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考试大纲识记与领会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考试大纲识记与领会

ID:23735781

大小:10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0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考试大纲识记与领会_第1页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考试大纲识记与领会_第2页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考试大纲识记与领会_第3页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考试大纲识记与领会_第4页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考试大纲识记与领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考试大纲识记与领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00165  劳动就业概论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劳动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A、劳动的含义、特征和分类1、识记:(1)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2)劳动的特征:1劳动的人类专属性2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3劳动的创造性(3)劳动的分类:1)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经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4)技术性劳动与非技术性劳动(劳动在技术上的复杂程度不同)2、领会:(1)

2、劳动含义的四个方面的分析:1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2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3一开始就是社会活动4人的劳动具有双重效果。(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3)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区分:(4)其它分类标准:必要和剩余、生产性和劳务性、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死人和社会等。B、劳动方式与劳动行为1、识记:(1)劳动方式的含义: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的方式,也是劳动过程的主体(劳动者)和客体(劳动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2)主要的劳动行为:1劳动分工2劳动协作3劳动竞争(3)影响劳动行为的社会因素:1社会传统文化因素2社会经济环境因素3社会

3、政治环境因素4社会大众心理氛围5社会人际关系2、领会:(1)不同劳动方式产生不同劳动结果的原因:1劳动方式取决于劳动的目的、对象2劳动方式与劳动资料的属性相关3劳动方式是劳动过程中所有当事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2)劳动分工的三种分工形式:1.按工艺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2.按对象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3.按劳动者技术水平高低原则进行分工(3)劳动协作的不同类型:1根据劳动者的主观愿望,分为自愿协作和非自愿协作2根据劳动协作所发生的空间,可分为直接协作和间接协作3根据协作行为的组织形式,可分为有组织协作和非组织协作。(4)劳动竞争的不

4、同种类:1一方的成功寄托在另一方不成功的基础上2两败俱伤3双赢。(5)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区分:主观:指劳动者自身的因素,如生理、心理、年龄等;客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3、简单应用:用竞争的观点原理解释如何达到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双赢局面。C、劳动制度与劳动关系1、识记:(1)劳动制度的含义:是从属于经济制度之下的一个制度系统,是人类在一定社会生活中为满足劳动关系发展需要而建立的有系统、有组织、并为社会所公认的劳动行为规范体系。(2)劳动制度的一般特征:1、存在的普遍性2、组织实施的强制性3、构成的系统性4、相对的稳定性(3)

5、劳动关系的含义和特征: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部分的社会关系,即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特征:直接性、普遍性、具体性、本质性。(4)劳动关系的类型:1、利益冲突劳动型关系2、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3、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2、领会:(1)形成劳动制度的两种途径:1自发形成2人为制定.(2)劳动制度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积极作用:1对于维护劳动者个人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2为用工单位获得适当的劳动力资源提供了比较合理的、有规则的途径,加强了用人单位组织活动的秩序3有利于形成稳定有序的社会劳动环境。消极作

6、用:处理不当,产生负面效果。原因:1劳动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存在缺陷2劳动制度的模式化3劳动制度为利用集团所操纵。(3)决定劳动关系性质和特点的最基本因素:决定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最基本的因素是所有制性质(3、综合应用:联系我国实际,谈谈如何建立有效的劳动关系。 第二章 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一些用于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常用方法,并要求考生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方法。如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制定工作说明书对一个企业人员、岗位设置的运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

7、作用。因此,实践性较强是本章的特色。(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A、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1、识记:(1)劳动力:指达到一定法律规定年龄的人(16岁)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支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劳动力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2、领会:(1)开发的双重性特征和原:被开发对象、开发主体。原因:P26(2)劳动力人口质量的主要包括内容:1劳动者的身心素质2劳动者专业技能水平3劳动者智力结构状况。3、综合应用:联系我国实际,由于低素质人口群体的出生率居高不

8、下导致的“逆淘汰”现象对我国劳动力素质提高的不利影响。B、劳动力人口的数量指标计算1、识记:(1)劳动力人口数计算公式:劳动力人口数=劳动适龄人口数-非自立人口数+超过劳动年龄的在业人口数(2)劳动力人口率计算公式:劳动力人口率=×100%2、领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