即我思想中的物品永远不会变为现实中的物品,因而它就只能获得想象中的物品的价值,也就是想象的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认为精神生产不能停留在观念想象之中,必须首先借助语言传递出来。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接着论述道: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这就是说语言和意识紧密相连,难分彼此,意识只要表达出来就是语言,而且两者产生的原因也是一致的,即“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发生在“关系”之中,而且只有处在社会中

7、的人才能意识到这种“关系”,构建这种“关系”的意识和语言,一刻也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否则置于意识产生之上的精神生产就无从谈起,精神也无时不刻地不被人这个处在社会中的物质所制约,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说“这种方法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没有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展过程中的人”。简而言之,也就是精神生产一开始就不走运,和物质“纠缠”在一起。  二、精神生产有日益摆脱物质“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