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发优势到后发劣势战后日本的经历

从后发优势到后发劣势战后日本的经历

ID:23327232

大小:73.9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07

从后发优势到后发劣势战后日本的经历_第1页
从后发优势到后发劣势战后日本的经历_第2页
从后发优势到后发劣势战后日本的经历_第3页
从后发优势到后发劣势战后日本的经历_第4页
从后发优势到后发劣势战后日本的经历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后发优势到后发劣势战后日本的经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后发优势到后发劣势战后日本的经历、引言对后发劣势的阐述见于杨小凯在北京天则经济研宄所双周经济学会上的一篇演讲稿《后发劣势》,以及他与杰弗里?萨克斯、胡永泰合作的《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在这两篇文章中,他认为:落后国家倾向于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而不去模仿其制度,虽然这可以导致落后国家的经济在短期内获得快速增长,但是会强化国家机会主义,给长期增长留下许多隐患,甚至使长期发展变为不可能。后发国家应由难而易,先完成较难的制度模仿才能克服后发劣势。他同时提出最好的制度是英国和美国的共和宪政体制。后发劣势的观点一经提出,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争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_

2、_与杨小凯教授商榷》是林毅夫教授在北大的演讲稿,作为对后发劣势观点的回应(林毅夫2002)。在肯定后发优势存在后,他主张落后国家应根据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决定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许多学者,如谢作诗(2003)、宋鸽(2004)等都认为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在现从后发优势到后发劣势战后日本的经历、引言对后发劣势的阐述见于杨小凯在北京天则经济研宄所双周经济学会上的一篇演讲稿《后发劣势》,以及他与杰弗里?萨克斯、胡永泰合作的《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在这两篇文章中,他认为:落后国家倾向于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而不去模仿其制度,虽然这可以导致落后国家的经济在

3、短期内获得快速增长,但是会强化国家机会主义,给长期增长留下许多隐患,甚至使长期发展变为不可能。后发国家应由难而易,先完成较难的制度模仿才能克服后发劣势。他同时提出最好的制度是英国和美国的共和宪政体制。后发劣势的观点一经提出,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争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__与杨小凯教授商榷》是林毅夫教授在北大的演讲稿,作为对后发劣势观点的回应(林毅夫2002)。在肯定后发优势存在后,他主张落后国家应根据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决定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许多学者,如谢作诗(2003)、宋鸽(2004)等都认为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在现实中都是客观存在的,两者的

4、关系正如硬币的正反两面,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要利用后发优势必然会在发展后期碰上后发劣势问题。本文同意这一观点。由于日本被公认为利用后发优势成功实现赶超的范例,同时日本在近二十多年经济发展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对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历程的审视有助于对这一观点的深入理解。根据技术进步主要来源的不同,本文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大致分为技术模仿阶段和自主研发阶段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战后到1973年,在这一阶段日本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技术来实现技术进步进而实现经济增长,后一阶段从1973年至今,在这一阶段日本与欧美的技术差距己经缩小,需要依靠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进步进而实现经济

5、增长。①按照这一划分方法,通过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简要回顾,本文试图说明战后日本带有明显赶超色彩的发展模式内生于其利用后发优势、通过技术模仿实现快速增长的实际需要。而在成功赶超之后,进入自主研发阶段时,这种发展模式弊端逐渐显现,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后发劣势。文章以下部分将分别从技术模仿阶段赶超型发展战略的内生性,以及在技术创新阶段原有模式成为后发劣势两方面进行说明,最后为总结部分。、技术模仿阶段:后发优势与赶超型发展模式林毅夫教授(1994,2002)对经济发展战略的内生性作了论述。他从中国领导人选择重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作为实现强国自立目标的途径出发,认为改革前

6、集中的资源计划配置制度以及毫无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内生于重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另外,他认为发展中国家最好的发展战略应该是内生于本国要素禀赋结构曰本的经济重建是在战争的废墟上开始的。战败的耻辱使人们急需找到一个能“重新获得骄傲”的方法,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增长优先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与欧美国家主要通过需求管理实现经济增长不同的是,日本更多地依靠供给管理来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目标就是转化为生产能力的扩大。根据宏观经济理论,生产能力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量以及技术水平,要素投入量增加以及技术进步都可以使生产能力提高。其中技术进步有两个来源:技术模仿和

7、技术创新。先进国家的技术进步只能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后进国家除了技术创新,还可以利用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异,通过技术模仿和技术引进实现。与自主创新相比,技术模仿和引进的成本要低得多,购买专利的成本只相当于新技术发明费用的1/3,而且超过专利保护期的技术引进根本不需要购买(林毅夫2002)。后进国家可以利用这一优势,通过模仿和引进技术,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美欧的技术差距使日本在选择发展模式时不需要过多考虑自主创新的问题,只需要考虑如何能最大限度调动资源投入生产,同时解决好生产能力迅速扩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模仿这一后发优势①。战后初期带

8、有明显的赶超色彩的发展模式正是适应这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