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浅析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ID:23475696

大小:6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8

浅析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_第1页
浅析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_第2页
浅析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_第3页
浅析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_第4页
浅析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摘要:选择题是历史高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无论是从分值还是从题量上讲,它都举足轻重,关系到一份试卷甚至是一次高考的成败,因此做好选择题是做好整份试卷的首要任务。作者结合近年的高考历史真题,从审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两个方面阐述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关键词: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选择题是当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在高考历史中,选择题的分值比重占到全卷总分近半。从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重看,选择题解答的准确性,决定了整份试卷的总成绩。另外,选择题的位置一般处在试卷的前半部分,选择题解答是否顺利且时间耗费多寡,直接影响考生解答后续题目情绪与考试总体时间分配。在绝

2、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题的成败直接关系历史考试的成败。选择题数量较多且考查非常灵活,但选择题有其特点和规律可循。下面我结合近年的高考历史真题,从审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两个方面谈谈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一、审题思路审题是正确得出答案的前提和关键。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选择题,审题的内容和方法是相同的。1.审清题干结构。选择题一般由主干语、中心词语、条件限制语组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一道选择题都由这三部分组成,有的只有两项,另外的条件限制不只是时间,还有地域、程度、政治力量、属性等方面限制。2.仔细推敲四个备选项。从备选项的干扰性看,主要表现在:史实或观点正确,但与题干不符;史实或观点错误;与题

3、干基本符合,但不是最佳选项。潘煜乾3.建立试题与课本知识的联系,明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例题】(2013.广东卷)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称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审题思路:审题干:题干叙述了什么?测试要求是什么?“百姓”的含义在战国时期发生变化,由对贵族总称变为民众通称。试题要求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看选项:选项中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现象有哪些?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A、D选项不符合史实。B、C选项出现在战国时期。找关联:关联点是“贵族”成为“民众”。贵族因

4、血缘关系而产生,由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世卿世禄的贵族。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使世卿世禄向赐卿制度转变,宗法制衰落,贵族特权被废除,故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百家争鸣虽出现在战国时期,但与贵族制的废除无直接关联。二、解题方法要做好历史选择题,应从基础开始练习,具体表现为:牢记基础知识,挖掘知识的内涵;对历史问题进行全面剖析;注意把同类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力求准确;把握历史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规律;重视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除此之外,掌握高效的解题方法也极其重要,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解题方法。1.时段筛选法。所谓时段筛选法,是指解题时首先使用题干

5、所提供的时代限制条件直接限制一些选项,筛选出一些相对符合时代特征的选项进行进一步辨析,以减少审题思路的头绪,从而利于最终确定答案。【例题】(2013.天津卷)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解析:题干中假设的情景涉及的时间是1520〜1820年,故“结尾的简短一章”应该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与此相关的只有C项,18世纪60年代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

6、业革命。A项发生在15〜16世纪;B项发生在16世纪;D项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答案选C。1.史实支撑法。史实支撑法是指选项的辨析和答案的得出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把史实是否正确作为基本标准。从史实出发,让史实说话,作为审题的基本着眼点。一般来说,史实表述错误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选项,正确的选项必须对史实的表述准确无误。【2013.山东卷】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

7、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解析:(1)题干提供的史实条件: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的新生事物;②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③苏联有过类似尝试;④苏联认为“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2)选项分析: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只有D项,它出现于1958年,符合①条件;当时中国对人民公社的认识与第②项一致;③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类似的尝试;④“人民公社”的实践与苏联的认识是相符的,人民公社造成了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