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ID:23632518

大小:9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09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1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2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4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前言】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经济学,它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两大部分,这是由其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决定的。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收入支出分析理论、IS-LM模型理论,总供求分析理论、通货膨胀与就业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国际收支与国内经济的理论等。宏观经济政策部分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政策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等。在分析政府的经济政策时,重点放在企业如何预期和适应政府政策变

2、化以及政府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宏观经济学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内容不断演进,材料不断更新,对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的探索越来越具体深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解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懂得如何预期和适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提高其驾驭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教学时间分配】内容讲授实践第一讲导论3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3第三讲国民收入的决定(1)3第四讲国民收入的决定(2)3第五讲总需求与总供给(1)3第六讲总需求与总供给(2)3第七

3、讲宏观经济政策3第八讲经济周期3第九讲经济增长3第十讲失业与通货膨胀3第十一讲开放的宏观经济3第十二讲宏观经济学流派3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42.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基本总量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3.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4.了解什么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5.了解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6.掌握两、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问题与

4、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所利用的研究手段。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流量与存量;利率与现值。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各组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1.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新古典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的争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三)课后练习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5、.4.你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14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基本总量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3.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4.了解什么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5.了解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6.掌握两、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1.主要内容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核算中的其他问题。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6、)能运用三种方法核算GDP。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1.主要内容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第三节价格指数与失业率1.主要内容价格指数与失业率。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价格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失业的计算。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应用两个指数来分析宏观经济状况。(三)课后练习1.试述GNP、GDP、NNP、NI、PI、DPI(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2.试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

7、系;3.试述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4.消费物价指数衡量什么?5.如何计算失业率?(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一)目的与要求141.了解总需求的构成;2.会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3.会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4.掌握乘数理论,并会计算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5.掌握加速数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