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研究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ID:23532843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8

研究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_第1页
研究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_第2页
研究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_第3页
研究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_第4页
研究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_第5页
研究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_第6页
研究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_第7页
研究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_第8页
研究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_第9页
研究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_第10页
资源描述:

《研究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民族文化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文章分析了将地方民族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如增强大学生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意识、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的需要。提出民族文化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应把握的原则:切合总体、分清主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最后总结了民族文化资源转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途径:将民族文化资源引进教材

2、,转换为教学内容;将民族文化资源引入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热情;将民族文化资源引进实践,强化学生社会实践环节。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简介]余海岗(1974-),男,山西阳泉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地方民族文化和高校管理。(广西桂林541001)陈志波(1979-),男,广西北海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在读博士,广西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江苏苏州215123)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一般课题“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1C0069)和2013年度广

3、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时效性探讨——以广西普通理工科院校为例”(项目编号:2013JGA19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A[]1004-3985(2014)02-0125-02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统编教材具有科学性、宏观性、原则性、指导性等特点。但由于各地区发展以及具有的文化底蕴和资源存在差异,尤其在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中更是蕴藏着深厚的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因此,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要适当渗透民族文化教育,以生动、具体的民族历史文化,加深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理解,增强

4、实效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将地方民族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1.是增强大学生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意识的需要。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对于大学的使命的四方面意见:第一,人才培养。第二,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第三,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第四,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其中大学对文化的传承创新体现了新时期对于大学使命的更高要求。我国是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

5、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的重要载体。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中,融入民族文化教学内容,既可以增强课程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又能增加大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增强其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是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需要。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和基础。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

6、道真如铁”。开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向大学生生动展示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艰苦奋斗的曲折历程,通过鲜活生动的历史事实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加珍惜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美好生活,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3.是培育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的需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不断夯实各

7、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大学时期是培育和强化民族团结教育思想的重要阶段,因此,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多民族”与“大一统”的国家观,强化“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互相依存”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意识十分必要。  4.是大学生养成深思民族理由意识的需要。当前,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团结和谐的,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理由,我国的民族方面还存在不少理由,如在民族方面,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剥削阶级的民族主义思想和一定的民族隔阂还会长期存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