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论张载神观的哲学解构

简论论张载神观的哲学解构

ID:23587226

大小:6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09

简论论张载神观的哲学解构_第1页
简论论张载神观的哲学解构_第2页
简论论张载神观的哲学解构_第3页
简论论张载神观的哲学解构_第4页
简论论张载神观的哲学解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论张载神观的哲学解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论论张载神观的哲学解构论张载神观的哲学解构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张载神观的哲学解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之数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神观范畴是张载哲学中重要的一个范畴,它是张载在剖析《周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周易》中的参伍之变是其中的较为费解的易象,张载就其在其易学专著《横渠易说》中作了一定的解释与发挥。重在赋予其以易理,并予以易学解构,从而构建了其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神观范畴。他认为参伍之变属于参伍之神变,结合“合一不测为神,的思想,张载认为参伍之

2、交主要是体现与渗透“动静合一”与“阴阳不测”。其作用在于明确了气化万物的根据和存神尽性达天人之境的途径,为宋儒学的建构和批判佛老思潮作了有力的回应。  [关键词]张载;横渠易说;参伍之神变;解构  []A []1008-2689(2010)01-0144-05    “张子善言神”,神是张载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张载重在以义理说明、阐释神之重要,但也不乏象数之证明,参见《横渠易说》中“参伍之神变易”之说。“参伍以变”出自于《周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

3、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如此!”阅此句可以肯定“参伍以变”属于易象数类,参即三,伍即五。纵观易学哲学史,易学家们对于“参伍以变”论述极少或语焉不详,现易学界学者也少论及。仅以朱子做参考,朱子说:“此尚象之事,变则象之未定者也。参也,三数之也;伍者,五数之也。既参以变,又伍以变,一先一后,更相考蔌,以审其多寡之实也。错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之谓也。综者,总而挈之,一低一昂之谓也。此亦皆谓揲蓍求卦之事。盖通三揲两手之策,以成阴阳老少之画,究七、八、九、六之数,以定卦爻动静之象也。参伍错综皆

4、古语,而参伍尤难晓。”  可以看出,朱子认为“参伍以变”属于卜筮类,确切讲是卜筮策略类。他认为古时人以此明象,达到卜筮目的。并推测两手执策分三变成七、八、九、六阴阳老少之数,涵卦之动静。但朱子又不得不感慨此皆占语而“参伍”尤其难解。现留传下来的易卦卜蓍中是没有参伍之变的,史料记载古时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筮法,《连山》、《归藏》早已不明,《系辞》是否是言其他两种筮法,现已无从考证。  对于“参伍以变”,张子原句是这样说的:“故圣人语性与天道之极,尽于参伍之神变易而已。”《横渠易说》是

5、重义理兼象数,应宋易构建形上哲学本体论的需要,天、道、性、心范畴是张载在其哲学中以此为体系并要以此构建儒学的形上本体。故他始终认为圣人不是没有道明“性与天道”,而是“性与天道之极”涵盖于“参伍之神变易”之中。此句有两层意蕴:其一:圣人将性与天道的形上之理涵盖于象数之中;其二:象数中的“参伍以变”属“神变”。  这里,首先必须要清楚张载对三五的理解,张载有一句话很重要:“即言参伍矣,参伍而上复如何分别?”可见,他对参伍是有疑惑的,也可以看出他不是单纯的将参伍看成是三和五这样的数字,而是认为象徵且含

6、有一定的哲理。而宋刘牧却认为参即合,三五即合五,以解释大衍之数,“义日:参,合也;伍为偶,配也,为天五合配天一,下生地六之类是也。”同样,参南宋李衡在《周易义海撮要》中对“参伍之变”也从刘牧解。而张载在其后的《说卦》中有这样的文字:  极两两,是为天三。数虽三,其实一也,象成而未形也。  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  一物两体者,气也。一故神,(自注: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参也。  很明确张载与刘牧所解不同,他认为“参”为“天参”

7、,而天参是极两两,即一太极两仪,数为三。太极、两仪所象为天性。气禀赋天性而流行,表现为“合一不测为神”。“合一不测为神”出自于《易传》,是《易》中关于神的最关键且难以理解的一句,而张载正是通过对此句的阐释以表达性与天道发微流行、万物生成的哲学思想。那么,张载对“合一不测为神”究竟做了怎样的解读?    一、阴阳不测    《易说》中就“神”的本质论说明显的有两处:  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  义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圣,动静合一存乎神,阴阳合一存乎道,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  

8、首先,张载认为神与气之阴阳有关系,阴阳之气有时空中的渐行气化,在其中所推动流行的是气之“合一”与“不测”,语之为神。在张载看来,读《易》是要明变化之道,知变化之道就知神的作为,“《易》知变化之道则知神之所为,又日:‘知几其神乎!’。”其次,张载认为神之发动、鼓动阴阳之气有其内在动因,那就是动静属性,神之至高境界是动静合一,天道之极就是阴阳合一,在至诚之终达到性与天道的同一。张载所最终追求的是达天人与一的哲学精神。故笔者认为张载的“合一不测为神”所要呈现的是两个方面:动静合一与阴阳不测。  作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