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功能

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功能

ID:23589597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功能  _第1页
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功能  _第2页
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功能  _第3页
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功能  _第4页
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功能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功能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功能 摘要:将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引入中医脏象学说的研究当中,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中医肝主疏泄的心理应激机制。认为肝主疏泄的功能在机体心理应激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医的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同时对今后相关研究的思路及方法进行了探讨。  ApplicationofPsychologicalStressTheorytotheStudyof  LiverBearingtheDipersiveEffectinTCM  Abstract:Thetheoryofpsychologic

2、alstressedicalscienceinTCMandrelatedadvancedstudy.Theauthorputforportantroleintheoccurrenceandregulationofpsychologicalstress.Thoughtsandmethodsonthefuturestudymunomodulation,NIM)网络为核心。在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多种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以及免疫因子所介导的相互作用与调节,在整体水平上构成NIM网络,NIM网络是维持机体内环境及生理功能平衡和稳

3、定的根本基础。这与中医学强调的阴阳气血,脏腑机能平衡的整体观是高度一致的。  1 肝主疏泄调节心理应激的理论探讨  中医理论认为心对于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起主宰作用,即所谓“心主神明”。但从心理应激的发生及其病理机制和中医各脏腑的具体功能特点以及临床实际而言,中医“肝主疏泄”的功能在机体心理应激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医的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  任何形式的应激首先是影响了机体正常的气机,进而是气血津液及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机体的正气(内环境)受到损害。肝主疏泄功能中最为首要的是调节气机,气机调畅则气血津液运行正常,脏腑功

4、能得以正常发挥(内环境稳定)。而五脏的精、气、血、津液是情志活动产生的物质基础,即所谓“形与神俱”;情志活动以五脏功能活动为基础,而五脏的功能活动又有赖于气机的调畅,故情志活动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精神舒畅。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一可因肝疏泄不及,肝气郁结,引起情志活动的抑郁,出现郁郁寡欢,善太息等;二可因肝疏泄太过,肝气上逆,引起情志活动的亢奋,常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同时,情志活动对肝和气机亦有重要的影响。肝主疏泄能促进肝藏血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血量的调节

5、,从而有利于满足机体在应激状态下血液的重新分布以及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供。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伴有能量和物质的消耗,中医认为机体物质与能量的产生有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但肝主疏泄调节气机是脾胃正常升降的前提,《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因此,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对于应激状态下物质能量的合成代谢,进而满足机体适应性反应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灵枢·经脉》篇云:“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少腹(性腺),挟胃,属肝络胆(脾、胰腺),上隔,布

6、胁肋(胸腺、乳腺),循喉咙之后(甲状腺)……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松果体、垂体、下丘脑等)”。  对于情志内伤的病变,中医虽然有“心主神明”之说,但治疗上多从肝入手。机体对其他情志活动的调节亦多与肝有关,如《灵枢·本神》曰:“悲哀恸中则伤魂”,张景岳亦指出:“恚怒忧思,气逆肝胆二经”。朱丹溪认为:“郁多缘于志虑不伸,而气先受病”,气血怫郁是致病的根源,而气郁为诸郁的根本;明代赵献可则进一步提出治郁应以解决木郁为先;清代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认为凡病无不起于郁者,并将外感、内伤诸病都与郁相联系,即与肝相联系,指出:“诸病多从肝

7、来”。由此,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调肝是治疗的基本方法。现在中医临床上对于一些情志异常或与情志失调有关的疾病(心身疾病)如神经症、情感障碍、心因性反应病症、高血压、甲亢、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偏头痛、妇女月经病、不育不孕等亦多采用疏肝解郁之法,疗效显著。  2 肝主疏泄与心理应激的现代研究  国内对中医肝实质的研究主要从肝郁、肝郁脾虚、肝阳上亢、肝阳化风以及肝气虚等入手,研究多涉及到神经内分泌系统。有学者检测了314例中医肝病常见证型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状态,发现患者普遍存在着植物神经功能状态失调,实证以交感神经功能偏亢为主

8、,而虚证则以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亢为主〔2〕。研究发现,肝气郁结与中枢神经对精神情绪调节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3,4〕。对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以及肝火上炎证患者进行了多项指标的研究后认为,此类证候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外周交感—肾上腺髓质功能偏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