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ID:28024832

大小:71.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_第1页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_第2页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_第3页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武汉市黄陂IX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武汉430300【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2例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的护理措施对疗效的影响。结果:通过各种护理措施,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木组有10例治疗7d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好转,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图分类号1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36-0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产后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可引起相关器官组织

2、功能障碍,导致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危及产妇生命。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此病患者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I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木组12例中,年龄在24—38岁,剖宫产6例,阴道分娩3例,人工流产3例;左下肢9例,右下肢2例,双下肢1例。发生DVT的时间,多为产后一个月内,从发病到开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8—48h。木组均有患肢疼痛,压痛明显,皮温升高,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双侧下肢相应平面的周径相差1.0cm以上。所有患者均无血栓病家族史。首发症状多为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疼痛及行走活动受限。1.2治疗方法12例患者均采用生理盐水500ml加尿激酶40—70万U,静脉点滴

3、(在l-2h内滴完),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20ml静脉点滴(1次/d,7d为一个疗程);口服抗凝剂、外敷肿消散等,并给予积极护理措施。1.3护理措施1.3.1注意休息病人卧床休息10-14d,保持皮肤清洁,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抬高患肢20°-35°,膝关节屈曲15°[l]。患肢水肿明显减轻后,应适当下床活动。1.3.2做好心理护理和宣教工作奋的患者不知患肢制动的必要性,要告知病人DVT并发症的严重性。患者多冇情绪低落,护士应观察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主动与病入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溶栓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0的、方法及注意

4、事项,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2】。1.3.3注意保暖防止室温过低导致血管痉挛。观察肢体温度,肢端皮肤颜色,下肢肿胀程度和足背动脉搏动幅度。室温应保持在25°C左右,受累肢体采用湿热敷,温度38-40°C。1.3.4外敷肿消散的护理在外敷过程中应注意:①加强皮肤护理,由于肿消散的脱水作用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外敷过程中,位严密观察浸透吋间,浸湿后及吋更换,以保证药物的渗透作用,并避免发生皮肤湿疹和皮肤压伤;②外敷肿消散应有连续性,不能间断。1.3.5防止患肢压疮发生注意皮肤护理,保持床单干燥卫生,可在患肢下垫一较厚的软垫以防长期受压,同吋做好基础护理。1.3.6疼痛和肿胀的观察疼痛是DVT的

5、主要症状,肿胀是其主要体征。注意观察下肢疼痛情况,认真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和游走方向。可触摸肢体相关动脉的搏动情况,指压毛细血管的充盈程度。如按压部位的肤色在15s内转红,说明该部位侧支循环已冇改善。每日测量并记录健患肢同径的差值,测量部位为髌骨上缘上15cm,下缘下10cm以及騍上5cm。1.3.7静脉通道的维护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针,针头宜细,操作力求一次成功,拔针后棉球按压吋间不宜过长[2】。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砬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持续滴注不超过48h,如局部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建静脉通道。1.3.8观察奋无出血倾向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吋,应现配现用,溶栓导致的出血,

6、其发生率达12%-45%[3],所以应密切观察冇无出血倾向,如鼻腔、齿龈有无异常出血,有无血尿、黑便,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神态、意识及瞳孔对光反射等颅内出血倾向。如有上述情况,立即报告医生。1.3.9观察肺栓塞症状肺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血栓脱落所致[4】。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呼吸闲难、胸痛、咳嗽、痰中带血、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可导致昏厥或昏迷,也可伴有发热、大汗、恐惧、哮喘、发钳、心律失常等表现。因此,如发现上述症状,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并报告医生处理。2结果10例在治疗7d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腿胀基本消失,皮肤颜色正常,患肢明显缩小,复查彩超证实下肢静脉再通,无并发症发

7、生,后期随访疗效满意。2例治疗两个疗程后,症状好转,但活动后仍有肿胀。3讨论产后发生DVT的主要机制为:血管内膜损伤,血流淤滞和血液高凝状态。中国产妇多活动少、穿着较厚,导致血流减慢、出汗多而血液粘稠。再则,产妇本身就处在获得性高凝状态,所有这些因素,增加了产妇发生DVT的危险。DVT经溶栓治疗及取栓治疗均可获得好的临床效果,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发现和良好的护理。产后DVT患者体质虚弱,出汗多,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