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故乡》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对《故乡》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ID:23526141

大小:55.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对《故乡》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对《故乡》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对《故乡》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对《故乡》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对《故乡》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故乡》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故乡》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故乡》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课文。欣赏鲁迅先生的名篇,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力求读懂、读透、读深,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深挖文意,并进行适当的拓展迁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一篇文章可以组织教学的点很多,特别是经典的文章,可以令人咀嚼的地方一定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什么都要讲,势必会造成蜻蜓点水,不能深入的结果。好的教学设计善于抓住文本解读的要旨,做到抓住关键,重点突破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以下三点展开: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

2、作用;3.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应该说这三点抓住了该小说教学的关键,也符合《故乡》这篇小说的特点。鲁迅文章其难点就在于一些语言的理解上,通过语言的剖析,结合背景的了解,才能让学生走近鲁迅,走进文本。而对人物描写的理解和把握可以说是文本的重点,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写了哪些人,还要深刻感悟到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才是抓住了小说刻画人物的要义。二、自主体验,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绝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生自身主动建构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必须珍视、尊重

3、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比如,让学生细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闰土的语句画出来,交流自己喜欢的描写句子。教学设计不应该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先“生”后“师”,以“生”导学,能够直接关注到学生的问题所在。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共同发展的过程。重视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学中,于无疑处生疑,于有疑处点拨;在争鸣时引导,在释疑时归结。比如,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阅读与分析,自己概括小说的主题。然后交流讨论。教师及时点评,既要把握住大的方向原则,又要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三、循循善

4、诱,层次感强教师善于引导,循循善诱,设计问题链使学生渐入佳境,探寻到文本的关键处。比如,对比手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者问题设计很是巧妙,教学设计要具有层次性:第一步,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包括外貌描写前后的对照、动作、语态描写的对照、对“我”的态度的对照、对生活态度的对照四个方面;第二步,归纳这些对比表现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不同的性格特点;第三步,思考这种对比方法有什么作用;第四步,找出文章还有哪些类似的对比;引导找出杨二嫂前后的对比以及家乡景物的对比,并思考这些对比的作用。语文教学应增强学生思维的力度,这就要在问题设计上有层递性,这样的设计

5、,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深水区游弋,获得对文本的更深刻的思考,通过有效设计,能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掌握对比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教者设计的匠心可见一斑。四、剖析语言,回归原点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说,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什么是语文的方法,我以为,就是在课堂上要真正体现语文的特质,课堂要充满语文味,让学生在语言的咀嚼中感悟文本的要义。比如这样的教学设计: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为什么害怕?2.“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吗?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偶像”、“切近”、“茫远”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的愿望茫远”?由品味

6、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赏析议论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抓住本文教学的“牛鼻子”,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通过对关键议论句的剖析,让学生领悟到文章主旨。五、人文渗透,有效拓展在本课教学后,本人安排了如下设计:1.“闰土”和“杨二嫂”的后代生活会怎样?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组织成一篇通讯报道或随感。2.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想象,为他们写一个故事。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重要的是要引发学生阅读求知的兴趣和欲望。教学设计要具创新性,有效地发挥文本的二度开发功能,也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研讨文本的兴趣,这样做,可以“移情课外”,做到“课有尽,趣犹

7、存”,把阅读拓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继续进行对文本的探究活动。同时,以读促写,能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体现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江小强,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启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