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80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80

ID:23328027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7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80_第1页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80_第2页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80_第3页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80_第4页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80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8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80【摘要】目的观察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中药,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以温经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对照组40例用消炎痛治疗。结果两组远期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7.56%,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关键词】痛经寒凝血瘀温经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为年轻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患之一。中医认为诱发痛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寒凝血瘀型最为多见。自2007年8月—2

2、008年8月,笔者采用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所制定的标准。临床特点为:(1)多发生于青春期妇女,并且多在初潮后6~12个月发病;(2)疼痛的性质为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得热则舒,月经色黯淡,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苔多白,脉沉紧;(3)疼痛多从月经来潮后或月经来潮前12小时开始,经行第一天疼痛最剧烈,疼痛程度不一,持续2~3日;(4)有痛经史;(5)经妇科检查或彩超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病变。辨证分型为寒凝血瘀型。1.2一般资料观察病例

3、均为我院妇科门诊病例,选择2007年8月~2008年8月就诊于延吉市中医院中医妇科门诊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连续序贯奇偶取例随机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年龄14~28岁,平均18.1岁;病情分级:轻度6例,中度20例,重度14例,病程4个月~11年,平均3.4年;对照组40例,年龄13~30岁,平均17.2岁;病情分级:轻度5例,中度19例,重度16例,病程3个月~12年,平均3.8年,两组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及观察方法2.1治疗方法中药组采用温经散寒、活血祛瘀中药内服治疗。《妇人良方》温经汤加减:

4、小茴香15g,吴茱萸10g,肉桂10g,炮干姜10g,当归20g,川芎15g,赤芍15g,人参10g,元胡15g,五灵脂15g,蒲黄15g,没药15g,白芍15g,甘草10g,莪术15g,丹皮15g。经前1周及痛经发作时,每日1剂,水煎2次,煎至200ml,分2次服。加减方药:胸胁胀痛加柴胡10g,青皮、陈皮各10g,枳壳10g,关节酸痛加制附片6g,鸡血藤20g。经量甚少者可加桃仁、红花;经量过多者去莪术、川牛膝。月经干净后,补肾自拟汤加减。菟丝子20g,淫羊藿15g,小茴香15g,乌药10g,川断15g,熟地15g,川芎10g,当归15g,白芍15g,陈皮10g,山药15g。水煎分服

5、,早晚口服,由月经干净服至经前7天停用。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对照组则使用消炎痛50mg,每日3次,自经起第1天开始服用,6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2.2观察项目(1)痛经程度判定: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计5分,腹痛难忍计1分,腹痛明显计0.5分,坐卧不宁计1分,休克计2分,冷汗淋漓计1分,四肢厥冷计1分,面色苍白计0.5分,需卧床休息计1分,影响工作计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能缓解计0.5分,暂时缓解0.5分,伴腰骶疼痛计0.5分,伴恶心、呕吐计0.5分,伴肛门坠胀计0.5分,疼痛每增加1天均计0.5分。重度:积分在13分以上;中度:积分在8~

6、13.5分;轻度:积分在7.5分以下。3疗效标准与疗效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临床痊愈:服药后积分为0分,经期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连续3个月月经周期未见复发者;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1/2以下者;有效:腹痛减轻,其他症状好转,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1/3以下者;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未见改善者。3.2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40例,痊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痊愈0例,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无

7、显著性(P>0.05)。3.3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随访半年,治疗组40例中,痊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40例中,显效18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67.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4体会中药治疗痛经,多从辨证分型论治,本组所有病例均已确诊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均系寒凝血瘀型患者。《妇人大全良方卷之一》:“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绪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