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ID:23449216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7

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_第1页
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_第2页
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_第3页
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_第4页
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陈方红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凉山州615000[摘要]目的探讨双路化疗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应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80例,其中应用双路化疗91例为联合组,应用静脉滴注化疗89例为静脉组,对比两组3年内生存率变化以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评价双路化疗应用价值与安全性。结果联合组1年内、2年内、3年内生存率分别为91.21%、54.95%、37.36%,优于静脉组68.54%、31.46%、2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0.05);联合组发生不良反应共计130例次,其中Ⅲ度10例(骨髓抑制6例、消化道反应4例)、Ⅳ度4例(骨髓抑制1例、消化道反应3例),静脉组发生不良反应共计129例,其中Ⅲ度12例(骨髓抑制6例、消化道反应5例、肝肾功能异常1例)、Ⅳ度5例(骨髓抑制2例、消化道反应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路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长远期生存率,且相较于单纯静脉滴注化疗并无更强的不良作用。.jyqkg/m2每日,术后恢复第1d静脉滴注;CF200mg/次+5-Fu500mg/m2每日,术后第1

3、天至第5天静脉滴注,21d/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5d,2~3个周期后评估疗效。1.2.2联合组在静脉组基础上,联合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行HCPT方案,于患者体征恢复平稳时,同期化疗,取仰卧位,局部麻醉,穿刺置管,应用碘酒稀释造影,见腹腔弥散,2500~3000mL注射用生理盐水预先保温预热至45℃左右,先行灌注1500mL,后联合顺式二氨基二氯络铂60~100mg灌注,再次灌注500~1000mL温热生理盐水+5mg地塞米松,灌注中医嘱患者变换体位,避免刺激腹膜,疗程与静脉化疗同,每个疗程结束后检测

4、患者血常规,行生化检测,观察临床表现,统计不良反应。随访1~3年,统计患者生存情况[2]。1.3观察指标患者生存率、化疗期间不良反应例。1.4判定标准(1)骨髓抑制:①Ⅰ度,白细胞计数(mol/L,肌酐(114.9~176.8)μmol/L;②Ⅱ度:胆红质(2.5~5)N,血清转氨酶(2.5~5)N,BUN(14.64~21.42)mmol/L,肌酐(185.6~353.6)μmol/L;③Ⅲ度,胆红质(5~10)N,血清转氨酶(5~10)N,BUN>21.42mmol/L,肌酐353.6μmol/

5、L;④Ⅳ度,胆红质>10×N,血清转氨酶>10×N,BUN与肌酐达到肾衰竭终末期标准[3]。1.5统计方法该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置信水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患者生存期比较联合组1年内、2年内、3年内生存率均优于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对比联合组发生骨髓抑制反应91例,其中Ⅲ度6例、Ⅳ度1例,静脉组发生骨髓抑制89例,其中Ⅲ度6例、Ⅳ度2

6、例;联合组发生消化道反应28例,其中Ⅲ度4例、Ⅳ度3例,静脉组发生消化道反应31例,其中Ⅲ5例、Ⅳ度3例;联合组发生肝肾功能不良反应11例,未见Ⅲ、Ⅳ度例,静脉组发生肝肾功能不良9例,其中Ⅲ度1例;联合组共计发生不良反应130例次,其中Ⅲ度10例、Ⅳ度4例,静脉组共计发生不良反应129例,其中Ⅲ度12例、Ⅳ度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尽管单纯静脉化疗技术已趋近成熟,应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限,但针对腹腔内游离癌细胞、镜检伴有癌细胞浆膜转移弥散、顽固难治

7、性腹腔积液,疗效较差,腹腔内化疗(IPC)逐渐得到推广应用[4]。目前,关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腹腔内复发的研究较多,多数学者认为术后易复发与术前肿瘤侵及浆膜致后者携带阳性细胞脱落弥散致腹腔、手术创伤渗漏有关,单纯应用静脉注射不能有效的作用于腹腔,而IPC是一种高选择性区域化疗,可有效抑制癌细胞移植、杀灭腹腔内残留转移病灶,甚至抑制腹水形成,从而抑制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5]。该次研究联合组1年内、2年内、3年内生存率分别为91.21%、54.95%和37.36%,均高于静脉组的68.54%、31

8、.46%和21.35%,且P值呈现逐渐扩大趋势,分别为0.001、0.002和0.018,分析该数据的成因为联合IPC可有效提高胃肠恶性肿瘤数年内的复发,这一点与刘小梅的研究结果相吻合[6]。该研究中,应用IPC的时机与静脉化疗相同,多数学者认为术后早期肿瘤负荷小、敏感性强、未形成腹腔粘连,IPC应及早开展,开展越早疗效越显著,IPC给药方法多选择配合不少于2000mL大剂量温水灌注液,以促进药液流动,均匀覆盖于整个腹腔,也可应用地塞米松,以减少对腹腔刺激,此外,部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