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是”的逻辑语义

“有的是”的逻辑语义

ID:23357807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7

“有的是”的逻辑语义_第1页
“有的是”的逻辑语义_第2页
“有的是”的逻辑语义_第3页
“有的是”的逻辑语义_第4页
“有的是”的逻辑语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的是”的逻辑语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的是”的逻辑语义  摘要:现代汉语中“有的是”是个歧义格式,有列举解、焦点解和夸张解三种可能的语义,它们之间不仅在“有”的语义、“是”的范畴上不尽相同,在映射模式上也存有区别。列举解的解读依赖于预设;焦点解根据焦点规则映射;夸张解根据话题规则映射。  关键词:有的是语义焦点话题  一般认为现代汉语中有两种“有的是”,一种是普通短语结构用于列举,表示人或事物一部分的属性,如(1);另一种是习语,表数量多,有夸张的主观色彩,如(2),汉语学界对后者兴趣浓厚,对它的共时范畴、历史来源等方面都有深入的讨论。就语义而言,我们认为还存在第三种“有的是”,它在范畴上像(1)一样是短语结构,但在语义

2、上与(1)却有很大不同,“有的是”后的成分是对比焦点,如(3)。秉持形式语义学的组合性原则,三种“有的是”既然在显性构件上完全一致,它们在意义和功能上的截然不同就需要我们予以理据上的解释。本文在对“有”的语义、“是”的范畴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有的是”三种解读来自于不同的语义映射模式。  (1)他们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学生。(列举解)  (2)他们有的是老师,多得数不完。(夸张解)  (3)他们有的是老师,不是学生。(焦点解)  一、“有”的语义7  “有的是”中的“有的”一般被看成一个名词性的指代成分,生成语法一般将其标记为限定词短语(determinerphrase,简称DP)。其中

3、对“有”的范畴识别直接影响着语义计算。汉语中“有”的用法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4)a.我有一栋房子。(拥有)  b.房子里有人。(存有)  c.有人走了。(呈现)  d.人没有来。(完成)  e.我没有很调皮喔!(断定)  列举解中的“有”看起来既像存有“有”,又像呈现“有”。但存有“有”出现的典型环境是存现句,句首是一个处所词短语,由“有”引出一个无定名词短语(indefinitephrase),而(1)不太像是这样的句式,却更像是呈现“有”的用法。根据蔡维天的研究,表“呈现”的“有”分为两类,一种是述语,如(4c)中的“有人”;一种是定语,如“有些人”、“有的人”,两种用

4、法间以是否存有预设(presupposition)相区别。“有的人”相当于英语中someofthepeople,预设是言谈环境中存在一群人,“有的人”只指谓其中的一部分,列举解“有的是”中的“有的”也是分指的用法,存有预设。但与“有的人”不同,它的预设不是由DP内的中心语“人”引出,而是由句首的话题引出,像(1)中的“有的”的解读就依赖于“他们”,“有的”指谓的是“他们”的一部分,可以简单表征为:?x[x≤

5、

6、他们

7、

8、],≤表示偏序关系,存在算子?是由“有”引出的。7  焦点解中的“有”表示实义的拥有,会选择一个施事(领有者)和受事(被领有者),根据朱德熙的“VP+的”转指规律,(3)中

9、“他们有的”转指的是缺位的论元,即被领有者,也就是他们拥有的东西,引入一个变项x可以表示为“他们有x”。但这是一个开语句(opensentence),x在语义组合中必须受到算子的约束,否则就会造成自然语言不允准的空量化(vacuousquantification),所以还需要引入λ算子:λx[他们有x]。  对夸张解“有的是”的研究较多,其中“有”的地位也众说纷纭。赵元任认为“有的是”的这一用法是从“有”表存在的意思得来的,朱德熙在谈到“有的是钱”的语义时,认为“有的”表示“所存在的(或被领有的)东西”,也就是说朱先生认为这里“有”既可以表存在,也可以表领有;王建军则另辟蹊径,认为“有”

10、已不再表领属或存在,而是一个表示模糊数量的形容词。我们倾向于朱先生的观点,因为夸张解“有的是”前既可以出现名词性短语,也有可能是处所词短语,后者正是存在“有”分布的典型环境,而存有和拥有之间又确实存在灰色地带,所以仿照焦点解中对拥有“有”处理,依然引入变项x和λ算子来表征“有的”的语义:λx[他们有x]。  二、“是”的范畴  黄正德认为汉语里有两个“是”:系动词和副词。系词“是”可以表类属(5a)或等同(5b),副词“是”是焦点算子如(6)。徐杰也赞同这一区分,但他认为两个“是”都是动词。为了解决这一争论,熊仲儒提出拥有独立投射的焦点“是”只扩展动词性成分,不能扩展名词性成分,这样看来

11、三种“有的是”中的“是”可能都是普通的判断动词“是”7,这和它们的语义解读似乎有点矛盾,有必要对其分别审视。  (5)a.我是老师。  b.金星是晨星。  (6)他是去图书馆了。  列举解中的“是”无疑属于普通判断动词的用法。但有时“是”的后件并不是NP,而是如(7)所示的VP,或如(8)所示的PP,这就不太像是(5)那样的典型的判断结构。这其实是因为后件在句法上发生了转类,发生了“名物化”,不再具有陈述或描写似的谓词性语义,而是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