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戴名世《蓼庄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清]戴名世《蓼庄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ID:23616569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清]戴名世《蓼庄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1页
[清]戴名世《蓼庄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2页
[清]戴名世《蓼庄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3页
[清]戴名世《蓼庄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4页
[清]戴名世《蓼庄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戴名世《蓼庄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戴名世《蓼庄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清]戴名世《蓼庄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蓼庄图记[清]戴名世余读陶渊明《桃花源记》,慨然有遗世之思。说者谓渊明生当晋、宋之际,志欲弃尘离垢,高举远引,托而为此记,非真有是事。今以蓼花庄观之,则夫幽岩深谷、灵区异境、隔绝人世者,世固未尝无也。蓼花庄地近东鹿,距京师三百馀里而遥,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①幽深,人迹之所不到。居民千馀家,淳淳闷闷②,浑乎太古之意,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婚姻嫁娶,不出其里。居人自其始祖迄今,无一识字读书。县吏一来征租,信

2、宿③尽收而去。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凡嚣竞凌害④、偷盗讼狱、干戈扰攘之事、离别羁旅之苦,父老子弟传世数十,耳未尝闻。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给谏赵恒夫先生罢官居京师,岁戊辰、己巳间始闻其绝境,穷搜得之,构屋筑圃于其间。初居人不知种稻,先生谓地多水,宜种稻,教以种植之法,由是稻绝美,胜他县。其地昔无网罟,河鱼肥美,人不知食。先生结网得鱼,嗣后多有食鱼者矣。先生寻还京师,然抗怀高寄⑤,尝书苏文忠诗于壁曰:“惟有皇城真堪隐,万人海里一身藏。”是先生视京师犹之乎

3、蓼庄也。顾犹时时念蓼庄不置,使善画者为之图。余尝披图,见其群山矗立,高入云表,浮青飞翠,千叠万重,而烟波浩渺,蓼花弥望无际。呜呼!余久怀遁世之思,嗟宇宙无所为桃花源者,何以息影而托足?不意人间复有之。昔者武陵渔人既出,迷不复能入。今先生有居在焉,无迷津之患,葛巾藤杖,飘然竟往。余得以相从终老于其间,先生其许我乎?(节选自《戴名世散文选集》)【注】①奥阻:腹地险要。②淳淳闷闷:淳朴笃诚不开化。③信宿:连宿两夜。④嚣竞凌害:嚣竞,为求功名利禄而喧闹奔走;凌害,欺凌伤害。⑤抗怀高寄:高尚的情怀。10.对下列句

4、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固未尝无也固:原来B.居人自其始祖迄今迄:到C.顾犹时时念蓼庄不置置:购置D.先生其许我乎许:答应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蓼花庄“亦燕赵间一桃花源”的一组是()①蓼花庄地近东鹿②奥阻幽深,人迹之所不到③桑麻林麓,远近映带④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⑤构屋筑圃于其间⑥迷不复能入A.①②⑥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⑤⑥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认为“桃花源”是陶渊明因有所寄托而想象出来的,世间并不存在,而对此看法不以为

5、然。B.蓼花庄距离京师三百里,民风古朴,那里的居民原先不读诗书、不求名利,甚至不知种稻、捕鱼之事。C.蓼花庄能成为一方净土,是因为当地官府轻徭薄赋,借此隐含了对统治者关心民生的祈盼。D.本文起笔于《桃花源记》,末段又以“武陵渔人”与之呼应,巧妙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1)是先生视京师犹之乎蓼庄也。(3分)(2)今先生有居在焉,无迷津之患。(3分)10.(3分)C(置:放弃,弃置)11.(3分)C(①只是介绍

6、蓼花庄的地理位置;⑤是写赵恒夫对蓼花庄的喜爱;⑥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内容)12.(3分)C(“当地官府轻徭薄赋”和“对统治者关心民生的祈盼”在原文找不到根据)13.(6分)(1)(3分)这是先生把京城看作是蓼花庄的缘故啊。(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视”、判断句式各1分)(2)(3分)现在先生有房屋在那里,不会有迷失道路的担忧。(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焉”“患”各1分)【参考译文】我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感叹不已,不禁产生了弃世隐居的念头。评说的人认为陶渊明生活于东晋与南朝刘宋之间,内心想要抛弃肮脏

7、的尘世,隐居避世,有所寄托而写成了这篇记,并非真有这样的事。但如果从今天的蓼花庄来看,那么那些山谷幽深、环境优美、与世隔绝的地方,世上原来也并非没有。蓼花庄位置靠近东鹿,距离京城三百里的路程,那里面对西山,浑河环绕,腹地险要,山谷幽深,外人很少到达。那里的居民有一千多户,淳朴笃诚不开化,浑然是上古之人的样子,当地广种桑麻,与远处的青山相互映衬,男女婚嫁,从不超出庄里的范围。居民从他们的始祖到现在,没有一个人识字读书。县里的官吏一来收租,连宿两夜就可以收完回去。历代子孙没有一人到过城市,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8、没有贵贱贫富之分。世上那些争名夺利、欺凌伤害、偷盗诉讼、争强斗胜之事,亲人离别、孤苦远行的痛苦,祖祖辈辈传了数十代,从来没有听说过。那里的山川风景、民风民俗,简直就是一个存在于燕赵之间的桃花源。给谏赵恒夫先生罢官之后住在京城,到了戊辰、己巳年间才听说有这么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于是尽力寻找,终于找到,并在那里建房子、筑园圃。以前,那里的居民不懂得种植水稻,赵先生说这里土地多水,适合种植水稻,便教他们种植水稻的方法,此后那里种植出的稻谷非常好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