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标识

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标识

ID:23683422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标识_第1页
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标识_第2页
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标识_第3页
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标识_第4页
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标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标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标识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标识 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建党,是中国近代史上值得纪念的两个重要标识。尽管当时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其影响却关乎中华民族的命运。  清朝在近代以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自我封论文联盟.L.闭,拒绝开放,以致妄自尊大,不求新知。鸦片战争是英国以炮舰叩开中国大门,形成屈辱性的开放,虎狼般的殖民者闯入中华大地,尽兴地吞噬中国的权利与资源,攫取财富。君主专制的帝国在撼动,无辜的生民遭涂炭,中国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但这也使得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朦胧地觉醒。主持反鸦片战争的林则徐便是这些觉醒者中的一位代表人物,成为史家赞誉的开眼看世界的第一

2、人。  至19世纪后期,清政府的威势一落千丈。革新变法、兴学练兵的呼声纷至沓来,朝野之间议论纷纷,众多的知识分子如洪仁玕、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人,从各个角度,探求新知,介绍西方的具体先进措施,其影响所及是办了两件大事:一是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它改革中国陈旧的军制,练成一支北洋新军,成为支撑清朝后十几年政局的主力,也是把清朝贬入后宫的操盘手;二是康、梁主持的戊戌变法,仅仅百日,即被清廷扼杀。这使民众进一步认识到改良难以有效,连曾上书策反李鸿章的孙中山亦失望而转向革命道路。但20世纪初,外国侵略者乘机疯狂地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各地反洋教衍生的民众起义和会党群众的

3、纷起,终于汇集成义和团反帝运动。义和团运动有其一定的缺点,如盲目排外、愚昧无知、累及无辜等,但其以血肉之躯,奋不顾身对抗侵略者的精神,还是值得纪念的。各国侵略者借此出兵组织所谓八国联军,以更加野蛮残酷的行为,荼毒中华。在这一暴行的压力下,清政府只得屈从。慈禧的宁赠友邦,勿与家奴的治国方略,证明清朝已经真正死亡。  清朝政府最后名存实亡的十年,是20世纪的最初十年,也是中国社会酝酿着大变革的十年。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有各种政治势力在较量。清朝政府这具政治僵尸,妄想借尸还魂,以求一逞。它废科举、兴学堂、整军备、行宪政,进行了种种挣扎,只是想捞救命的稻草,当然不能把

4、这些行事都视之为伪,但是其结局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已。  此时的袁世凯以所练的北洋新军为基石这是人才、军械、财政、民望具备的一支劲旅,逐渐发展为掌握重要政府部门的八大臣。袁世凯既是清廷依靠的重臣,又是一种威慑力量,虽中经贬损,但实力依然,遥控四方。朝廷中的隆裕、宣统的才干终不如慈禧、光绪,江河日下,只得听命于袁世凯。各国侵略者又改定在华物色代理人的策略。于是以袁世凯为中心,结合各国侵略者的实力,成为这个舞台上的一股政治势力。另一股政治势力是以民主主义者孙中山为中心。孙中山经过十几年海内外奔走的历练,认识到不革命不得了的道理,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

5、会,组织革命队伍,在国内依靠新军先进分子和会党群众发动起义,规模大小不一,但对清政权都起到撼动的作用。这些革命党人重视舆论的作用,创办了革命机关刊物《民报》,国内各地也创办《苏报》、《浙江潮》等报刊,作为革命的喉舌,确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纲,关注民族、民生问题,深得民心。这股势力日渐壮大,成为与袁世凯那股势力的对抗者。两股力量的较劲,促使政权转移的瓜熟蒂落。辛亥革命的风雨终于来到人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值得纪念的第一个重要标识。  辛亥革命的突破口是武昌起义,习惯说是新军工兵营的熊秉坤的一枪所引发,这是孙中山在东京一次集会上的即兴语

6、词,不一定准确。近年有些人在考证究竟是谁发的第一枪。其实,谁发的第一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枪冲破迷雾,使革命烽火遍地点燃,众人纷纷响应。这时远在海外筹款的孙中山仓促回国,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孤儿寡母的清朝帝后,茫然无措,只能依附在袁世凯的羽翼之下,听任摆布。袁世凯认清局势发展的态势,以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北洋新军为基础,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打打停停,进进退退,寻求其个人利益的平衡。最后,清朝帝后得到优待条件,退居皇宫后院,又过了十二年舒适享乐的生活,赢得了历来末代皇帝最好的下场。袁世凯玩弄双方于股掌之上,在缝隙中获利益,终于从革命党方面,换得

7、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辛亥革命之所以走向失败,有人说是资产阶级软弱性所致,也有人说是由于孙中山的退让,更有人说是因为袁世凯的窃取。实则为当时社会大背景的各种因素所造成。  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铲除了君主专制制度,帝制在中华大地上永远绝迹。其次是没有造成遍地兵燹,没有过多地涂毒生灵,却完成了一次大变革。孙中山用以钳制袁世凯的两大法宝:一是中华民国约法,后被袁世凯所篡改,面目全非;二是迁都南京,迎袁世凯南下,使之脱离北洋巢穴,却被袁世凯制造京津保兵变和诱服南方代表,迫使孙中山迁就。袁世凯正大位后,他多建政党,操纵国会,同时增强其北洋军的实力,杀害和镇压革命党,

8、完成了脆弱而扭曲的中华民国统一。  随着袁世凯个人私欲的膨胀和复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