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杨氏宗祠文化研究

宾川杨氏宗祠文化研究

ID:23593538

大小:68.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宾川杨氏宗祠文化研究_第1页
宾川杨氏宗祠文化研究_第2页
宾川杨氏宗祠文化研究_第3页
宾川杨氏宗祠文化研究_第4页
宾川杨氏宗祠文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宾川杨氏宗祠文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宾川杨氏宗祠文化研究大理大学文学院云南大理671003【摘要】宗祠是中国血亲传统所特有的产物,是一个家族的象征。宗祠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位于宾川县盘谷村的杨氐宗祠,是杨如轩在1929年其母寿享百岁时,报请国民政府所建,与平川东街的百岁坊、盘谷村的节孝坊、百岁亭、寿泉等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建筑群,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关键字】宾川;杨氏宗祠;文化宗祠是中国血亲传统所特有的产物,是一个家族的象征。宗祠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然而,

2、由于种种的原因很多宗祠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深入挖掘,而使后辈人失去了一次次精神洗礼的机会。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至今还有一组较为完整的宗祠文化遗存。它就是建于1929年,以“孝”为目的建造,汇集民国政要、文化名流题刻荟萃的杨氏宗祠。在至今86年间,杨氏宗祠饱经岁月沧桑,然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却仍然绽放着独特的光芒,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杨氏宗祠的建立及其变迁杨氏宗祠的建造者杨如轩(1891〜1979),字夷斋,平川盘谷村人。幼年丧父,家贫失学,在家帮助母亲从事樵木耕作。16岁时替兄从军。先后参加过云南重九起义,护国、护法运动以及驱逐陈炯明,平定沈鸿

3、英等叛乱。还参与了北伐,抗日战争等。杨氏宗祠是杨如轩在1929年其母寿享百岁时,报请国民政府所建。宗祠始建于民国十九年,于民国二十五年竣工。宗祠位于宾川县城东北50余公里的平川镇盘谷村,紧靠平川坝子的北山,座北向南,地理位置极好,占地面积1380多平方米,由宗祠、东丙厢房、过厅、百岁亭、大照壁等几大部分组成,结构严谨、错落有致,整座建筑设计巧妙、施工技艺精湛,是典型的四合院式结构,是不可多得的建筑瑰宝。杨氏宗祠是中国传统的土木式建筑,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古朴的百岁亭。百岁亭为八角攒尖顶亭阁石构建筑,布局合理,用材巨大,结构科学,工艺精湛。百岁

4、亭后面是过厅,过厅正对主房,东西贯通厢房。宗祠主房又叫大殿,是用于摆放祖先神祖牌位或执行族法家规的地方,建筑相对较高,看起来威严庄重。大殿的外围由雕花木门及雕花镂空窗作为装饰。东西厢房建筑和大殿奋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隔层的设计使其看似更为狭长。杨氏宗祠的过厅及照壁均画冇山水花鸟图案,图案工艺精湛,使整个建筑古朴典雅中更透露着精致之美。此外,位于杨氏宗祠东北角的寿泉也极富建筑特色。我国著名书法家黄葆鉞为寿泉撰书《致寿泉之源》中写到“一斋先生足迹半天下,谓所历山水无如其乡。宾川盘谷村之雄II奇焉,山壁立三千余丈,水源溯杨子江,沿山之北,泉由大石岩汹涌而出

5、,夏凉冬燠清冽宜饮,乡人饮之获多寿,故有寿泉之0。”[1]寿泉的设计十分巧妙,从水源出来依次建三个池子,分别用于储蓄村民饮用水、牲畜饮水及洗衣服等生活污水。巧妙的设计不仅方便村民汲水而iL不污染水源。杨氏宗祠除独具特色的建筑还右名流荟萃的民国题刻。这些题刻主要是杨母百年寿时收到的一些寿屏、对联、祝词等。杨氏宗祠和百岁坊集当代要人蒋中正、国民政府各部、院长及海内名流题刻的匾、联、诗、序达120多篇,集汉、满、蒙、藏、冋多种文字的作者手迹于一起,是大理,乃至全国都极为少见的文化宝库。蒋中正为杨母百岁坊书题匾额:“懿德遐龄”,楹联:“绕膝毓英才,国式母仪

6、,八龙并美高阳里;期颐臻上寿,坊题人瑞,万年长配点苍山。”[2]杨氏宗祠内陈列有平川杨氏宗祠名人题刻选集之一,有蔡元培所书的横匾“神州人瑞”、有呼图克图的梵文题刻、布青阳题刻、古洗里衮的蒙古文题刻。此外,还冇胡汉民题书对联,任可澄题书对联以及李宣龚、林森题刻和周中岳、伊立勋、朱培德、吴少璘、侍生丁、陈荣昌、袁嘉谷等人的题书横匾。平川杨氏宗祠名人题刻选集之二,冇蒋介石、李根源、吴良桐、茹欲立所书对联,其中吴良桐所书“一掬灵泉八元才子”,在乡间广为人知。杨氏宗祠因为是“云南省迄今民国时期名人题刻保存最多、最集中、最为完好的一处近现代史迹”,[3]200

7、3年12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1950年前杨氏宗祠为杨氏家族使用。1950年至1953年为盘谷村乡政府驻地,后被粮管所改造为粮仓,1989年划归平川文化站管理。[4]由于解放后将祠堂、东西厢房改为粮食仓库,祠堂、东、西厢房、过厅等建筑室内原冇的门窗及百岁亭顶部和照壁被拆除,加之在文革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宗祠建筑岌岌可危。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经省文物局和县人民政府批准,对杨氏宗祠进行了修缮。如今,修缮后的杨氏宗祠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机,在新的世纪又重新绽放着不一样的光芒。2杨氏宗祠中的儒家和佛家文化杨氏宗祠因其建

8、造者伟大的人格魅力,赋予了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世代居住在平川盘谷村的杨氏家族,祖祖辈辈都是靠耕作生活,是众多姓氏家族中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