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

ID:23732536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_第1页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_第2页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_第3页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_第4页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  同课异构一般是指同一学科同一主题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的系列活动。本文所说的同课异构略有不同。  诚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专业水平,敦促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迫使教师学会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同课异构就此应势而生,成为教师成长的有力推手。然而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需要多方鼎力协助的,很难满足广大教师学习借鉴的强烈需求,加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确定的教学内容未必是教师急待解决的内容。何况古诗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2、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只要教师个人有同课异构的教研意识,完全可以在自己教授的平行班级中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而且这种教研方式是有现实基础的,因为适合甲班学生的教学方法未必适合乙班学生。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借助同课异构,我们可以更好的发现自身认知的不足,更深刻的理解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最终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让个人的课堂教学绽放智慧之花。  一.同课异构的源起  在甲班教学古文《伤仲永》时,我陷入了困境――6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

3、。本来这个班级的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这下更是雪上加霜了。老师讲得很卖力,可学生却并不领情,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我也曾聆听过不少同行教授文言文,按部就班的字词句翻译,确实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具有很大的自主性,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的进行取舍。王荣生教授说:“所谓教学,就要教最紧要处。”也就是说“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语文教师需要“言学情定起点”,简言之就是要根据每班学生的实际学情确定教学内容,这也正是进行同课异构教学

4、的现实基础。  痛定思痛,我决心在甲班换种方式上古文。考虑到下一篇古文《木兰诗》在内容上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解上难度也不大。我决定放手一搏。  二.同课异构的实践  王荣生教授说语文教师备课,关键是两点: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指教学内容要正确,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要给学生学习提供较大的帮助;有效的教学设计则是指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要有效地使学生达到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把在甲班上课的教学内容大胆裁剪为通过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从而让学生

5、读懂《木兰诗》,明确木兰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精心选择适合甲班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自主提问和讨论法。自主提问教学必须让学生能学有所问,而质疑问难又建立在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基础之上,因而首先得让学生熟悉课文。为此,我不但在前一天的预习作业中事先布置了“朗读课文两遍,至少读出一个疑难问题”6的作业,而且在上课一开始专门抽出时间让学生充分朗读,力争读出疑问。并且在学生阅读时适时提供字词理解的帮助,耐心等待直到学生读有所疑时,我再一一请学生提问。每当有学生提出问题时,我先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然后再请全班

6、同学思考、自行解答,遇到难题时则辅之以小组讨论,尝试让学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倘若难度实在大,无法单凭学生之力解决,再由我点拨,引导学生解决。整堂课中,学生的热情比常规的文言文教学要高,思维活跃,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同学们表现出的质疑问难精神很是值得赞许,令人欣慰。整理其中的部分与读者分享。  一生问:文章中写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怎么后文马上就“不闻机杼声”了呢?  一生问:文中第一自然节和第二自然节意思衔接紧密,为什么分成两段呢?  一生问:“问女何所思”的回答是“女亦无所思”,一问

7、一答直接连接起来不是更紧凑吗?为什么要拆分开来?  能提出这三个问题,说明学生阅读文本还是十分仔细的,观察也非常敏锐。学习效果远比我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好,因为发现问题本身就已带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进而使学生充满自信,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思考也更积极主动。  随着课堂的进行学生又陆续发问。  一生问:“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为什么木兰的姐姐不替父从军呢?6  一生问:“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是否说明木兰决心替父从军?  一生问:“阿爷无大儿”中为什么木兰称父亲为“阿爷”呢?  

8、一生问:“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可古时是很讲究礼仪的,长幼有序,父亲怎么会出外城迎接木兰呢?  说句心里话,当学生提出这三个问题时,我是非常吃惊的。坦白的讲我事先的备课中并没有考虑到这些,这也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同时也更清醒的认识到了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限量的。此时此刻,我更庆幸自己给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呈现独特的思维成果。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意识到备课时学情的重要性,离开了学情的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