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的存在主义意识

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的存在主义意识

ID:23684938

大小:7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9

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的存在主义意识_第1页
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的存在主义意识_第2页
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的存在主义意识_第3页
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的存在主义意识_第4页
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的存在主义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的存在主义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的存在主义意识摘要:存在主义作为一种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文学领域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分析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使我们能从更广的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地解释和欣赏狄金森的诗。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存在主义;诗歌  Abstract:ExistentialismisamodernphilosophicaldoctrineintheilyDickinson,oneofthegreatestpoetessesinAmerican,s,uncovershos.  KeyilyDicki

2、nson,existentialism,poem    抒情诗人艾米莉·狄金森(1830-1836)是19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她生于马萨诸塞州阿姆赫斯特的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清教徒思想熏陶。她才华出众,特立独行,终生未嫁。她自25岁起便摒弃社交深居简出,潜心创作一千七百多首诗歌,所表现的题材主要为孤独、自然、爱情、死亡、宗教等观点。她生前默默无闻,仅发表过几首诗歌,而死后却声誉鹊起,在美国诗坛上享有独特的地位,影响了20世纪的庞德、艾米·罗威尔、威廉斯、桑德堡、斯蒂文斯、弗罗斯特、肯明斯、哈特·克莱恩、艾略特等一大批诗

3、人,她的诗标志着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江枫,1997)评论家威廉斯曾说:“迄今为止,在诗歌这个人迹罕至的精神领域里,狄金森和惠特曼代表了19世纪美国心灵拓荒最高的才智”(artin,2004:91)这句话对研究狄金森十分重要,使我们不再把她简单地当作一位多愁善感的孤独诗人,而应该把她看作有着深刻见解和广阔社会视角的女诗人。她的诗不局限于个人的感受,而是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哲学流派的影响。  狄金森处在一个特定的历史变改时期。在政治领域内,狄金森所处的时代经历了美国内战及战后的发展与转型,也是美利坚民族自豪

4、感形成的时代,美国文学界期盼着自己的表现形式和自己的个性。1853年,狄金森在给兄长奥斯丁的信中指出要创立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学王国,一个自己的缪斯!她所说的“自己的缪斯”(Martin,2004:93),就是反传统的有独特个性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在传统题材下非传统现代派的表达方式,在她的诗中具体表现为——个性自由的存在主义世界观。  在思想方面,一种原存在主义思潮当时通过加尔文教徒和基督长老教友会也传入美国,这股思潮宣扬自我发现和自我个性的张扬。狄金森生活的阿姆斯特镇,在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的20年内有8次狂热的宗教兴起运动。加尔

5、文教仍然统治着这个小镇,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个小镇上,礼拜天人们去教堂祈祷两次。狄金森于1847年到1848年就读于霍利奥克山女子学院。该学院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宗教观,浓厚的宗教气氛弥漫着整个学院,体现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当时的长老教会会长沃兹沃斯,狄金森的精神导师在布道时宣称:“人在现世的任务就是把隐藏的个性展现出来。”(Martin,2004:95)在霍利奥克山女子学院,马利昂也宣扬自我救赎,他重点强调了自然科学对女性的重要性。他宣称: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基督徒,其首要条件是学习自然科学;通往天国之路必须对上帝所创造的世

6、界进行深入的学习。(Martin,2004:96)梭罗,(狄金森在信中提及)提倡通过对自然世界的学习来实现自我完善。他说我们必须正视生活中的基本事实。当然对狄金森影响最大的是莎士比亚,从麦克白的苦闷到哈姆雷特对人类虚无命运的长叹无处不流露出存在主义的思想。显而易见,在这样的社会和教育背景之下,狄金森逐渐受到存在主义的哲学的影响。    2.狄金森的诗歌与存在主义    首先,存在主义认为:人是自由的,人的自由就是人的存在,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人首先存在,与自身相遇,在这个世界上崛起,然后才规定他自己——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

7、”(萨特,1987)人是自由的,就是因为人是自我存在、意识的存在。归根到底,由于人的存在与自由不可分,人的自由就是绝对的。这就规定了人的本质、人的意义和价值要由人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来决定,来体现,而不是由上帝掌握和安排,从而强调了人的自由创造性。也就是说,人是自由的,人的选择也是自由的。这一论点无论是在她对信仰的选择还是在她的诗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因此显得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  在信仰的选择上,狄金森曾在圣约克女子学院学习,她在那儿是惟一不信教的,是学校列入另册的学生。她常常感到孤独和痛苦,

8、像一个失去双亲的孤儿。同时,她也感到宗教的巨大压力,但是,她始终没有皈依宗教,狄金森终生都未走进教堂成为基督徒。她质疑宗教观点和神学的价值观念,在有着强烈宗教氛围的新英格兰,需要付出的代价和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圣经的故事、天堂和上帝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