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ID:2353692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_第1页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_第2页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_第3页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_第4页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产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40例产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静脉血栓总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OI:10.14163/j.ki.11-5547/r.2016.09.159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病,静脉血流缓慢,下肢静脉壁损伤均会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另外,血液的高

2、凝状态亦会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还会诱发其他相关疾病,如继发性静脉曲张、淤滞性溃疡等。产妇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1]。此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40例产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产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产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研究组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0.4±3.3)岁,病程5~30d,平均病程(15.3±2.4

3、)d。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6.4±3.4)岁,病程7~30d,平均病程(16.3±2.4)d。40例患者中剖宫产28例,自然分娩12例。患者纳入标准:具有自主行为能力;伴有下肢肿胀、下肢疼痛等症状;超声及造影检查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具有妊娠病变;家族无既往血栓形成史。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液流动情况及抗凝情况,对患者定期用药,嘱患者治疗时的注意事项等。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法,具体

4、如下:①心理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抗凝时间较长,抗凝费用较高,新生儿喂养习惯也将发生转变,由此患者会伴有紧张、恐惧等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如下肢肿胀、疼痛等,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消除其不良情绪,积极主动与医护人员进行配合治疗;②体位护理,适当抬高患肢,高度为25cm,保证关节弯曲程度在15°,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缓解肢体疼痛、肿胀的目的;③患肢护理,防止患者患肢出现破损情况,观察患者皮肤颜色、皮肤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5、防止皮肤感染。血栓溶解后要用浓度为50%的硫酸镁对患肢进行热敷,达到消肿的目的;④抗凝护理,在进行抗凝剂溶栓治疗时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创伤性检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止血带,减少静脉穿刺机会。进行血常规、尿常规检测时应该保证检测样本的准确性,避免重复检测增加患者的痛苦;⑤饮食护理,患者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低脂、低糖为主,适当补充水分,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患者不可进行长时间的站立或者走动。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

6、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2结果2.1两组患者血栓发生情况比较护理后研究组静脉血栓总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指出现在下肢中的血液凝块,血液凝块会对全身的血液循环产生影响,并引发其他相关疾病,多发于大腿、小腿或者骨盆等位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肢体的肿胀并伴有局部疼痛感,行走时疼痛感会增强[2]。在进行体检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时刻注意肿胀的发展程度,每天对肿胀部位进行精确测量,并与健肢进行对比分析,以求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7、下肢深静脉血栓部位会伴有压痛感,因此体检时应该注意对小腿肌肉、内收肌管等部位的检查。临床研究表明,手术、分娩、肿瘤均会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尤以分娩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最高,其发生率约占全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1.0%~1.5%[3]。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肺栓塞,危机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早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对产妇进行护理,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情加剧,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多为抗凝和溶栓,这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用的治疗手段[4]。抗凝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血

8、液凝块的继续增长,防止新的血液凝块的形成,并促使已经形成血栓的下肢静脉血管的再管化。抗凝药物多为低分子肝素,法华林也是常用的抗凝药物。溶栓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静脉全身给药,使药物随着血液循环流通,进而达到溶栓的作用。如果能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