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

ID:2373156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_第1页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_第2页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_第3页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_第4页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  张晶1,范允龙2,刘海霞3  (1.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青岛266100;2.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山东潍坊261000;3.山东省青岛市第十六中学,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在评教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定性问题,如何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处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学生评教测量指标体系,然后建立了一个基于多级模糊评价的学生评教模型,得到了量化综合评价,最后以实例说明。  关键词:学生评教;指标;模糊评价

2、模型  简介:张晶,女,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统计、精算、数量经济学。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的学生评教活动陆续开展并日益受到重视。在评教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一个定性问题,如何对这个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处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若没有科学的评价模型、比较客观而公正的评估标准和可用于衡量的定量指标值,就会使得学生所提供的信息不完全和准确,使评教方式无法体现科学化和客观化。  而多级模糊评价模型是一种关于多因素加权平均的综合评价方法,他能对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和对象做出一个总体

3、的评价,适宜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非确定性的问题,学生评教就属于多因素加权平均的综合评价问题。  本文首先综合目前国内文献建立了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然后建立了一个多级模糊评价模型,以期实现评价分数的科学化和客观化。  二、建立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文献涉及评价指标体系的较多。在评教的一级指标上,有文献认为,评教的一级指标应分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指标(李丹青,2005;雷敏,2005;常亚平,2010);除了这四项,还有文献认为“对课程的总体评价”、“

4、教材评价”(吴培群,2010),“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沈阳,2009)等也属一级指标。在评教的二级指标研究上,刘杭玲(2002)研究认为二级评价指标个数不宜太多,大约在18~24个左右比较适宜,这样可避免指标的重叠和相互包容,美国斯坦福大学学生评教量表的二级指标是17个(孙超,2009);雷敏(2005)研究发现,学生对二级指标的某些项能做出较好描述,但对诸如“授课内容的适合性和先进性”等与学术有关的内容,学生则略显能力不足,所以在二级指标的设计上要运用符合学生思维的语言;另外,对于二级指标

5、,大家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是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甚至不同职称的老师的评教体系都应有所不同,按小班、大班、实习、实验等教学组织形式划分的课程的评教体系也应有所不同(姚利民,2005;李丹青,2005;雷敏,2005等)。  笔者在综合了国内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评教评价体系。(见表1)  评价体系说明:本文主要进行的是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学生评教方法研究,上述二级指标只是在研究国内文献中形成的,还很笼统,实际应用时,测量主体还应按学校、学科和课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建立学生评教多级模糊评价模

6、型  建立二级指标体系,由目标层A、一级指标层B和二级指标层C构成。A代表评教效度的综合测量值,B代表一级测量指标组成的集合,记B=|B1,B2,B3,B4|,C代表二级测量指标组成的集合,记C=|C1,C2,…,Cn|,有4个一级指标和n个二级指标。  评价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制定二级测量指标C的评分等级标准。二级测量指标C是主观指标,一般通过百分制、五分制、“优、良、中、差”等转化成定量指标。  (2)确定测量指标权重。  目标层A的权重为V;一级指标B1的权重为V1,B2的权重为V2

7、,B3的权重为V3,B4的权重为V4。  通常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或专家打分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四、结语  综上,多级模糊评价模型的特点:(1)为评估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避免了学生打分的随意性、主观性;(2)在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下,对学生的打分进行了加权平均,是一种较科学的评价方式;(3)不但能体现出学生对教师的总体评价,评估指标体系还能体现出教师优缺点。  应注意的问题:(1)评价指标较多,应使学生提前了解这个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及其权重,让学生有充分足够的时间对评教做出思

8、考;(2)不同学校、不同课程的评价体系应有所不同,理论课与实践课(或实验课)教师评价体系也应有所不同,并且权重都应有所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