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与欣赏”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感受与欣赏”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ID:23523357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感受与欣赏”的教学思考与实践_第1页
“感受与欣赏”的教学思考与实践_第2页
“感受与欣赏”的教学思考与实践_第3页
“感受与欣赏”的教学思考与实践_第4页
“感受与欣赏”的教学思考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受与欣赏”的教学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感受与欣赏”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摘要】“感受与欣赏”是学生音乐学习和实践的出发点,也是歌唱、演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的归宿。遵循“让学生运用耳朵寻找音乐秘密”的教学宗旨。引导他们关注音乐要素,积累音乐经验,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奠基。  【关键词】感受与欣赏音乐教学聆听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26-01  音乐的“感受与欣赏”是学生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

2、的一种审美活动。这是一种令人陶醉和神往的艺术体验。  一、学情分析  前苏联音乐教育家捷普洛夫曾说:“人从声音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对音乐的感受就越丰富多彩。”5由于初中生的生活阅历逐渐丰富,思想情感趋于成熟,他们对音乐的敏感性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经过调查、测试。学生对感受能力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在音高感、速度感、节奏感上表现突出。中学生随着年龄等增长,不断积累音乐经验,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色感、旋律感、调式感都有了很明显的提升。因此,在初中生音乐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教师能

3、够抓住这个有利的教育契机,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深感责任之重。  二、课标品读  研读2011新版《音乐课程标准》,发现在课程内容上有了一些细微而又耐人寻味的变化。如原来的“即兴创造”调整为“即兴编创”,“感受与鉴赏”调整为“感受与欣赏”。鉴赏是在欣赏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研究、对照的品鉴,侧重于审美评价。欣赏则是以愉悦的心情感受音乐的美。重在审美感受。“鉴赏”与“欣赏”仅仅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不一样。将会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音乐教育家黄自把对音乐的欣赏分为知觉的欣赏、

4、情感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三个层次。我们可以看出,对音乐的欣赏一般是从音响感知入手,然后进入情感体验与想象联想,直至通过理智分析领悟音乐的意境和思想内涵。由此可见,课程标准中,把“感受”放在“欣赏”之前,是非常有道理的。  “感受与欣赏”不仅局限于欣赏课,在合唱教学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雪绒花》的合唱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注意聆听同伴的歌声,细细体会声部的和谐与均衡之美。还找到了“黑鸭子”、“云雀”、“梦之旅”三个组合各具特色的演绎。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分析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运用“善于聆听的耳朵”孩子们领略到了合唱那倾

5、倒整个世界的艺术魅力。  三、探索实践  音乐的“感受与欣赏”是以聆听为途径展开的。“聆听”是以积极的心态,主动亲近并喜欢音乐,有目的、有方法的体会感受音乐的特点,逐渐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最终领悟音乐的内涵。5  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具备了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才有了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的可能。我们的教学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善于聆听的耳朵”。  我们常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欣赏音乐而言,则是“世界上并不缺少音乐,缺少的是聆听音乐的耳朵”。

6、无论是清新优美的民歌小调,还是气势恢宏的交响曲,都要运用“善于聆听的耳朵”去发现作品的旋律美、节奏美、调式美,体会作品的情感美、和声美、结构美,直至领略其深刻的内涵美,才会与音乐产生心灵与思想的共鸣。叙事性交响乐《兰花花的故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通过歌唱民歌《兰花花》熟悉乐曲主题,还要聆听主题每次出现的不同之处。比如再现部分,主题增添了沉重的鼓声,这与之前轻柔而优美的民歌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学生会得到压抑、沉痛情感体验,也会领悟到乐曲的深刻内涵。  音乐教育家曹理在《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一书中说:“音乐艺术不仅仅是听觉

7、的艺术,而且是运动的艺术。”听了全国音乐优质课《永远的莫扎特》,我如醍醐灌顶。胡老师把两个音乐片段用“画图谱、做律动”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巧妙地将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变得形象具体。活泼的肢体语言代替了教师刻板的讲解,学生轻松地进入了音乐本体。在《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实践中,我也模仿了这一教学方法,学生果然对这种借助肢体动作参与聆听的方式兴趣浓厚,产生了主动了解和感受古典音乐的愿望,教学效果非常好。  这真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5。以此为契机,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许多探索实践。巴赫的《小步舞曲》,我运用了优雅的绅

8、士和淑女舞步营造了音乐气氛,帮助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气质。比才的《小步舞曲》,我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图谱表示同一主题的两次不同演绎。学生在聆听中借助肢体动作轻松地感受到了主题加花变奏的妙音。  “趣味性原则”符合学生的天性。动画片《三个和尚》运用民族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是民族音乐教学中不可多得宝贵资源。在《八音和鸣》的教学中,我播放了“三个和尚”的出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