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理念的内核:转识成智

我的教育理念的内核:转识成智

ID:23337636

大小:5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7

我的教育理念的内核:转识成智_第1页
我的教育理念的内核:转识成智_第2页
我的教育理念的内核:转识成智_第3页
我的教育理念的内核:转识成智_第4页
我的教育理念的内核:转识成智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的教育理念的内核:转识成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的教育理念的内核:转识成智当今时代,“后喻文化”渐趋主导(人类学家米德认为,传统文化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前喻文化”,近代文化是着眼于当下的“同喻文化”,而现代文化更多的是着眼于未来,故称为“后喻文化”)。“后喻文化”时代的教育观更应该关注的是人的潜能开发,也就是我们要把“以知识为导向的学习”转化成一种“以智慧为导向的学习”。我们知道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的更新与淘汰是很快的,但是智慧的开发是超越任何时段的。值此“信息爆炸”、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之际,教育如何化理论为方法、化知识为能力,关键就在于如何

2、更好地开发人的潜能与智慧,因此“转识成智”才应该是我们学习成长的真正目的。“转识成智”这个词源自佛学,讲的是通过修行以悟佛理、开智慧。“悟性”是一种智慧,“悟”是一种认识上的飞跃。“悟性”不只是理智的功能,更有意志与情感的参与。佛教的“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渐悟”,讲究日积月累而修得“正果”。这跟传统教育通过不断的灌输和循循善诱的启发以积累知识、完成学业的方法相似;另一种叫“顿悟”,特别是禅宗这一中国特色的佛教往往更强调顿悟,讲究通过某种如“当头一棍”式的“棒喝”以促成“悟性就在你脚下”的“豁然

3、开朗”。我以为这就是一种智慧的突然觉醒。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电脑已经为记忆的储存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学习不应该再满足于对背诵能力的训练。我借用“转识成智”这一佛学用语来谈教育或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是为了说明“后喻文化”时代的学习不应只是知识的接受和积累(所谓的“两脚书柜”往往也是学富五车、博闻强记,不可谓没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和转化知识为智慧的能力。知识,最多只能让人受益一时;智慧,却可以让人享受一生。我认为只有智慧,才是“后喻文化”时代人的发展所真正需要的。智慧表现为一个人的学识、风度、

4、气质、才干等等,杜威就指出智慧与知识不同。没有人反对智慧比知识更重要,但是智慧是什么呢?它那么不确定,似乎永远被神秘的光环包裹着,是常人所不能达到的。智慧确实在不断变化,不像知识那么确定。当然一个人的智慧的培育需要知识,但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多也并不意味着智慧高。知识只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它是智慧的外在表现,而智慧才是知识的内在核心。同时还要指出的是智慧不是智力,它既包括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与知识创新,还要将人的智力品质、道德品质综合起来。智慧根源于知识,但知识需要生成、升华、走向智慧,学习需要通

5、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人们获取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幸福生活,而知识的自然存在方式要转化为文化价值形态,就必须在人的智慧操作作用中,能为人类提供有益服务时,才能真正实现这种转化。所以不能单纯地强调“知识就是力量”,导致知识至上而忽视人的智慧培育。因为知识在初始状态只是一种沉淀劳动、只是一种潜在的资本和生产力,它只有通过人的智慧,才能转化为真正的、活生生的力量,也只有在这时,知识才成为一种文化形态,这就是知识文化。缺少智慧的知识只能是肤浅和平庸的知识,缺少智慧的学习只能是平庸和跛足的学习。可以

6、说新时代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这种创新人才不仅具备聪明才智,而且具备与人合作、正直诚实、富有同情心的为人品质。现实生活中有智慧的人常常是更有魄力,更有实力,因而更有魅力。正因为此,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将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定位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上,而这种发展是"全人"的智慧的培养与发展,即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特别是要处理好知识、能力、品质、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西方著名学者怀德海认为“在现代

7、生活条件下……凡不重视智慧训练的民族,是注定要灭亡的。”因此,我认为有生命力的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转识成智。《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内容要点: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关系:把课程实施看成是通过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而实现的教学改革。变革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全面改革。教学与课程是内在统一的,课程实施相当与教学。课程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所获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把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发展、社会需要视为课程与课程设计的三大基

8、础。新的课程理念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学生为本”从价值观上讲,一切为了学生;从伦理观上讲,高度尊重学生;从行为观上讲,全面依靠学生。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改革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是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具体体现在: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教学要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