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立意的概念辨正及其操作性解读

教学立意的概念辨正及其操作性解读

ID:23501085

大小:75.47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08

教学立意的概念辨正及其操作性解读_第1页
教学立意的概念辨正及其操作性解读_第2页
教学立意的概念辨正及其操作性解读_第3页
教学立意的概念辨正及其操作性解读_第4页
教学立意的概念辨正及其操作性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立意的概念辨正及其操作性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立意的概念辨正及其操作性解读[关键词]教学立意,概念辨正,操作性解读[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6)03-0049-05近年来,教学立意作为一个新兴且颇具“热度”的概念,无论在说课大赛、公开课评比或教案设计中都被频繁提起,历史教学界对它的相关理论探讨亦在持续进行中。概念是思维的折射,教学立意这一新概念的提出是历史教学界的幸事,它反映了历史教学界审视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评价视角不断拓展与提升的活生生的、富有活力的理论探索之现实。应该说,教学立意是学科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索的结晶,它既不是直接“拿来”的、现成的教育理念或教育术语,亦不

2、是直接承继的史学名词,而是立足教学实践、深刻揭示历史课堂价值活力的经验炼与理论积淀,因而亦更能昭示教学立意的概念辨正及其操作性解读[关键词]教学立意,概念辨正,操作性解读[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6)03-0049-05近年来,教学立意作为一个新兴且颇具“热度”的概念,无论在说课大赛、公开课评比或教案设计中都被频繁提起,历史教学界对它的相关理论探讨亦在持续进行中。概念是思维的折射,教学立意这一新概念的提出是历史教学界的幸事,它反映了历史教学界审视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评价视角不断拓展与提升的活生生的、富有活力的理论探索之现实。应该

3、说,教学立意是学科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索的结晶,它既不是直接“拿来”的、现成的教育理念或教育术语,亦不是直接承继的史学名词,而是立足教学实践、深刻揭示历史课堂价值活力的经验炼与理论积淀,因而亦更能昭示历史课堂教学研究的未来。当前,有关教学立意的概念表述种类繁多,理解视角异彩纷呈,新概念语义的多样既彰显着学科研究的勃发生机,另一方面却可能因某种表述的歧义、视角偏执而使课堂研究步入歧途。作为历史教学理论研究者,有必要关注、呵护这一“新生”的学科概念,尽可能依据合理的学理分析,透视其概念内涵,辨析其概念属性,明确其概念所指,以对其概念特征与内在属性的深刻把握,促进学科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发

4、展。如何审视教学立意?可能还需要先从教学立意实际的产生源溯。20世纪80年代,上海特级教师包启昌提出一堂课一个中心。他认为,“中心’好像是个提手,一堂课一个中心使学生每堂课获得的知识是完整的一串,便于学生完整理解和牢固掌握。一堂课重点突出一个基本观点,便于贯彻思想的完整性。一堂课一个中心使教学内容系统性增强,逻辑严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一堂课一个中心的先决条件是深入钻研大纲、教材,明确大纲要求,弄清概念和概念体系,以及教材的中心材料,然后对整篇或整章的课时中心作有计划的安排。在这里,包氏着重强调使学生“每堂课获得的知识是完整的一串”,“思想的完整性”,“对整篇或整章的课时

5、中心作有计划安排”等。考虑到当时“唯教材”“唯知识”的时代局限,这些观点已超越了局部的教材内容,可被视为教学立意的较早起源。20世纪90年代,为更好地完成教材内容的讲授,有教师认为“确定一堂课的授课主题是很重要的。所谓的主题,实际也就是教材各部分内容其内在联系的结合点。课堂教学中主题的确立,就好比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总纲。纲举目张,由这个主题来凝聚各部分的教学内容,使教材的各教学内容围绕着这个主题或深化、或拓宽”。在此,提出了一堂课的授课“主题”。而特级教师孔繁刚从提升历史教学时代感的角度,认为“教材进入课堂只是教师讲课的一幅蓝图,实际教学还必须经过教师的再创造。其中教

6、学要求制定、重点的选择、难点的突破、教学的设计、史实的补充、思维的训练、结论的评价,等等,也都有一个更直接的如何体现时代精神、面对现实、服务当代的问题”。亦是从大致相同的视角,他评价当时初到上海的特级教师李惠军执教的公开课《法国大革命》,“将法国大革命置放在整个时代背景下去考察,把史学研究最前沿的动态和思想融入课堂,体现了历史课的时代感和生命力”,如此,将历史课赋予了其特定的时代感主题。一线教师范多宝为增强历史课堂的生命力,认为要给历史课以“灵魂”。这个“灵魂”,“是教师在潜心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O它是对蕴含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现

7、象中的本质和规律的发掘,是对历史发展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表现在历史人物身上的精神的揭示。它是统摄全课的主题,是许多具体历史知识的升华,是教师对历史发展的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是课堂教学中确定重点、选取材料、采用方法的重要依据”。新课程实施以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傅元根认为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要抓中心,“一课的‘中心'实际上是一课的真正重点,而且是能够统率全课、带动一般的张目之纲。如何确定一课的一个中心呢?关键是根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内容,把握一课教材在整个模块中的地位,弄清本课教材的内容构成及相互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