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导学策略探讨

高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导学策略探讨

ID:23329396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6

高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导学策略探讨_第1页
高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导学策略探讨_第2页
高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导学策略探讨_第3页
高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导学策略探讨_第4页
高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导学策略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导学策略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导学策略探讨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  今天的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他们的人生历程正与国家走向实现现代化的历程同步,要创造出较前人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文明,就需要更具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发挥

2、他们的创造天赋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谈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1.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创设课堂创新氛围  1.1要改变传统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例如我在教《项链》一课时,要求学生自己课后阅读文章,画出“玛蒂尔德”的命运曲线图并说明为什么这么画。上课后,学生争先恐后到黑板上来画,相互修改,积极发言,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画出的曲线不仅符合教学要求,而且有许多见解令人惊喜,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3、  1.2变单向型课堂教学形式为多向型课堂教学形式。9  上课不应只是教师讲或问,学生听或答的单向直线往复,而应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发生多种反映关系,通过相互交流、探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如在教《药》这一课时,我围绕教学目的提出了如下一些讨论题:(1)、小说为什么以“药”为题?(2)、小说为什么设计了明暗双线结构,使悲剧具有了双重性?(3)、夏瑜为革命牺牲了,那些群众为什么还恨他、骂他?然后我让学生围绕这些讨论题精读课文、分组讨论,各组选出代表发言,与教师交流,最后一起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师生互动,互

4、相交流信息,互相启发,有助于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激发兴趣,给学生注入创造思维的内驱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启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使他们主动接受老师交给他们的“金钥匙”,去独自打开自己喜欢的科学殿堂的大门。我们的学生对母语,即使是未上过的新课文,看一遍也似乎懂了不少,认知似乎没有什么障碍,似乎教不教一个样,学生很难产生学习母语的内驱力,如果我们老师光靠讲道理,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

5、生注入创造思维的内驱力。9  如我教《雨中登泰山》时,不从常规的移步换景讲起,而是设计了两个问题:(1)登山很辛苦,但从古到今的人为什么都喜欢登山?(2)作者为什么即使是下雨天也不放弃登山?你有过下雨天登山的经历吗?问题出来后,很快就激起了学生创造思维的浪花,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登山的过程是人生的浓缩,登山是人生的写照,登山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和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浓厚的兴趣,思维也被激活起来了。所以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3.鼓励张扬个性,给学生的心灵一个放

6、飞的空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积极探索,让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与想法,这样才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那么该如何张扬学生的个性呢?  3.1充分利用教材,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我在教《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最喜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人物?请说出理由。”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林黛玉,她轻盈灵秀,如病美人。”也有学生说:“我最喜欢贾宝玉,他叛逆情真,如白马王子。”还有学生说:“我最喜欢王熙凤,她胆大心细,如精灵。”还有学生说

7、喜欢迎春、惜春……并说出了各自的理由。他们都说得很好,都很有道理,只不过理解深浅不同而已。这时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热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无形中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3.2充分利用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一些名人名言、警句成语,虽然有一定的哲理,但由于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有些观念或观点已经显得陈旧,如果让学生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对一些名人名言、警句成语作新的诠释,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能被激发起来,会提出很多有创意的新见解。如老马识途――老马未必识途;近墨者

8、黑――近墨者未必黑;礼尚往来――9导致人情风、关系网;人多力量大――人多导致社会负担过重,不利国家进步;旁观者清――旁观者未必清……  此外,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尊重和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并不等于放纵学生随便乱说。我们在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见解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以负责任的学习态度,发挥自己敏捷的思维,回答出具有创新意义的答案。  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