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要具有“语文味”

语文课堂要具有“语文味”

ID:23523747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8

语文课堂要具有“语文味”_第1页
语文课堂要具有“语文味”_第2页
语文课堂要具有“语文味”_第3页
语文课堂要具有“语文味”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要具有“语文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要具有“语文味”  摘要: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学科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语文味;解读教材;工具性;人文性  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由于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模式空前繁荣,形形色色的“新”模式层出不穷,许多教师盲目追风,对各种教学模式似

2、懂非懂,就盲目地“引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果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成为“四不像”,语文课必须具有浓厚的“语文味”。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味”呢?我主要从两方面谈谈我的观点。  一、正确解读和使用教材  1.解读教材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教材里“有什么”,二是用教材“教什么”。知道“有什么”是决定“教什么”的前提。  教材里“有什么”4,从两个层面解读。(1)从微观层面解读,即从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的层面去解读,看课文或单元中包含着怎样的认识价值,如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价值、科普知识价值、知人阅世价值、思想品德教育价值等。(2)从宏

3、观层面解读,即从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及整个学段去解读,看各种知识和技能训练编排的序列,把握教材的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理解编者的意图等。  “教什么”的实质是教学目标如何确定,从两个方面考虑。(1)从文本的教育价值来考虑。(2)从学生的基础和需要来考虑。必须认清语文学科的属性、教材的价值定位,新课程的理念;拿准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与其他学科沟通的尺度;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  2.怎样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谓的教材是指一篇篇课文,作为一个个例子的课文

4、应该怎样教,才能发挥其语文的功能呢?可从三个方面思考:(1)怎样充分运用这个例子去掌握其本身包含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实现其认识价值。(2)怎样把这个例子与其他例子(包括课外资源)有效地联系起来,通过若干例子的整合教学,达到语文学习效率的最大化。(3)怎样通过各类例子的整合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解读课文,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语文课堂应开始于语言,结束再回归到语言,要求“工具性”“人文性”

5、合一,以“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流程学习课文,这样既能感受到可意会无须言传的美的体验,也可以感受局部的特色美,还可体验到文章的“精、气、神”之所在,从而充分地体现语文课堂的语文味。4  二、精心设计“语文味”  1.精心设计“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  “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几千年来,中国百姓都把孩子上学叫做上学读书,它强调的是“读”。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读书、好读书的氛围,读要贯穿教学整体。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感知要读,感悟要读,理解靠读,情感的熏陶也靠读。语文味是读出来的,反复地读、思考着读、美美地读。在马致远的《天

6、净沙?秋思》一文中,我引导学生自读,有感情地朗读,生生比较诵读,师生比较诵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并找出文中意象藤、树、鸦、道、风、马,以及意象的特征:枯、老、昏、古、西、瘦。通过学生相互评价及朗读技巧的交流,学生就读得很有感情,而且对朗读的停顿、重音、语气、语势都能很好把握,学生会从情感的角度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酸味、苦味、涩味,读出甜味、美味、情味,学生不断地读,就会读出作者作品的真情意味。  “语文味”是读出来的,只有在读的基础上,才能品出其中蕴涵的各种味道,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精心设计

7、“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于漪说:“语文课就得咬文嚼字,该教的语文知识就得让学生掌握,通过对语言文字理解与应用的扎扎实实的积累,提高语文能力,领悟作者深寓其中的思想、情感、品德、情操。”语文课要关注语言文字,所有教学细节无一不是对文本思想、情感、形象韵味的感悟。4  课文中的语言就像沙滩上的一颗颗贝壳,是那么丰富,要不断地采撷;又像一颗颗发光的钻石,是那么精美,是那么引人入胜,要不断地探索,才会拥有;还像一杯杯龙井茶,耐人寻味。丰富,精彩、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靠品―品词赏句!我在上《天上的街市》时,针对

8、“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这一句,我问学生:为什么用“现了”,而不用“亮了”?学生说:“亮了”是“明星”的自然现象,“现了”是从暗到明、从隐到显的一个变化过程,蕴涵着发现光明的惊喜,蕴涵着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这样学生的思维与作者的思维相互碰撞,情感产生了共鸣。  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