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心理行为疗法效果分析

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心理行为疗法效果分析

ID:23324234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6

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心理行为疗法效果分析_第1页
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心理行为疗法效果分析_第2页
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心理行为疗法效果分析_第3页
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心理行为疗法效果分析_第4页
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心理行为疗法效果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心理行为疗法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心理行为疗法效果分析郑新金张丽梅【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诊治的48例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营养支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58.3%;经Cornners父母评定量表进行评分,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冲动易怒、焦虑急躁、身心障碍、多动指数分别为(2.2±1.2)分、(1.0±0.2)分、(0.5±0.1

2、)分、(4.7±1.3)分和(5.8±1.8)分、(2.6±0.9)分、(1.4±0.4)分、(9.3±1.8)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治疗方法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1.7%和6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学龄前期多动症患儿,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受到患儿家长的广泛认可,值得应用与推广。【关键词】儿童多动症心理行为疗法Cornners父母评定量表多动指数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39儿童多动症(ChildhoodHype

3、rkiicSyndrome,CHS),又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经常不集中、活动过多,情绪较为冲动等,是儿童青少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1-2]。ADHD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为5%~10%,且目前发病率逐渐增高,学龄前儿童占有较大的比例,对患儿的学习、生活、社交、亲子关系等方面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3-4]。为改良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诊治的

4、48例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心理行为疗法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48例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患者,所有患者经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标准确诊[5],排除智商评分较低、重症疾病、精神发育迟缓、癫痫等疾病,由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3~6岁,平均(4.5±0.5)岁;病程7~18个月,平均(10.6±0.5)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9例;年龄3~6岁,平均(4.3±

5、0.6)岁;病程6~19个月,平均(10.3±0.8)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研究方法所有患儿就诊后,由每位家长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患儿符合DSM-5中18项症状的项目进行标出。观察组患儿予以心理行为疗法进行治疗,首先结合患儿具体情况,与家长一起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①改善家庭环境:由主治医师及主管护师向家长讲解儿童多动症的病因、诱发因素、处理措施等相关知识,指导家长正确认识患儿疾病,以提供适宜患儿治疗开展的良好家庭环境。②培养患儿习惯:采用行为治疗的方

6、法,逐步培养多动症患儿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从静坐、看图书、听故事做起,从静坐半小时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时间,对于完成要求的患儿进行精神奖赏、物质奖赏、活动奖赏等,对不能很好完成要求的患儿予取消或延迟承诺或奖励等,促进其注意力集中。③游戏活动治疗:利用角色扮演、沙盘游戏、音乐、放松训练、运动锻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患儿进行注意力集中锻炼,增强患儿神经肌肉耐受性和心理稳定性。按照具体治疗方案由家长配合实施治疗,同时每月进行随访,根据患儿病情的进展及问题对治疗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对照组患儿及家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疗程

7、为1年。疗程结束后,再次由每位家长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对患儿符合DSM-5中18项症状的项目进行复核标记。1.3研究指标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Cornners父母评定量表[6]评分情况及家长对治疗方法的满意率。疗效判定:治疗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的总和。显效:DSM-5中症状基本消失者或症状减少5项及以上者;有效:DSM-5中症状减少5项及以上者;无效:症状无改善者,甚至症状项增多者。1.4统计方法采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X2检验、t检

8、验等,α=0.05。2结果2.1两组患儿治疗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经X2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儿Cornners父母评定量表评分情况比较由表2可见,经Cornners父母评定量表进行评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