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扳拔伸法结合手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

腰椎后扳拔伸法结合手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

ID:23533308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8

腰椎后扳拔伸法结合手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_第1页
腰椎后扳拔伸法结合手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_第2页
腰椎后扳拔伸法结合手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_第3页
腰椎后扳拔伸法结合手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_第4页
腰椎后扳拔伸法结合手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_第5页
资源描述:

《腰椎后扳拔伸法结合手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腰椎后扳拔伸法结合手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按摩疗法;针灸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推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两大类: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虽可快速缓解症状,但因其有创伤,又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更多的患者仍选择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众多,各有特点。我们运用腰椎后扳拔伸法结合传统手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并与采用手法、针刺治疗35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系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病房及门诊患者,

2、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5.2±14.8)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5年,平均病程(15.8±10.5)个月;L3~4突出或以L3~4突出为主5例,L4~5突出或以L4~5突出为主15例,L5~S1突出或以L5~S1突出为主15例。对照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6.4±14.2)岁;病程最短10日,最长6年,平均病程(16.6±11.4)个月;L3~4突出或以L3~4突出为主5例,L4~5突出或以L4~5突出为主14例,L5~S1突出或以L5~S1突出为主1

3、7例。2组性别、年龄、突出物的位置、病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①常有腰部外伤或慢性腰痛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多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脊柱测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

4、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MRI检查可显示髓核退变、突出,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并与椎管内肿瘤鉴别。  1.3病例入选标准单侧一个椎间隙有腰椎间盘突出或以一个椎间隙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为主者,年龄不超过65岁(含65岁),无其它疾病者。  1.4病例排除标准突出物巨大,超过10mm者;有明显髓核脱垂者;有椎弓根断裂或明显椎体滑脱的患者;有明显骨质疏松、肿瘤、结核患者;有高血压病、心脏病史者;其它不符合纳入标准,不能接受本手法治疗者。  1.5治疗方法  1.5.1治疗组患者取俯卧位,先施行针刺15min(L4~5椎间盘突出选用大肠俞、环跳、阳陵泉,L

5、5~S1椎间盘突出选用关元俞、秩边、承山,用泻法),取针后再行推拿手法治疗15min(选用四指推和扌衮法在腰部施术10min,臀部及下肢共5min,手法频率均为120次/min左右,中等刺激量),以缓解疼痛,放松肌肉和韧带。接着医者一手拇指顶住患椎的患侧横突(通常为有压痛的横突,如L4横突或L5横突),另一手沿健侧大腿的内侧下方向外侧下方处穿出,环绕并用肘关节夹住大腿中下方并缓缓托起(如有助手可嘱一助手牵引患侧下肢,另一助手固定患者骨盆以上部分),然后用力先被动后伸再内旋健侧大腿,有时医者可感到手下横突滑移或有“咯哒”声,说明腰后关节已恢复正常。推拿

6、、针刺每日1次,腰椎后扳拔伸法5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1.5.2对照组采用推拿及针刺治疗,方法、疗程同治疗组。  1.5.3疗程2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其症状、体征情况。  1.6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1.7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  2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2组疗效比较(略)  表12组疗效对比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

7、起腰腿痛的机理有3种学说,即机械压迫学说、化学性神经学说和自身免疫学说[2]。金宏柱教授[3]认为是3种情况的总和,而机械压迫是最根本的发病机制。  关于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谢维兵[4]通过手法治疗并进行大量临床观察、CT对照后发现,常规手法主要是靠减轻施加给突出物的压力起作用的,而不是靠改变突出物的位置关系起作用。  针刺则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其取穴主要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其相应的下肢受神经压迫的区域循经取穴。如L4~5突出其下肢神经受压迫区域为外侧面,相当于足少阳胆经的位置,因而取穴主要在L4~5临近的大肠俞以及足少阳胆经的环

8、跳、阳陵泉。同样,L5~S1突出则选用关元俞、秩边、承山。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寒凝经脉或瘀血留滞,故针用泻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