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课程问题与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德育课程问题与德育实效性研究

ID:23634386

大小:62.6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9

高校德育课程问题与德育实效性研究_第1页
高校德育课程问题与德育实效性研究_第2页
高校德育课程问题与德育实效性研究_第3页
高校德育课程问题与德育实效性研究_第4页
高校德育课程问题与德育实效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德育课程问题与德育实效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德育课程问题与德育实效性研究[摘要]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高校德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际效果不佳,存在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德育实施脱离生活实际、德育只重目标不重过程等问题。提高德育实效性应使德育课程非专门化,在课改中全面渗透德育因素;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以“无为而无不为”对抗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德育课程回归生活,使德育成为践履之学;指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培育道德选择能力。[关键词]高校;德育;课程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是不争的事实,己引起了社会

2、各界的广泛关注。各高校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德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高校德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面对德育实效性低迷的现状,各高校都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德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成果并不尽如人意,暴露出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一些问题。首先,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师和学生不满情绪滋生。据调查,大学生更倾向于调动主体性、互动式且重实践的方法,而对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是很感兴趣。同时,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能发挥自己主动性、双向互动的德育活动。德育需要主体性教学,需要实践教学与活动教

3、学,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在实际的德育课程实施中,主要仍以传统的方式,即教师作为主导地位灌输和传授德育课程内容,学生则作为被动接受的一方聆听教诲。而当代大学生早已不满足于单纯地接受一些既定的公认的道德观念和信仰,他们常以独立的、批判的眼光审视着时代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其次,德育实施与生活实际相脱离,德育成了空谈之说。德育课程脱离生活的说法早己不新鲜。道德教育必然渗透着政治的、世界观的、人生观的因素等,所以,德育内容与政治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内容往往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也正因如此,德育课程基本上以说教的面

4、目出现,教师常常运用道德禁令或指令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原则教育,旨在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德育实施与生活几乎完全脱离,成为独立的说教课程。德育也随之成为空谈。再次,德育只重目标不重过程,德育效果大打折扣。德育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学生规范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现在德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只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为单纯的训练行为,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高校德育忽视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其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的后果是难以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德育内容

5、无法在学生头脑中内化,严重影响德育的效果。二、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导致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进行分析[2]:首先,从社会的角度看:第一,德育按照超越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去塑造和培养人,促使人去追求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与行为方式,以此实现对现实的否定,这是德育的目标和本性。但德育过于理想化虚化了德育目标,让人在道德实践中无所适从。第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育几乎单一地被界定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政治工具。德育必须以国家的政治要求为依据,但它决不是唯一的,德育政治化偏离了

6、德育规律,无法真正实现道德的育人功能。第三,我国德育工作片面强调即时性,在德育现实中有太多应时、应景、应制的成分。这种德育的功利化忽视了德育本性,直接影响德育的实效性。第四,德育内容不仅要体现民族性,也要体现世界性,我国德育体系相对封闭,不能客观地对待其他德育文化。德育思想封闭化禁锢了德育资源,影响了德育效果。第五,德育的网络传播和影响己成为现实生活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好人们的休闲、娱乐和消费,就会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因此,德育网络化极易淡化德育功能,也对新时期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其次,从学校的角度看:第一,长期以来,在教育强调只是知识习得、观点记忆的背景下,道德教育往往成为知识教育的陪衬。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对德育的定位误区恰恰是人才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第二,高校德育习惯于课堂教学传授,且大都采用灌输式,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是一种无视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加之德育教材内容比较深奥苦涩,很少关注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因而缺乏感召力。而且,灌输教育中主体性的失落,使德育目标根本无法实现。第三,高校大多数道德评价还只是一个形式,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较为抽象,评价方法刻板,评价手段单一等等,都不同

8、程度影响着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第四,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国德育还没形成一个层递性的序列,常常出现重复、混乱的现象。教育目标阶段性不明确,政治理论和基本观点的教育内容和方式重复、脱节;在德育的管理上,中小学严格有余,大学则管理不够。第五,高校德育未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而且,学校与家庭基本没有有效的沟通方案与途径,家庭德育资源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再次,从学生自身的角度看:其一,大学生若普遍没有德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