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

ID:23618307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_第1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_第2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_第3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_第4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  在一大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的背景下,在职业性与生存性教育的境遇下,更加凸显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在于:避免使人仅仅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或工具,而让人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真正的人,从而能谋求个体现实人生的幸福,找到通达人性卓越的道路。只有当一个人树立起对美善事物的追求,取得德性与德行的完满,达到人性与人格的和谐完善,我们才说这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而艺术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首先通过艺术教育能促进德性的提升。其次,通过艺术教育能促成

2、人格的完善。  一、职业性教育与教养性教育的辨析  “从古到今,基本的教育类型大致为两种基本倾向:一是教养性的教育,一是职业性或者生存性的教育,前者重在生命人格的完满,后者重在个体现实生存的适应。当生存的竞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个体发展的现实境遇,并把教育越来越多地裹挟其中,我们的教育就会越来越多地远离教养性的教育,而更多地成了一种职业性的、生存性的教育。”①就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显示出职业性教育在目前社会背景下旺盛的

3、生命力。  职业性教育的必然性在于中国现实社会所趋,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是由此而带来的工具主义、功利主义的高涨,以及作为人的完整和谐的失落。当我们通过职业性、生存性的教育,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生存能力之时,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是否也有家园,心灵是否也有安顿之所,他能否成为一个具有生命激情、生活情趣的具有独立自由精神与完善人格的人,还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工具人或囿于狭隘的专业技术与职业范围中的片面人。所以,在职业性教育蓬勃发展的境遇下,我们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将担负起使学生人格完善、人性和谐的重要使命

4、,在高校应用转型的生存性教育过程中,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来平衡兼顾教养性与人格完善。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规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有条件的学校,应将任意性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任意性选修课程包括:作品赏析类,如《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等;艺术史论类,如《中国音

5、乐简史》《外国美术简史》等;艺术批评类,如《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等;艺术实践类,如《合唱艺术》《DV制作》等。  但在很多高校,这些课程的开设情况和教学质量都不是很理想。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也没有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缺少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所需的专用教室和器材,这些现实条件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公共艺术教育独特价值的凸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

6、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只有通过艺术与人文的教育,才能避免人被作为机器或工具的悲剧。所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背景与境遇下,我们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得到凸显。  1、通过公共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德性的提升  道德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但所有道德思想观念中对于美善事物的追求是其更为普适和本质的东西,所以,对美善事物的追求应是一个健全主体的德性体现。  纵观历史,无论中国还是西

7、方,德性的提升与人性的和谐整全都曾经是古典时期教育的终极目标,现代社会的教育则转向了为适应世俗化生活做准备。“当整个社会被嵌入到一个以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为最显著特征的市场之内的时候,教育迅速地从旨在使每一个人的内在禀赋在一套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蜕变为一个旨在赋予每一个人最适合于社会竞争的外在特征的过程。”②这样,我们的教育就离德性的提升与人性的和谐整全越来越远。  艺术及其教育的价值,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首先被认识到和加以利用的就是它的道德感化作用。在中国,古代关于艺术与道德关系的言论

8、比比皆是。艺术教育能促进德性的提升,一方面在于艺术与道德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作为美育核心的艺术教育凭借其难以抵御的巨大魅力更是道德观念的绝好载体。另一方面,艺术求美,道德求善,美与善往往相互统一并能相互迁移。在先秦典籍中,“美”与“善”两个字在不少情况下是同义词,美即善,善即美,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强调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感染作用,是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十分显著的特点。我国近代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也指出:“道德与艺术殊途同归。所差异者,道德由于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