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想象再“飞”一会儿

让想象再“飞”一会儿

ID:23564859

大小:10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让想象再“飞”一会儿_第1页
让想象再“飞”一会儿_第2页
让想象再“飞”一会儿_第3页
让想象再“飞”一会儿_第4页
让想象再“飞”一会儿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想象再“飞”一会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想象再“飞”一会儿  摘要: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语文课堂成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阵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需求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放慢教学节奏,让学生的想象力“飞”一会儿,“穿越”至作家作品中,深层理解作品,教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91-1    一、转换文字,还原形象 

2、 5  想象力是阅读理解的源泉。语文教材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进行再创造,学生头脑中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非由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学生就无法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而且无欣赏乐趣可言。以《祝福》为例,祥林嫂向土地庙捐了门槛后安然参加祭祖仪式时,却遭到四婶的断然拒绝。其神态发生很大变化:“祥林嫂刹那间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了。”当学生阅读完这段文字后,脑中立刻呈现出祥林嫂萎顿不堪的形象:灰黑色的脸上镶嵌着一双凹陷的眼睛

3、――这便是“再造性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准确遣词造句的表现力量,也能培养再造性想象力。如辅导赏析《荷塘月色》,讲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时,引导学生对这一“泻”字细加咀嚼、想象,又以“流”和“淌”字与之比较,学生意识到用“流”与“流水”有重复之病,用“淌”又会引起有声的感觉,而月光是无声的,这里的意境是极宁静的,所以,用“流”和“淌”都显得意味不足,唯有“泻”字生动而传神地将那片清澈的月光还原在读者面前。    二、填补空白,揣摩意蕴    所谓空白,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未明

4、确写出的言已尽而意无穷的部分。它是文中实写的内容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部分。空白较多地存在于文章的各层结构中,达到一种大用外排,真体内充的审美境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的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这里,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是“导”,引导学生自觉地创造一个个审美对象,创立新的审美视野与境界,把作者有意无意忽略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而弥补起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5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是能发现“空白”的,但对它的“填充”是提高想象力的难点。这里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

5、从空白处激发学生积极地交流、比较、反思、选择,既培养其再造想象力,又培养其创造想象能力。    三、拓展文本,发散思维    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文本类型不一、内涵丰富。正所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大部分作品想象的空间大,堪称经典。我们要教会学生从高度概括的情节、画面与形象里挖掘蕴藉丰富、含蓄朦胧的内涵,培养他们的个性化解读与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短篇小说的情节限于篇幅只截取几个生活断面,无法展开更多的情节,教师可以诱导学生拓展故事的情节。如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抵制社会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保守反

6、动的典型形象。关于他的死,小说结尾写得很简约:“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我曾就此引导学生去想象别里科夫死去时的具体场面,以《别里科夫之死》为题写一段话。题目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热情高涨,纷纷驰骋想象。  5  中国的古诗大多描绘出简约而生动的画面,含不尽之意于其中。因此画面也并非全是实境,而是虚实相生的意境。读者可以对诗歌描写的画面进行合理的拓展。如我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进行合理想象,至少会拓展出这样两个画面:1.鸟儿静栖于塘边的树上。孤僧兴致十足出

7、寺赏月,独来独往,兴尽而返,门原来是他掩着的,现在不假思索地把它推开;2.一友人月下造访寺中僧人,很有礼节地轻轻敲门,剥啄的响声惊起了池塘边树上的鸟儿,一阵叽叽喳喳,打破了周围的岑寂。唯有做到这一步,学生才不会对韩愈与朱光潜的解说盲目赞同或否定,从而真正理解文章的中心。    四、拉近距离,激荡内心    文本作者与学生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与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杜甫的《登高》里“万里

8、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杜甫深沉的悲慨,以一个高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难全部感受、想象到。这就需要教师架设桥梁,拉近作者与学生的距离。可以先问:一个人生病了心情好不好?远离父母亲人的滋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