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间自治性福利制度探讨

明代民间自治性福利制度探讨

ID:23501236

大小:76.5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7

明代民间自治性福利制度探讨_第1页
明代民间自治性福利制度探讨_第2页
明代民间自治性福利制度探讨_第3页
明代民间自治性福利制度探讨_第4页
明代民间自治性福利制度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民间自治性福利制度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明代民间自治性福利制度探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资料记载丙周时期己有对民众的社会福利举措及制度,至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备的体系。它作为一项面向国民的惠民政策,兼具社会和政治意义,不仅保障民生,更关乎国运,这是政府性质社会福利的现实意义,而木文重点讨论民间性质的社会福利-自治性福利,它是区别于官办社会福利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各种形式的民间力量组织并运行的一种民生、民计保障及救济措施。木文通过对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思想文化背景的剖析,探究明代自治性福利的发展及其实施状况,并讨论古代自治性福利对于当今社会福利保障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明

2、代;民间;自、冶性;福利制度藉由儒家思想编纂的《周礼》是最早记录社会福利政策的史料,当中的“保息六养万民”政策提出“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安富”就己经涉及到百姓的生、老、病、死、苦等各个方面的问题[1]。汉朝倡导孝廉,重视鳏寡孤独者及“养老”的问题,宋朝则重视“幼”,在保障人口生育及养儿育儿方面作出许多重要举措。政府性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指导着后人对于社会福利的改进,推动者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同时也是后来出现的自治性福利发展完善的范木。自治性福利自宋代出现并经过一定发展后,在明朝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完善,在经历整个朝代的社会变革中发展,愈加组织化。一、社

3、会时局背景(一)、政治背景虽然明初财政状况颇佳,但随后政治环境腐化,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减少对地方的财政支出,此时民间自治性福利保障获得了恢复和加强。明隆庆、万历年间提出“一条鞭法”,将需要缴纳的赋税徭役统一成银两[2],这一举措给地方政治性社会保障的实施带来限制,再加上中央财政赤字和天灾的影响,政府不得不把0光转向富民与乡绅等民间力量,此时劝奖制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外,多种形式的民间力量也自觉地组织起来对受灾民众进行救济,自治性福利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继续壮大发展。明朝中期开始实行乡绅之治,中央将地方的自治权限交给乡绅[3],乡绅上通官吏,下达乡民,在社会保障活动的

4、组织上更加方便可行,这样的背景更利于民间福利保障制度的发展。(二)、经济背景由于生产工具及生产技术的革新,以及中央重视土地的开发利用,并积极引进并推广外来作物,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带动社会经济获得空前的发展。手工业在明代初期同样获得了巨人的发展,前期是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吋期,后期则是民营手工业登上舞台[4],同吋民营手工业积累的社会财富也越来越多,这是手工业扶持自治性福利的重要经济基础。明代商品经济借着农业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而随之壮人起来,陶瓷、纺织等行业兴起,多种形式商业活动及商品的出现,使得商业发展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由此带动了城镇

5、的发展繁荣,使中国当时的商业经济出现了新的局面,更为社会性福利提供了重要的财富。(三)、社会背景明代是水、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的朝代,各个吋期各种灾害不断[5】,富足的财政也不堪此般重负,加之越到后期明代的政治越加腐败,财政越加困难,这使得政府性社会福利保障体系逐步衰微,此吋民间自治性福利则发挥了中坚力量。以徽商为代表的“贾而好儒”的现象也是明代的一种独特社会文化,然而商人的社会地位在当吋十分低下,这也使得不少商人迫切的想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6]。一方面他们以乐善好施的姿态进行着各种社会慈善活动,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地向读书人靠拢。此吋商人在儒家仁爱思想与义利观的影响

6、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大力投身社会教育、慈善和各种福利。二、思想文化背景(一)、沿袭古代福利观周朝吋期,统治者保民、怜民、行教化的思想影响了包括官吏,士绅在内的社会上层人士[7】,成为了民间自治性福利事业的蓝本。我国古代政治家的政统思想多依赖于儒家思想,因而儒家思想为冇识之士参与社会福利提供了一种0标式的伦理导向。而道家中宣扬慈爱、朴实自然、亲密互助的人际状态,冋吋又以因果论和神明论形成一种思想压制效果。墨家思想中传播最广泛的就是“兼爱”,这一思想对于商人积极投身社会福利有着重要的影响。再加上我国佛教的发展历史悠久,佛教思想中含有许多关于德与善的观点,冋样指导着社会各方面力量发

7、展社会福利。(二)、当朝心学思想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开创性地探索出自己的哲学思想L、学,心学中认为心即是理,而心的本体是至善,以心导意,以意导行,引导人们向善、行善、为善,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当中引起巨大反响,并推动了当吋慈善与各项社会福利活动的进行。王阳明还主张知行合一,其外王内圣的主张,要求人们在坚持知行合一的基础上,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对明代社会的影响极大,特别是会社建立后心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明代士人阶层受该思想的影响不断增人,促进了向善、行善事业的发展。王阳明还注重地方教化,主张讲学以立会,认为“民风不善,由于教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