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家与魏晋志怪小说的创作(1)学毕业论文

论史家与魏晋志怪小说的创作(1)学毕业论文

ID:23429120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7

论史家与魏晋志怪小说的创作(1)学毕业论文_第1页
论史家与魏晋志怪小说的创作(1)学毕业论文_第2页
论史家与魏晋志怪小说的创作(1)学毕业论文_第3页
论史家与魏晋志怪小说的创作(1)学毕业论文_第4页
论史家与魏晋志怪小说的创作(1)学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史家与魏晋志怪小说的创作(1)学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史家与魏晋志怪小说的创作(1)学毕业论文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历史叙述的史家与神异、荒诞的志怪小说的创作有密切的关系。当时社会上盛行的鬼神观念、阴阳五行学说为当时的志怪小说的创作提供思想文化背景。当时的许多志怪小说的也是传统的史家;虽然传统史学标榜“信史”,但在史料的采集上并未舍去“传闻”与“荒诞”的成分。史传与志怪小说有着亲合的关系;魏晋志怪小说在思想、内容、风格上继承史传的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学科界限的认识,,志怪小说与传统史学的分离。关键词:史家;五行志;志怪小说;情感前言中

2、国传统的史官文化中有着一个奇特的现象,史官而操志怪之笔。由于中国历史“史出于巫”的现象.,后世的史家在修史过程中,往往涉及“志怪”的成分,同时传统史学深受中国固有的阴阳五行学说、鬼神观念的影响,这与志怪小说有着相同的思想文化背景[1](P32)。传统史学言奇志怪的传统深深地影响着志怪小说的创作。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无论在叙事体例和思想观点上都继承史家的传统;史学也为志怪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就传统史家与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创作的影响,做出一些粗浅的探讨。一、传统史传中的志怪侵向在中国古代正史

3、传统中,志书是很重要的史书体例。虽然传统史学是标榜“信史”,但其在史料的搜集上却包含着传闻与怪诞的成分,有着一定的志怪侵向。在中国古代的正史记载中存在着具有浓郁志怪色彩的“荒诞不经之谈”。即便是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也都有着许多史实被司马迁点缀上神异的色彩。恰如《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大雅.商民》中记载的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商、姜嫄履迹而生后稷这两则帝王感生的神话,都被司马迁当作“信史”而载入《史记》。班固的《汉书》沿用《史记.高祖本纪》的汉高祖“其母感龙而孕生”之说:“母媪尝息大

4、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明,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2](高祖本纪)。这样的场景设计,固然是由于史家为帝王诞生蒙上一层神秘奇异的色彩,宣扬出帝王的神异;这也同样为后世志怪小说的“感生生活”开辟源流,成为其母题。正如后来《汉武故事》中王皇后梦日入怀,而生下武帝的记载;《拾遗记》中也有着许多感生神话的记载,如青虹绕神母而生庖牺,昌意感黑龙负玄玉图而生颛顼,帝喾之妃梦吞日而生八神,苍龙降微在房而生孔子等等。这种种记载本身就具有浓郁的奇幻、荒诞性。中国远古时代有着“巫史合一”的

5、深厚传统,古代的史官兼行巫祝之事、天命鬼神等思想观念极其严重[1(P32)。“闻异则书”,因此,官修史书中也往往出现志怪之笔,史官们主要以此来构建封建意识形态。尤其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史书中的五行志是与志怪小说极其相似的文体形式;它们大多专门记载的神狐鬼怪之事情。翻开史书的《五行志》,我们触目可见的便有“草妖”、“鸡祸”、“羽虫孽”、“龙蛇孽”“死复生”等令人惊悚的字眼。如果我们单就《五行志》中的内容而言,其不啻为志怪故事的专集。东汉的班固首次编撰“五行志”的体例,成为后世史书的重要一个部分。班固就

6、曾对创立“五行志”这一史书体例时进行理论上的基本梳理:昔殷道驰,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则《乾》《坤》之阴阳,效《洪范》之咎征,天人之道粲然著矣。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后,刘向治《谷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与仲舒错。至向子歆治《左氏传》,其《春秋》意亦已乖矣;言《五行传》,又颇不同[3](五行志)。由此可见,班固设立《五行志》的思想源头是儒家经典《周易》与《春秋》。汉代盛行“谶纬”之风,汉代儒家利用阴阳五行的学说,

7、对儒家传统中《春秋》、《周易》里的灾异之言进行穿凿附会并加以改造,并形成一套利于封建正统的“天人感应学说”。中国封建时代的史官把参与祭祀活动当作自己的荣誉,同时史家也把记奇语怪、博闻多识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历史上著名的史官董狐,孔子曾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在《晋书》本传载干宝作成功《搜神记》后,以示其朋友,其友曰:“卿可谓鬼之董狐”。这也可以反映出即使作为“良史”的董狐也是一位喜欢说异谈鬼者。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小说十五家,共有三百八十篇,多为志怪之属,关于其,班固云:“小说家

8、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3](艺文志)二、史家与魏晋志怪小说的创作史家而习“志怪”,这可以算是中国古代史学中的一个极其有意思的现象;史官的记叙中往往把志怪之事当作史料写入来补充正史。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多为博闻强识的史学家,大都以史家学者的严谨态度来编撰志怪小说。如《博物志》的张华、《神仙传》的葛洪、《搜神记》的干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