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ID:23391659

大小:6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7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_第1页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_第2页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_第3页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PC周蜜张明(通讯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丙医结合医院皮肤科200437)【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447-02【摘要】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木病的治疗日益重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避免了两药的毒副作用,而且临床疗效显著,主要从内治法、外治法及综合疗法三方面对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作一练述。【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综述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

2、引起的一组疾病。丙医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虽有一定临床疗效,但长期应用有较大毒副作用,病人难以坚持用药。近年来,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综述如下:1内治法1.1辨证施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特色,各医者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分型及治疗有着不同的体会。李溪[1]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将其分为三型:湿热痹阻型,治宜清热除湿、活血通络;血瘀痰阻型,治宜活血化瘀、化瘀通络;肝肾亏虚型,治宜补益肝肾、除湿通络。毛碧峰[2]将木病分为四型:湿热蕴结型,治宜清热利湿、活血散结、兼以清热解毒,方用四妙散加减;

3、瘀热阻滞型,治宜清热散结、通络止痛,方用枝杖藤汤加减;痰浊阻滞型,治宜涤痰化浊、散瘀泄热,方用涤痰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肝补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1.2分期治疗木病由于不同阶段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绝大部分学者将木病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期及间歇期分别论治。范琴书将木病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和痛风性肾病四期。急性期以祛邪为主,重在清热解毒、通便利湿、化瘀通络,少佐健脾和胃,方用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间歇期以脾虚湿困为主,治以健运脾胃、淡渗利湿,用三仁汤合升阳益胃汤加减;慢性关节炎期多为脾肾亏虚、瘀血湿浊闭阻经络,治以参苓白术散合肾气丸加活血散寒之品加减;痛

4、风性肾病期为痛风迁延日久,久病入肾,病属晚期,阴虚者宜归芍地黄汤合参苓白术散,气虚者用保元汤加减,气阴两虚者用黄芪地黄汤加减。1.3单方验方张春燕等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羌活茵陈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38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6例(口服秋水仙碱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58%,对照组总奋效率5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石爱伟等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效果满意,结果显示其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血尿酸水平。1.4中成药何本鸿采用当归痛风胶囊治疗本

5、病56例,并设对照组(U服别嘌醇)对照。结果治疗组中临床痊愈10例,显效18例,冇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75%(P<0.01)。赵新洪等采用祛浊健肾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16例,并与通益风宁治疗52例对照观察。结果表明,祛浊健肾散降低血尿酸作用明显,临床疗效优于通益风宁。2外治法2.1中药外敷由显采用自制痛风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总有效率91.25%,起效最快吋间为5h,最慢14天,平均外用3-4剂膏药即可见效。马春应用中药湿敷治疗急性痛风发作患者52例,总有效率96.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2.2中药熏蒸徐慧等采用热痹

6、熏洗剂熏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愈显率71.4%,优于对照组(外搽扶他林乳胶剂)48.0%。使用方法:将上药(除芒硝外)加冷水3000ml浸池20min,煮沸30min后,滤出药液倒入桶中,芒硝放入溶化,先熏后洗患肢。每日一剂,每天一次,时间为30min。2.3针刺疗法王勇等运用循经取穴结合刺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方法:脚趾及跖趾部位者,取患侧大都、隐白、太冲、行间、公孙;踝部取患侧解溪、丘墟、太溪、品仑;病位在膝,取患侧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曲泉、膝眼、血海;病位在上肢,加取双侧曲池、孔最、合谷;病位在下肢,加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强刺激后

7、,适当留针20-30min,出针时不闭针孔,并点刺病变局部出血数滴(若未出血,可用三棱针局部刺血放血数滴),再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每日1次,7次为1疗程。3综合疗法张学山等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本病,中药内服根据辨证风湿热型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风寒湿型用蠲痹汤加减,瘀血型用化痹通痹汤加减,冋吋运用双柏散加红糖、温水调膏外敷,治疗痛风患者76例,总有效率96.15%。4结语综观上述文献,中医药治疗本病奋其独特优势,但也奋些许问题值得重视。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多从分子水平来深入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究痛风的病因病机,从根本上寻找中医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