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北诗话》诗学思想浅析

《济北诗话》诗学思想浅析

ID:23515398

大小:82.6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8

《济北诗话》诗学思想浅析_第1页
《济北诗话》诗学思想浅析_第2页
《济北诗话》诗学思想浅析_第3页
《济北诗话》诗学思想浅析_第4页
《济北诗话》诗学思想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济北诗话》诗学思想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济北诗话》诗学思想浅析摘要:《济北诗话》是日本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诗话著作,也是日本第一部以“诗话”为名的作品。作者虎关师炼,在日本五山时期便以诗文著称,被称为“五山文学之袓”。《济北诗话》中记述了虎关师炼对中国诗人、诗作以及诗论等方面的评述,当中鲜明地表现了其“诗言志”“适理”“雅正”等诗学观念。其诗学思想深受中国诗学思想的影响,但却也富含着其个人的思想特征。关键词:诗话诗言志适理雅正尽善尽美《济北诗话》《济北诗话》是日本五山诗僧虎关师炼(1278-1346)所著,是其二十卷文集《济北集》中第十一卷

2、。这是日本首部以“诗话”命名的著作,在日本诗话史上的意义与中国的《六一诗话》较为相似。虎关师炼曾以诗文著称,对汉文、汉学涉猎颇深,其在日本五山文学中,特别是在五山时期的汉文学创作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虎关师炼对中国的文学典籍有着较为直接的接触和了解。对于中国的诗文他不仅有深刻清晰的认识,同时还有着自己独到的感悟见解。这在《济北诗话》中就有较为鲜明的体现。《济北诗话》按照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十一则。其完全继承了中国诗话的体制特色:即以一条一条长短不一的、互不相关的、随笔式的条目连缀而成。其记述内容上也较为

3、驳杂。《济北诗话》中记述的内容涉及了中国的诗人、诗歌、诗论等诸多方面。当中评述论及的便有周公、孔子、陶渊明、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韩愈、韦应物、贾至、王安石、梅尧臣、杨万里、刘克庄、朱淑真等数十位中国诗人,并涉及到了《诗人玉屑》《古今诗话》《城斋诗话》《苕溪渔隐丛话》等数部中国诗话著作,另外,当中还涉及了《梵网经》《广灯》《起世经》等佛门经典。短短三十一则,寥寥数语,却语涉颇广。极为鲜明地反映出虎关师炼对中国诗文以及诗论思想涉猎之广、之深。虎关师炼曾在当时的日本文坛中以诗文创作著称,其一些诗作几乎

4、可与中国诗作相比肩。同样,虎关师炼在诗文理论方面的心得体会也应被人重视。《济北诗话》中记述了虎关师炼对于中国诗人、诗歌以及诗文创作上的种种体会和认识。通过分析《济北诗话》中涉及的诗学思想、文学观念,有助于了解虎关师炼的诗学思想及其文学观念。一、诗歌观《济北诗话》开篇第一则:或曰:“古者言:周公惟作《鸱?A》《七月》二诗。孔子不作诗只删《诗》而已。汉魏以降,人情浮矫,多作诗矣。而诸?”予曰:“不然。周公二诗者,见于《诗》者耳,竟周公世,岂唯二篇而已乎?孔子诗虽不见,我知其为诗人矣。何者?以其删手也。方今世

5、人不能作诗者,焉能得删诗乎?若又不作诗之者,假有删,其编宁足行世乎?今见‘三百篇’为万代诗法,是知仲尼为诗人也。只其诗不传世者,恐秦火耶。周公单二,亦秦火也耳。不则,何啻二篇而止乎?世实有浮矫而作诗者也,然汉魏以来,诗人何必例浮矫耶?学道忧世、匡君救民之志,皆形于绪言矣,传记又可考焉。‘浮矫’之言,吾不取矣。”首则便为诗文创作正名,驳斥了“周公惟作《鸱?"》《七月》二诗。孔子不作诗只删《诗》而已。汉魏以降,人情浮矫,多作诗矣”的观点。在其看来,周公和孔子二位圣人诗作必定不少,大概缘于秦火而不得传世。不能

6、因此而认为诗创作之多源于汉魏以来“人情浮矫”的风气。毕竟诗文创作体现的是“学道忧世、匡君救民之志”,绝不是“浮矫之言”。在虎关师炼看来,诗歌创作在根本上秉持着诗以言志的思想,具备并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政治作用。这种诗歌观正是源自《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可见,虎关师炼在《济北诗话》一开篇便阐明了《诗经》在诗歌创作史上的典范地位,并表明了其所认同的“诗言志”的诗歌观。诗歌观是诗人创作诗歌时最重要的理念和理论基石,秉持着怎样的诗歌观,影响甚至决定着诗人的诗歌创作。虎关师炼在清楚地点明

7、中国诗歌典范的同时,也凸显着他对于诗歌的认识:即用于言志、用于教化。这一认识正与中国儒家的诗教观相合,这也正是虎关师炼所秉持的最基本的诗歌观。在一开始便开宗明义点明自己的诗歌观念后,紧接着,虎关师炼又先后从更为具体的角度阐明了作诗须重视的一些因素,如“适理”“雅正”之论,即用以进一步表明虎关师炼所秉持的诗歌观念的具体要求与内涵。赵宋人评诗,贵朴古平淡,贱奇工豪丽者,为不尽耳矣。夫诗之为言也,不必古淡,不必奇工,适理而已达人君子,随时讽喻,使复性情,朴淡奇工之所拘乎?唯理之适而已圣人顺时立言,应事垂文,岂

8、工朴云何然?则诗人之评,不合于理乎!“?m理”之论表明虎关师炼对诗歌创作中内质的重视。“圣人顺时立言,应事垂文”点明了诗歌的最佳源出即在于应运而生,也就是触物感兴,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诗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合理。“达人君子,随时讽喻,使复性情,朴淡奇工之所拘乎?唯理之适而已。”言有物、言合理才是诗歌创作需要秉持的根本核心,而不应该舍本逐末,仅注意到形式上的平淡或奇工。诗歌高低更多的在于当中表现的“志”、抒发的“情”。夫诗者,志之所之也,性情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