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考试大纲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考试大纲

ID:23739372

大小:394.51 KB

页数:95页

时间:2018-11-10

上传者:U-10243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考试大纲_第1页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考试大纲_第2页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考试大纲_第3页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考试大纲_第4页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考试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考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目录第一章统计数据、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11.1简述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11.2如何理解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的应用更为广泛和重要11.3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哪些内容21.4举例说明为什么有变异才有统计?31.5简述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41.6简述平均指标有何作用41.7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指标有何区别?41.8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在反映总体特征方面有何区别?51.9举例说明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是什么?61.10总体标志值差异程度与平均指标代表性有什么关系?71.11举例说明为什么有了标准差还要计算标志变异系数?8第二章统计调查组织与实施82.1什么是统计调查,其基本任务是什么?82.2统计调查误差有哪几种?如何防止或尽量减少调查误差?82.3为什么要搞好统计调查应事先制定调查方案?92.4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02.5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能否相互替代?102.6统计工作中为什么要强调多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112.7简述三种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12第三章各种专业调查方法123.1cpi的用途。123.2房屋价格为什么没有纳入cpi的计算133.3什么是定基价格指数?143.4同比价格指数153.5环比价格指数?163.6我国目前编制的价格指数主要有哪些?163.7价格水平和价格指数有啥区别163.8定基价格指数和环比价格指数有什么联系?173.9cpi数据为什么与公众的感受不一致?173.10经常听到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多长,物价因素就是指cpi吗?193.11工业生产价格指数基本定义193.12工业生产价格指数编制方法19第四章各种专业统计报表制度及其组织实施204.1在农业统计中,粮食产量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其经济社会意义是什么?204.2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有何异同?204.3建筑业总产值是否包含企业在国外完成的产值?234.4“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否相互替代?他们有何区别与联系?244.5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形成和固定资本形成三者之间区别与联系?264.6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含义和范围是什么?28 4.7某公司以FOB价格2000元进口原材料,经过加工后以CIF价格4000元出口。假设进口和出口的运费均为100元,进口和出口的保险费率均为0.1%,请及时出口创汇率是多少?30第五章统计数据整理和汇总325.1什么是统计整理。325.2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有什么作用?325.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什么?如何选择分组标志?335.4如何编制变量数列?组限应该如何设置?355.5简述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375.6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的特点如何?375.7根据某地70家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人),编制变量数列。385.8某电脑公司在全国各地有38家销售分公司,为了分析各个公司的销售情况,该电脑公司调查了这38家公司上个月的销售额,得到如下数据:38第六章统计分析方法应用386.1简述相关关系的含义及特点(P218)386.2简述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P219396.3简述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P225)396.4简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主要区别与联系396.5简述相关系数的含义406.6简述判定系数的含义及作用456.7根据某企业已知资料填空(以第一期为固定机期,除不尽时保留两位小数)46第七章经济学分析方法应用497.1商品价格和商品需求之间是什么关系497.2供给法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250)497.3什么是局部均衡?什么是一般均衡?(P254)507.4什么是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况?(P254)507.5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有哪些?(P255)517.7简述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微观经济政策517.8简述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527.9列出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式并加以解释(P259)见教材597.10简述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主要影响(P263)59第八章国民经济核算598.1GDP三种核算方法的经济含义是什么?(P272)598.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之间是什么关系?598.3怎么计算投资率?投资率的经济含义是什么?608.4怎么计算消费率?消费率的经济含义是什么?618.5影响力系数的经济含义及其作用是什么?628.6GDP、国民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628.7国民储蓄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638.8什么是净金融投资?净金融投资的经济含义是什么?638.9从资金流量表中可以看出哪些主要收入分配关系?648.10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哪些项目与GDP核算有关?见书P289678.11影响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78.12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有哪些分析价值?67 第九章统计法规和统计管理699.1统计法的概念。P305699.2统计法的特点。P305699.3统计法的作用。P306699.4统计法的基本原则。P308699.5统计法律体系。P312699.6统计人员的职责和职权。P315-P316699.7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和分类。P317699.8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P318699.9统计调查表应当依法标明的内容。P319699.10统计标准的概念和种类。P31969第十章统计违法行为处理7010.1统计执法检查的概念和特征。P3227010.2统计执法检查机构、执法检查员的概念及其主要职责和职权。P3237010.3统计执法检查的对象。P3247010.4统计执法检查的内容。P3257010.5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机关和管辖。P3257010.6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的基本要求。P3257010.7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的一般程序。P3267010.8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和种类。P330-3317010.9统计行政处罚的基本含义和特征。P3327010.10适用统计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P3327010.11主要统计违法行为的含义。P3337010.12统计行政处罚措施。P3367010.13统计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征。P3377010.14统计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P3377010.15可以给予统计行政处分的统计违法行为。P3377110.16其他法律责任措施。P3387110.17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征。P3397110.18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P3397110.19统计行政复议的程序。P3407110.20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P3427110.21统计行政诉讼的范围P3427110.22统计行政诉讼的原则P3427110.23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P3437110.24统计行政诉讼的应诉P34471第十一章统计管理体制及统计标准7211.1统计管理体制是如何设置的?P3507211.2简述政府统计机构与部门统计机构的关系。P3527211.3各级统计机构的职责是什么?P3537211.4什么是四大工程?简述统计四大工程的涵义。P3547211.5简述简述四大工程的重要性。P3557211.6简述统计上三次产业划分的方法。P3567211.7简述统计四大工程中联网直报系统的含义及其意义。P35072 11.8请解释我国建设功能完善、统一兼容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的意义。7211.9为什么说建设四大工程是提高统计能力的基础?P3557211.10为什么说建设四大工程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保障P3567211.11为什么说简述四大工程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P3557211.12谈谈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的要求及意义。P35572 第一章统计数据、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1.1简述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答:“统计”一词的含义一般包括有一般有三种含义:一是指统计工作,即统计是一种数据收集、加工和提供的过程,是一种使用明确的概念、方法和程序,以有组织、有条理的方式,从一个总体的部分或所有单元中搜集感兴趣的指标信息的调查过程,并包括将这些信息综合编辑成有用的简要形式的所有活动;二是指统计资料,即统计活动的成果,包括在统计调查中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经过加工整理汇总的综合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学,即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统计一词用于不同的场合,其含义也是不同的。但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提到统计,人们总是要把它与总计、差异比较、大量的数据分析联系起来,这说明数量性、总体性及相关性是统计学的基本特性。世界上的各类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都表现为质与量的辩证统一,要认识其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就必须认识其质与量的辩证关系,认识其数量关系的特征及度的界限,这一切都离不开统计,所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统计对我们来说将越来越重要。1.2如何理解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的应用更为广泛和重要答:统计指标体系是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不同的统计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根据其内容的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基础指标和特征指标。基础指标是反映总体基本状况的指标,由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构成。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用来刻画于描述总体基本状况和各个变量分布特征的综合数量。例如,全国人口总体的基本状况和性别分布特征可用总人口数,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男女性别比例,男性人口比重,女性人口比重等指标来描述。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构成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这是统计理论与统计设计上所使用的统计指标涵义.91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按照这种理解,统计指标除了包括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外,还包括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1.3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哪些内容答:从理论上讲,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的目的、任务,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定性认识的阶段。统计设计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统计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统一的工作,没有预先的科学的设计,没有具体的工作规范,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一项大规模的统计活动开始前,必需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目的要求,根据统计设计的内容、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搜集统计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定量认识的阶段。统计用数字说话,而各种统计数字都直接来自于统计调查,管理者和决策者都需要根据大量翔实的统计信息进行管理和决策,科研工作者也需要根据统计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调查是统计的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的方式方法主要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统计分析阶段准备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但在实际工作中,统计整理与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并非总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它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开始。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都是一种定量认识活动。统计分析,是统计认识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分析的工作过程。统计认识的结论要从分析中得出,因此,这一阶段虽然是对统计资料的计算分析,但其目的却是要揭示统计研究的对象的状况、特点、问题、规律性等,所以这是统计认识的定性阶段。因此,从认识的顺序来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这四个阶段,是从定性认识开始,经过定量认识,再到定性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即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定性认识(在定量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分析)的过程。再次重申,统计认识过程的这四个阶段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论上的,相对的,实践中,统计工作过程是很难这样分开的。1.4举例说明为什么有变异才有统计?答:91 在一个总体中,各单位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具有差异性。如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等。这种差别称为变异。变异又分为属性变异和数值变异。属性变异只限于品质标志,数值变异则限于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变异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有变异才有统计,没有变异也就没有统计的必要了。1.5简述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答:时期指标是一段时间内积累的总量,其基本特征有两点:第一,指标的数值严格随时间长短变化;第二,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如产量、产值、成本、利润等。时点指标是某一时刻的总量,它反映总体已经存在并经常变化的数量状态在某一个具体时刻的表现,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指标的数值不严格随时间长短变化;第二,指标数值没有可加性。如人口数、资产占用额等。1.6简述平均指标有何作用答: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或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多用于社会经济统计中,一般用平均数形式表示,因此也称为平均数。平均指标可以是同一时间的同类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称为静态平均数,也可以是不同时间的同类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称为动态平均数。意义和作用平均指标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方面有重要作用,得到广泛应用。1、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2、平均指标可以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3、平均指标经常用来进行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从而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在不同时间之间的发展趋势。1.7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指标有何区别?答:(1)概念不同。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体对比而形成相对数指标。算术平均数是反映同质总体单位标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标。(2)反映的问题不同。强度相对数反映两不同总体现象形成的密度、强度。算术平均数反映同一现象在同一总体中的一般水平。(3)计算公式及内容不同。算术平均数分子、分母分别是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分子、分母的元素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分母每一个总体单位都在分子可找到与之对应的标志值,反之,分子每一个标志值都可以在分母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总体单位。而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总体现象之比,分子分母没有一一对应关系。(4)有的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可倒置;平均数则不可。(5)作用不同。平均指标的作用有:.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一般水平;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或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作为评价事物和作为决策的数量标准或参考;可进行数量估算。强度相对指标的作用有:以说明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经济实力或社会服务能力;借助强度相对指标可以进行国家、地区之间的比较,确定发展不平衡和发展的差距。91 1.8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在反映总体特征方面有何区别?答:平均指标通常是用来描述静态数列分布集中趋势的综合指标。它主要有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五种表现形式。其中,中位数、众数是根据标志值在分布数列中的位置确定的,称为位置平均数;其他三种平均数是根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计算得到的平均值,称为数值平均数。平均指标是指同质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平均指标将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差异抽象化,反映现象总体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水平。标志变异指标是测定分布数列中总体单位标志值之间变动范围和离散程度的指标,又称为标志变动度指标。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主要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标志变异系数等。平均指标的特点1.平均指标是通过平均将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之间的差异抽象化,能反映出总体的综合特征;2.平均指标能测定次数分布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3.平均指标也是质量指标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数值的大小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此外,平均指标只能就同质总体计算,如果总体单位是异质的,其计算的平均数只能是“虚构”的平均数,不能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1.9举例说明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是什么?答:1、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反映变量的稳定性、均衡性。数据之间差异越大,变量的稳定性或均衡性越差。2、衡量平均数的代表性。离散程度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小。3、统计推断的重要依据判别统计推断前提条件是否成立,衡量推断效果好坏的重要尺度。变异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简述为以下两点:1.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平均数指标作为总体各单位标志值集中趋势的代表性,其代表性的大小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有直接关系。可以证明这种关系表现为总体的变异指标值愈大,平均数代表性愈小;反之,变异指标值愈小,平均数代表性愈大。2.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节奏性、均衡性和稳定性各种变异指标的计算(一)全距全距是一种最简单的测定变异程度的指标。它是总体中标志值的最大标志值与最小标志值之差,说明标志值的变动范围,91 用R表示。例如,某生产班有11个工人,他们的日产零件数分别为:15、17、19、20、22、22、23、23、25、26、30件。该班日产零件数变异全距为:R=30-15=15件。  全距的优点是计算方法简单,但是它只说明总体中两个极端标志值的差异范围,而不能全面反映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这是全距的局限性。(二)平均差平均差是各个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的平均数。由于各个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离差总和等于0,因而各项离差的平均数也等于0。为此,在计算离差平均数时,便采用离差的绝对值  计算平均差,一般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计算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第二步,求离差的绝对值;第三步,将离差绝对值的总和除以项数或总次数。  由于掌握资料不同,平均差可用简单平均式或加权平均式计算。1.10总体标志值差异程度与平均指标代表性有什么关系?答:1对于均值差异较大的总体间的比较,标准差就失灵了。如假设一群大象的标准差是0.2克,一群蚂蚁的标准差也是0.2克,就是能说差异程度相同。大象就几乎没差异,而蚂蚁的差异则巨大。2、有效性标准是指方差最小,由于方差代表偏离程度,因为方差小时偏差也最小,因而构成评价估计量的优良标准之一。3得数利率是8.49%,用加权几何平均数求,公式为:先求1.1的10次方乘以1.08的5次方乘以1.06的5次方,再开20次方1.11举例说明为什么有了标准差还要计算标志变异系数?答:标准差和其他变异指标一样,是反映标志变动度的绝对指标。它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标准值的离差程度,还决定于数列平均水平的高低。因而对于具有不同水平的数列或总体,就不宜直接用标准差来比较其标志变动度的大小,而需要将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对比,计算标准差系数,即采用相对数才能进行比较。91 第二章统计调查组织与实施2.1什么是统计调查,其基本任务是什么?答: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2.2统计调查误差有哪几种?如何防止或尽量减少调查误差?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性误差是由于错误登记事实而发生的误差,不管是全面调查或是非全面调查都会产生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只有非全面调查中才有,全面调查不存在这类误差。非全面调查由于只对调查现象总体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用这部分单位算出的指标来估计总体的指标,而这部分单位不能完全反映总体的性质,它同总体的实际指标会有一定差别,这就发生了误差。为了取得准确的统计资料,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登记性误差,把它缩小到最低限度。为此要作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正确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包括明确调查对象的范围,说明调查项目的具体含义和计算方法,选定合理的调查方法,以使调查人员或填报人员有一个统一的依据。  其次,要切实抓好调查方案的实施工作。包括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搞好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计量工作,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内部报表等项制度,使统计资料的来源准确可靠;对调查资料加强审核工作,发现差错及时纠正。  第三,为了防止弄虚作假所产生的登记误差,应从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入手,教育统计人员严格执行统计法,坚持原则,同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作斗争,维护统计数字的真实性。  关于代表性误差的防止,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结果估计总体,调查前应从多方面加以研究,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使选出的调查单位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如是抽样调查则应严格遵守随机原则;保证足够的样本容量,选择适当的抽样调查方式方法,以控制误差的范围。2.3为什么要搞好统计调查应事先制定调查方案?答:因为统计调查要想能准确、完整、及时、系统的搜集资料,就事先要制定一个统计调查方案,确定为什么去调查,向谁调查,调查什么,什么时间调查、怎样组织调查,这样才能使调查有规可循,才能更好的进行调查,得到想要的资料。91 2.4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答:(1)调查目的:调查目的要符合客观实际,是任何一套方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行动的指南。(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即总体,调查单位即总体中的个体。(3)调查项目:即指对调查单位所要登记的内容。(4)调查表:就是将调查项目按一定的顺序所排列的一种表格形式。调查表一般有两种形式:单一表和一览表。一览表是把许多单位的项目放在一个表格中,它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时;单一表是在一个表格中只登记一个单位的内容。(5)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的方式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等。具体收集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有:访问法、观察法、报告法等。(6)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是指确定登记资料的地点;调查时间:涉及调查标准时间和调查期限。(7)组织计划:是指确保实施调查的具体工作计划。2.5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能否相互替代?答:1、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方法。我国大多数统计报表要求调查对象全部单位填报,属于全面调查范畴,所以又称全面统计报表。统计报表具有统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可靠性等特点。目前我国统计报表,是由国家统计报表、业务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组成,其中国家统计报表是统计报表体系的基本部分。2、普查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不连续性全面调查。主要调查一定时点状况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搜集那些不能够或者不适宜用定期全面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普查的主要特点是不连续调查。普查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另一种是利用普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一定的调查表格由调查单位自填上报。普查按资料汇总的特点分为一般普查和快速普查。前者逐级上报资料,后者越过中间环节,由基层单位将资料直接报送给最高领导机关。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全面调查,但二者并不能互相代替。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全面统计报表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的单位、分组更细、项目。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时,就可通过普查来解决。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要靠全面统计报表。91 2.6统计工作中为什么要强调多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答:因为各种调查方法各有利弊。例如:全面调查人力物力消耗比较大,但是数据相对全面准确。例如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但是耗时耗力,时效性也不佳。抽样调查可以做到推算出整体情况,经济实用、效率较高,是一种折衷的调查方式。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仅抽选少数几个样本调查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所以各种调查方式各有利弊,也可以互为印证,结合运用,效果更佳。2.7简述三种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答:抽样调查是随机抽取样本单位;重点调查比抽样调查更带有侧重性,会更侧重于某一类型样本或某一部分样本;典型调查有更进一步指明调查的样本单位、样本类型,是只就具体问题、事件、样本单位进行的调查。第三章各种专业调查方法3.1cpi的用途。答:就CPI的使用而言,一般来说有三大用途:1、度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CPI是度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2、国民经济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需要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平减指数,对GDP进行核算,从而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91   3、契约指数化调整。例如在薪资报酬谈判中,因为雇员希望薪资(名义)增长能相等或高于CPI,希望名义薪资会随CPI的升高自动调整等。其调整之时机通常于通货膨胀发生之后,幅度较实际通货膨胀率为低。3.2房屋价格为什么没有纳入cpi的计算答:国际上公认CPI具有三大用途,即通货膨胀指标、国民经济核算以及支付的调整。从专业上讲商品房价格不纳入CPI统计与CPI的第一、二个用途是相关的。现结合CPI的第一、二个用途对此问题再做解释如下:91 (1)出于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世界各国统计机构所采用的“国际惯例”,这个国际惯例也就是国际各国CPI统计同行所遵循的一般性原则,在93SNA(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世界各国统计机构遵循的一般性原则)第十章资本账户的资本形成总额中指出:住宅按新的或现存的有形固定资产来处置。为此,CPI的统计口径必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类相一致,而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分类,商品房购买属于投资范畴。而CPI关注的是消费,因此,CPI只能反映与居民即期消费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不必要也不可能反映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类价格的变动。且如果将商品房价格变动纳入CPI的统计中,我国的CPI与世界其他各国的CPI就不可比了。一个即能反映资产价格变动,又能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的指数,这样的指数不叫CPI!即使编制出来,也因其涵义不清晰而无法为国民经济核算使用。(2)出于测量通货膨胀的需要。测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不止一个,但世界各国大多使用CPI来测量。经济工作者一般认为,商品和服务普遍的持续的上涨就发生了通货膨胀。这里指的是商品和服务,而不是资产。(3)商品的购买与即期消费不同步,购买支出与当期实际住房消费不对等。商品房的购买对一般家庭而言,它集中了这个家庭购买前的购买力和预支后的购买力,且房屋有70年的使用期,即消费期。(4)商品房既是投资品,又是消费品,在购买的商品房中有一部分是投资(投机)品,购买后存在资产升值或贬值的问题,不论是升值还是贬值,无法对房价进行即时的评估后纳入CPI的计算中。91 (5)此外,事实上CPI已经反映了居住消费价格的变动。不将商品房(资产)价格变动纳入CPI统计范畴,不代表CPI不反映居住类(消费)价格的变化情况。CPI中居住类价格的变化是通过四个类别来反映的:1、建房和装修材料,主要是砖瓦灰砂石、水泥、化工原料等。2、租房,主要是公房及私房房租的变化。3、自有住房,主要是房屋贷款利率、物业费的变化情况。这里需指出的是,目前国外一些国家就是通过住房贷款利率变化来反映自有住房的价格变化(理论依据是:自有住房不管是贷款支付的还是自有储蓄支付的都是以购房资金形式存在的,即你自己的住宅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而购房资金的价格就是贷款利率,因此房屋贷款利率的变化也就反映了自有住房的价格变化)。4、水、电、燃料的价格变化。3.3什么是定基价格指数?答:定基价格指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比基期固定不变的价格指数。通常以某一年为基期来计算。以固定期价格水平为100,如果计算期的价格指数高于100,表示这一时期的价格水平上升,低于100,则表明这一时期的价格水平下降。编制定基价格指数的目的在于观察物价变动长期趋势及其规律。这是世界上多数国家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所采用的方法。为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核算、进行国际比较和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从2001年1月份开始,按照固定基期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首轮基期固定在2000年,即以2000年平均价格水平为固定对比基期,以后每5年更换一次,下一个固定对比基期定为2010年。从定基价格指数的作用来看,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能够剔除数量结构变化对月度或季度环比价格指数的影响,单纯反映月度或季度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从而加强对短期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走势判断和宏观监测。二是可以观测任意时期价格变动状况,大大提高价格统计指标的应用价值。由于定基指数分月计算针对固定基期的价格变动幅度,它既可以观测较长时间(如5年),也可以观测较短时间(季度累计、月份)价格变动情况,适应性和实用性都很强。三是有利于价格统计资料的国际对比,实现价格统计制度方法与国际接轨。91 3.4同比价格指数答:同比指数是根据报告期的定基指数除以上年同期的定基指数取得的。比如,在居民消费价格中,2003年6月份食品类的定基价格指数为96.3,2002年6月份食品类的定基价格指数为97.1,那么2003年6月份对2002年6月份食品类的同比价格指数为99.1。3.5环比价格指数?答:环比价格指数,在一个价格指数数列中,每个指数都以计算期的前期为基期而计算的价格指数。其特点是基期随计算期的变动而有规律的变动。编制环比价格指数的目的在于观察物价的逐期变动趋势和程度。以前期为基期(月指数为上月、季指数为上季、年指数为上年)的价格指数称环比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基期(月指数为上年同月,季指数为上年同季)的价格指数称年距环比价格指数。3.6我国目前编制的价格指数主要有哪些?答:我国的CPI编制由国家统计局负责。从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制度来看,目前编制的价格指数主要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AM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农产品出售价格指数等。此外,还有部分行业结合实际,编制了其他价格指数。如:海关编制了进出口价格指数。91 3.7价格水平和价格指数有啥区别答:价格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通常以报告期与基准期相对比的相对数值来表示。它是研究价格动态变化的一种工具,它为制定、调整和检查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价格政策提供依据。价格水平是将一定地区、一定时期某一项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所有价格用同度量因素(以货币表现的交换价值)加权计算出来的,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期所有这种商品或服务项目综合的平均价格指标。在表现形式上虽然可以用货币量进行表示,但非常抽象。比如,某市2002年9月份全市鸡蛋的价格水平为每公斤4.87元,10月的价格水平为每公斤4.53元。用10月份的4.53元减去9月份4.87元,可以得出该市全市鸡蛋价格水平10月份比9月份减少0.34元。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标,它是一个相对数,而“价格水平”是个绝对数。比如,还以鸡蛋为例,上面的数字反映出10月份比9月份鸡蛋的“价格水平”下降了0.34元,那么,10月份比9月份鸡蛋的价格指数,则用10月份鸡蛋平均价格除以9月份平均价格再乘以100%求得,即:4.53/4.87×100%=93%。也就是说,10月份比9月份鸡蛋价格下跌了7%。商品价格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会下降。这些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可以通过其本身涨落的多少直接反映出来。但要综合观察这些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全市商品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有多大,就必须通过价格指数来显示。3.8定基价格指数和环比价格指数有什么联系?答:定基价格指数和环比价格指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需加权或按同一个权数加权,那么各个时期环比指数连乘之积等于定基指数。环比指数也可通过定基指数相除求得。3.9cpi数据为什么与公众的感受不一致?答:对于CPI的实际意义,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相关负责人表示,CPI作为度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一个经济指标,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另外,在GDP核算中,为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用CPI中的类指数对两指数进行缩减;CPI还通常用于对工资、租金、利息或税收之类的倾向流量进行调整。91 在公众感受方面,“不同的人群对物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消费结构群体对物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位负责人表示,CPI是一个平均的综合指标,它反映的是众多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程度,而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往往是对单一商品价格变化的感受。据了解,CPI涵盖了全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但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体来说,可能其中的部分商品(服务)并不是经常性的消费项目,对价格的涨跌自然感受不深。但对另外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来说,这些商品(服务)却是经常性的消费项目,对价格的涨跌感受很强烈。同时,普通居民关注的是“吃穿用住行”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商品和服务项目,而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范围更加广泛,涵盖的商品及服务更加全面。相关资料: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乡居民家庭购买并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CPI不是商品价格,而是一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相对数,是平均综合指标。CPI的调查内容按用途划分为8个大类,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根据全国城乡13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资料中的项目以及居民消费习惯,又具体确定了262个基本分类。3.10经常听到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多长,物价因素就是指cpi吗?答: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价值指标,在不同年份之间进行对比时,由于有各年间价格变动因素,不能确切反映实物量的增减变动情况。扣除价格因素就是消除各年间价格变动的影响,使之更为可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扣除的物价因素不一定就是CPI,不同的统计指标扣除物价因素所用的价格指数是不同的。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使用零售价格指数扣除物价因素,工业增加值使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扣除物价因素,第三产业中的部分服务业的增加值使用CPI中的分类指数如交通价格指数、教育文化娱乐价格指数来扣除价格因素。假如2007年某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现价发展速度为111.1%,零售价格指数为102.9%,则扣除价格因素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速度应为8.0%。3.11工业生产价格指数基本定义答:基本定义,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简称PPI,是工业生产产品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在某个时期内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全部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中国PPI由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两部分组成。91 3.12工业生产价格指数编制方法答:国家统计局统一编制全国和省级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采用链式拉氏公式,编制定基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序列。对比基期5年调整一次,现行对比基期为2010年。基本流程包括:确定调查产品目录(即产品篮子);确定调查企业;确定各类调查产品代表权数;搜集基础数据;计算各类PPI第四章各种专业统计报表制度及其组织实施4.1在农业统计中,粮食产量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其经济社会意义是什么?答:人首先要吃饭,要生存,粮食产量的稳定至关重要。如果连粮食都不够吃了,人们的生存都成问题了,必然会造成经济的波动和社会的动荡。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产量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豆类。其产量计算方法,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如马铃薯等)按鲜品计算,并且不作粮食统计。其他粮食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1989年以前全国粮食产量数据主要靠全面报表取得,1989年开始使用抽样调查数据。4.2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有何异同?答: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增长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它分综合指标和单项实物指标两种。工业生产发展的综合指标是以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又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单项实物指标是同一产品之间的比较。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简称工业增长速度),是以工业增加值作为总量指标计算出来的,用以反映一定时期全国或某一地区工业生产增减变动的相对数,通常以百分数表示。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可以反映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景气程度,研究经济周期运行状况。由于工业统计调查的范围和频率不同,工业增长速度又分为全部工业增长速度和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全部工业增长速度,其统计范围为全部工业,按季度和年度统计、计算和公布。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其统计范围为规模以上工业,按月度统计、计算和公布91 中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即本期现价工业增加值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与同期增加值对比的增长速度。计算公式为: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月度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100%基期现价工业增加值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的具体步骤  具体步骤:一是计算分行业年度工业增加值率,根据“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数据计算出每个调查企业的全年工业增加值,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汇总出本区域分中类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再按照工业增加值除以工业总产值计算得到工业增加值率。二是计算报告期现价工业增加值,各级统计局分别依据企业上报的数据,汇总本区域分中类行业的报告期现价工业总产值,乘以该中类上年度的工业增加值率得到中类的现价工业增加值。三是计算报告期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用中类行业的现价工业增加值除以该行业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得到该中类行业的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对本区域的中类数据进行汇总,分别获得大类和全区域的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四是计算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用扣除价格后的本期可比价格增加值除以同期增加值得到分行业和全区域的增长速度。现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的统计和计算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由各级统计局依据本区域的基础数据分别统计和计算。国家统计局对企业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超级汇总,依据其汇总的数据计算全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省以下各级统计局也分别按辖区内的企业汇总本地区的数据,并按本地区的汇总数据计算本地区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地区的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需报送上一级统计局进行审核、评估,经上一级统计局认可后方能对外公布。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其计算方法有三种:  (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  (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  (3)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支出4.3建筑业总产值是否包含企业在国外完成的产值?答91 建筑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建筑安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业产品的总和。建筑业总产值包括:  (1)建筑工程产值指建筑工程预算内的各种工程价。  (2)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指设备安装工程价值,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价值。  (3)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指房屋、构筑物修理所完成的价值,但不包括被修理房屋、构筑物本身的价值和生产设备的修理价值。  (4)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指加工制造没有定型的、非标准的生产设备的加工费和原材料价值,以及附属加工厂为本企业承建工程制作的非标准设备的价值。 中国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建筑业总产值包括:  ①施工产值,即建筑企业自行完成的建筑工程产值、设备安装工程产值、建筑物大修理价值及非标准设备制作的产值。  ②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为外单位提供的建筑制品和工业性作业价值。  ③为外单位进行建筑安装提供服务的产值和建筑机械租赁收入。  ④其他产值,如企业所属勘察设计单位向外单位提供的科研成果、技术服务和劳务的收入等。  ⑤勘察设计产值等。  计算方法原则上按“工厂法”计算,即以独立核算的企业为对象,按其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产值,企业内部不重复计算。计算总产值的价格,施工产值按施工图预算价格或按合同规定的包干价格计算;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产值和其他产值,均按现行价格计算。  施工产值计算,一般与编制施工图预算所用的方法相同,即以实物工程量乘预算单价,加上施工管理费、独立费(指施工管理费以外单独计算的费用)、利润和税金。价值构成  建筑业总产值的价值构成有两部分:  ①建筑生产活动中的物质消耗价值,即材料、燃料、结构件、固定资产折旧等转移价值。  ②在建筑生产活动中新创造的价值,如税金、利润、工资、利息支出等。从建筑业总产值中扣除转移价值即为建筑业净产值,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由于它不受转移价值的影响,能较确切地反映企业贡献的大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可据以全面考核企业经营的经济效果,所以在核算指标体系中,已日益受到重视。91 4.4“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否相互替代?他们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最终消费”是国民经济核算中计算支出法GDP所使用的概念,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居民消费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政府消费是指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支出和政府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提供消费货物和服务所承担的净支出。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是在商业统计中经常使用的概念,它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两部分组成。由于目前我国尚未进行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季度核算,因而在进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人们往往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最终消费”的替代指标。这样做是否合适呢?实际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作为参考但不能相互替代。二者的区别如下: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和外国驻华使领馆人员的消费品,最终消费不包括这些消费品,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它们包括在货物和服务的出口中。2.最终消费包括我国临时离境人员和我国驻外使领馆人员在国外购买的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消费品。3.最终消费包括服务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相应的服务价值。4.最终消费包括虚拟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内容。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居民的建造房屋用的建筑材料,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这类建筑材料属于建筑活动的中间消耗,不属于最终消费。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对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等非政府单位的商品零售额,最终消费中不包括这部分商品的价值。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政府单位的小轿车、面包车、工具车、卡车等交通工具和电讯设备、电影器材等机器设备,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这些交通工具和机器设备的购买属于固定资本形成,不属于最终消费。8.最终消费包括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全部价值,即,不仅包括政府单位在从事公共服务活动时所购买的货物(固定资产除外)价值,而且包括政府单位从事上述活动时所购买的服务、支付的劳动报酬和固定资产的虚拟折旧价值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只包括其中的货物价值。4.5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形成和固定资本形成三者之间区别与联系?答:91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包括有形资产,如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和无形资产(如矿藏勘探的支出、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之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又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的主要指标,它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它是我国计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最基本资料来源。 两者间的区别主要有: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不包括50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则包括相应统计的投资。二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包括部分无形固定资产的净增加额,即用于矿藏勘探的支出、计算机软件等,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包括相应部分。三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扣除了由于出售、易货交易和实物资本转移而转出的旧固定资产价值(二手、存量资产交易),而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扣除相应的价值。四是固定资本形成中不包括单纯的土地交易费用,但投资统计中包括了以出让方式和划拨方式取得土地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而且这些费用在投资中的比例在增加。在科技统计分析中,经常需要对与科技进步相关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反映,因而常常要面临有关资本指标的选择,其中有两个十分相似的指标,即资本形成和固定资本形成。其实这个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很困难,把握住核心的一点,即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存货增加就可以了。固定资本形成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用于销售和转出的部分后得到的价值。存货增加是指常住单位生产单位外购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以及自行生产的产成品和在制品等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的差额。资本形成和固定资本形成都是生产总值统计中的主要指标。反映资本投入还有另一个较为重要的指标—固定资产投资额,它指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费用的总称。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核算资本形成的最基本的资料来源,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1、后者是生产总值统计中的指标,目前只有年度数据,前者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的指标,有分月和分季度的数据;2、固定资产投资额存在着重复统计,比如上一期留存下来的固定资产被其他生产单位在计算期购买或租赁而产生的费用,固定资本形成中则扣除了由于出售、易货交易和实物资本转移而转出的价值;91 3、在统计口径上,固定资产投资自1997年起,统计起点已由5万元提高到了50万元;固定资本形成中还包含部分无形资产的净增加额。尽管存在以上差别,但两者的长期趋势却十分相似,因而可以作为相互验证或推算的依据。相比较而言,在反映资本投入上,固定资本形成的数据质量要优于固定资产投资额。无论是固定资本形成还是固定资产投资额都属于流量指标,也就是说只反映了计算期新投入使用的固定资本(资产)价值。但是我们知道,计算期发挥作用的固定资产却不仅仅是这一部分,还包括上期、上上期乃至很久以前投入的,但在计算期仍然在发挥作用的固定资产,因此我们在计算资本生产率时,还需要将计算期以及之前每一期的固定资产相加,再减去每一期的损耗(通常用折旧表示),这就是固定资本形成存量净额,这样才能与计算期的经济产出相对应从而进行比较。4.6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含义和范围是什么?答:文化产业有种种不同的定义。就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就其经济过程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特定的制度环境中,文化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属性之外,还具有某些特殊的社会和意识形态属性。这是我们理解文化产业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如果将文化产业置于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代世界经济背景下,我们又可看到,近十几年以来,文化产业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越来越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富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尤其数码技术发展最紧密结合的产业,并且越来越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传统文化产业的面貌。由此我们认为,现代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它们奠立于大规模复制技术之上,履行最广泛传播的功能,经商业动机的刺激和经济链条的中介,迅速向传统文化艺术的原创和保存两个基本环节渗透:将原创变成资源开发,将保存变成展示,并将整个过程奠定在现代知识产权之上。91   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从行业门类上,把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等看做文化产业的主体或核心行业;把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甚至工业与建筑设计,以及艺术博览场馆、图书馆等看做文化产业正在争夺的前沿;把广告业和咨询业等看做是它成功开拓的边疆。文化产业概念由英文词语CultureIndustry翻译而来(也可译为“文化工业”),或认为文化产业概念可由日本“新文化产业”话语借用而来。  所谓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和商品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交换和传播。其外延涉及文学艺术、影视音像、科学研究、新闻出版、信息咨询、设计策划等,涵盖了文化财产、文化设备和传媒载体三个方面。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就行业范围而言,文化产业大致包括文化艺术业(主要有演出业、信息服务业、文化娱乐业、文艺培训业、艺术品经营业)、出版发行业和广播影视音像业。文化的产业化是由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消费需要所决定的,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开放化的必然要求。在文化日益走向世界一体化和产业化过程中,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超级利润产业。英国的艺术业规模已达170亿美元,相当于本国汽车工业。日本的娱乐业经营收入超过本国汽车工业产值。美国的视听产品是仅次于航天航空的第二大出口产品。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如图书出版发行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91   把文化生产划入社会产业范畴,是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个重大改革,也是文化体制一系列改革的起点。其变革意义在于,一是应用现代化的专业生产结构和机制,使现有的文化生产力得到解放,并与现代化经济和新技术革命相结合。二是使文化艺术生产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文化的产业化要求我们做到观念变革和思想解放。要改变那种把文化视为上层建筑担当意识形态功能和只在精神领域发生作用的传统观念,重视产业文化的多维功能和文化形态的物化—灵化的一体化,增强文化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产业意识。确立文化产业的观念,要求我们认识到,文化作为一种国力,在知识经济社会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经济价值越来越大。 4.7某公司以FOB价格2000元进口原材料,经过加工后以CIF价格4000元出口。假设进口和出口的运费均为100元,进口和出口的保险费率均为0.1%,请及时出口创汇率是多少?答:出口创汇率也称“外汇增值率”,它是以进口原料的外汇成本与制成品出口以后所增外汇的比率。出口创汇率是对外出口企业和加工企业考核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通过对出口创汇率的核算,可以从成品出口的外汇净收入和进口原料外汇成本的对比中,分析出成品出口的外汇增值情况,以便对出口原料和出口成品或进口原料与加工出口的成品进行比较,确定更有利的出口方式。这对促进改革、开放,大搞“三来一补”,从事加工贸易,贯彻实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出口创汇率的计算出口创汇率=(成品出口外汇净收入-原料外汇成本)/原料外汇成本×100%例如,某公司进口原材料FOB1000美元,经过加工后出口CIF1700美元。假设进口和出口的运费均为50美元,进口和出口的保险费率均为0.1%,试求出口创汇率。成品的外汇净收入FOB价=CIF-I-F=1700-50-1700×(1+10)×0.1%=1648.13(美元)原料外汇成本(CIF)价=FOB+F+I=1000+50+1000×(1+10)×0.1%=1051.1(美元)  出口创汇率=(成品出口外汇净收入-原料外汇成本)/原料外汇成本×100%=(1648.13-1051.1)/1051.1×100%=56.8%  原料是进口的,其原料外汇成本按CIF进口价计算。如果原料是国产而非进口,其原料的外汇成本可按FOB出口价计算。91 第五章统计数据整理和汇总5.1什么是统计整理。答:所谓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把反映总体单位的大量原始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的基本统计指标,统计工作的这一过程,叫统计资料的整理。  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是反映总体各个单位的资料,这些属于有关标志的标志表现仅说明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是不系统、分散的,还可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统计所需要的是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都是以数字表示的,因此需要进行统计整理。  统计资料的整理,属于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统计整理介于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之间,在统计工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统计调查阶段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它实现从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过渡,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是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的必要前提。可见,统计整理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且是统计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5.2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有什么作用?答:统计分组是指根据事物内在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其目的是把同质总体中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位分开,把性质相同的单位合在一起,保持各组内统计资料的一致性和组间资料的差异性,以便进一步运用各种统计方法研究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作用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5.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什么?如何选择分组标志?答:分组标志就是将统计总体划分为几个性质不同部分的标准或依据。分组标志是对总体进行分组的依据,分组标志一经选定,必将突出总体单位在此标志下的差异,而将总体单位在其它标志下的差异掩盖起来。因此,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就成为统计分组时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编辑本段分组标志的选择原则  分组标志的选择是统计分组的关键,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分组标志。每一总体都可以按照许多个标志来进行分组,具体按什么标志分组,主要取决于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例如:研究人口的年龄构成时,就应该按“年龄”分组;研究各类型的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时,就应该按“经济类型”分组,等等。  2、91 在若干个同类标志中,应选择能反映问题本质的标志进行分组。有时可能有几个标志似乎都可以达到同一研究目的,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深入分析,选择主要的、能反映问题本质的标志进行分组。  3、结合所研究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选择分组标志。例如,有的标志在当时能反映问题的本质,但后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可能已经时过境迁,此时,进行统计分组就要选择新的分组标志来进行分组。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参考简答2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汇总和综合,使其系统化,条理化,成为可据以进行统计分析的资料的过程。它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整理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对调查来的资料首先进行审核;  (2)按照统计目的要求进行分组或分类;  (3)对各单位的指标进行汇总和必要的加工计算;  (4)将汇总整理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  (5)作好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工作。(1)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是根据事物内在特点和调查研究任务的要求,按照某种标志将所研究现象的总体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通过这种分组形式,将不同性质的现象分开,相同性质的现象归纳在一起,从而反映出被研究对象的本质、差异和特征,是资料整理中极其重要的一步。统计分组的原则是必须保证在某一标志上组内各单位的同质性和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性。  (2)统计分组的作用  ①划分总体现象的类型  ②揭示事物内部结构  ③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分组标志的选择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关键。原因在于:一,分组标志选定之后,对总体所分的组实际上已经基本确定;二,当我们选定了一个或几个标志后,必然突出了总体在此标志下的差异,而掩盖了其它标志下的差异。因此,只有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才能使分组后的资料正确反映总体的特征,从而有利于达到统计研究的目的。5.4如何编制变量数列?组限应该如何设置?答:91 变量分配数列编制的步骤①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只有把得到的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顺序,才能看出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特点,为确定全距、组距和组数作准备。②确定全距全距是变量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数。确定全距,/考*试*大/主要是确定变量值的变动范围和变动幅度。如果是变动幅度不大的离散变量,即可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如果是变量幅度较大的离散变量或者是连续变量,就要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③确定组距和组数前面已经介绍过组距数列有等距和不等距之分,应视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而定。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是互为条件和互相制约的。当全距一定时,组距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在实际应用中,组距应是整数,最好是5或10的整倍数。在确定组距时,必须考虑原始资料的分布状况和集中程度,注意组距的同质性,尤其是对带有根本性的质量界限,绝不能混淆,否则就失去分组的意义。在等距分组条件下,存在以下关系:组数=全距/组距④确定组限组限要根据变量的性质来确定。如果变量值相对集中,无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时,则采用闭口式,使最小组和最大组也都有下限和上限;反之,如果变量值相对比较分散,则采用开口式,使最小组只有上限(用“××以下”表示),最大组只有下限(用“××以上”表示)。如果是离散型变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重叠组限或重叠组限的表示方法,而连续型变量则只能用重叠组限来表示。在采用闭口式时,应做到最小组的下限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高于最大变量值,但不要过于悬殊。⑤编制变量数列经过统计分组,明确了全距、组距、组数和组限及组限表示方法以后,就可以把变量值归类排列,最后把各组单位数经综合后填入相应的各组次数栏中。组限:组限是指分组的数量界限,包括上限和下限,上限是各组的最大变量值,下限是指各组的最小变量值。若一组内只有上限没有下限或只有下限没有上限,称此组为开口组;上限与下限都齐全的组称为闭口组。组限的确定:确定组限就是具体规定各组中变量可能取值的上限和下限。确定组限的原则是“不重不漏”,使每一数据都能够被分配到其中一组里,并且只能分配到其中一组里。组限的具体形式有间断组限和重合组限,闭口组限和开口组限。(1)间断组限是每一组的组限与邻组的组限都是间断设置的。(2)重合组限是每一组的组限与邻组的组限都是相互重叠设置的。(3)闭口组限是既有上限又有下限的组限设置。由闭口组限设置形成的数据分组称为闭口组。(4)开口组限是缺少上限或者缺少下限的组限设置。由开口组限设置形成的数据分组称为开口组。开口组限用于组距的上下两端的组限设置,即最高数值和最低数值组的组限设置。当继续采用相等的组距进行分组,落在上下两端的分组中的数据明显过少,不具有单独分析价值时,通常采用开口组限设置。在确定组限时还应注意:最小组的下限应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应大于或等于最大变量值,当变量值中有极大值或极小值时,就需要用开口组表示,以保证分组的完备性。此外,为方便计算,组限应尽可能取5或10的整倍数。体现现象质的差别的数量界限应定作组限,如学生按成绩分组,60分是及格与不及格的界限,因此60分应作为一个组限,又如,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计划完成程度中的100%是完成计划与否的界限,因此100%也应作为其中一个组限。5.5简述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答:见教材P21291 5.6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的特点如何?答:统计分组体系有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两种:1)平行分组体系。这是针对简单分组而言的。同一总体的几个简单分组按某一规定排列起来就构成一个平行分组体系。例如,人口总体分别按性别、年龄、民族等标志进行分组,这些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一个平行分组体系,如图4.1。①按性别分组②按民族分组③按年龄分组图4.1人口按性别、民族、年龄分组的平行分组体系图4.2高校学生总体按学科、学制、性别分组的复合分组体系2)复合分组体系。这是针对复合分组而言的。由复合分组形成的分组系列就称为复合分组体系。例如,对高校学生总体可先按学科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学制、性别等标志进行分组,就形成一个复合分组体系,如图4.2。5.7根据某地70家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人),编制变量数列。答:见教材P2045.8某电脑公司在全国各地有38家销售分公司,为了分析各个公司的销售情况,该电脑公司调查了这38家公司上个月的销售额,得到如下数据:70606265656667707372746575767692767678798082838486888789929190(1)根据上面的资料,进行分组,并确定组数和组距(2)编制频率分布表(3)画出直方图答:详见中级教材P27第六章统计分析方法应用6.1简述相关关系的含义及特点(P218)答:1.相关关系:客观现象之间存在的互相依存的不确定性关系。91   2.特点:(1)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数量上的依存关系;(2)现象之间数量上的关系是不确定、不严格的依存关系。6.2简述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P219答:1.相关分析的主要目的:通过判定现象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变化规律,进一步确定相关关系的具体模型,以便进行统计预测和推算,为制定计划,决策提供依据。2.狭义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确定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并确定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密切程度和方向。3.除狭义相关的内容外还包括:对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建立数学模型,并对建立的回归方程及其参数进行相关性检验,然后在此基础上作预测和控制。6.3简述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P225)答:(1)建立回归方程(2)对回归方程进行各种统计检验(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和预测。详细见教材6.4简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主要区别与联系答: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研究在专业上有一定联系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直线关系以及如何求得直线回归方程等问题,需进行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从研究的目的来说,若仅仅为了了解两变量之间呈直线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宜选用线性相关分析;若仅仅为了建立由自变量推算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宜选用直线回归分析。从资料所具备的条件来说,作相关分析时要求两变量都是随机变量(如:人的身长与体重、血硒与发硒);作回归分析时要求因变量是随机变量,自变量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一般变量(即可以事先指定变量的取值,如:用药的剂量)。在统计学教科书中习惯把相关与回归分开论述,其实在应用时,当两变量都是随机变量时,常需同时给出这两种方法分析的结果;另外,若用计算器实现统计分析,可用对相关系数的检验取代对回归系数的检验,这样到了化繁为简的目的。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都是研究变量间关系的统计学课题,它们的差别主要是:1、在回归分析中,y被称为因变量,处在被解释的特殊地位,而在相关分析中,x与y处于平等的地位,即研究x与y的密切程度和研究y与x的密切程度是一致的;2、相关分析中,x与y都是随机变量,而在回归分析中,y是随机变量,x可以是随机变量,也可以是非随机的,通常在回归模型中,总是假定x是非随机的;3、相关分析的研究主要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而回归分析不仅可以揭示x对y的影响大小,还可以由回归方程进行数量上的预测和控制。6.5简述相关系数的含义答:概述相关系数。相关表和相关图91 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关方向,但无法确切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程度。于是,著名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设计了统计指标——相关系数(Correlationcoefficient)。相关系数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是按积差方法计算,同样以两变量与各自平均值的离差为基础,通过两个离差相乘来反映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着重研究线性的单相关系数。依据相关现象之间的不同特征,其统计指标的名称有所不同。如将反映两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平方称为判定系数);将反映两变量间曲线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非线性相关系数、非线性判定系数;将反映多元线性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复相关系数、复判定系数等。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的关系,相关系数是研究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相关系数有如下几种定义方式。相关系数公式简单相关系数:又叫相关系数或线性相关系数,一般用字母P表示,是用来度量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的无敌大量。复相关系数:又叫多重相关系数。复相关是指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例如,某种商品的季节性需求量与其价格水平、职工收入水平等现象之间呈现复相关关系。典型相关系数:是先对原来各组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新的线性关系的综合指标,再通过综合指标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来研究原各组变量间相关关系。性质(1)定理:|ρXY|=1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常数a,b,使得;相关系数ρXY取值在-1到1之间,ρXY=0时,称X,Y不相关;|ρXY|=1时,称X,Y完全相关,此时,X,Y之间具有线性函数关系;|ρXY|<1时,X的变动引起Y的部分变动,ρXY的绝对值越大,X的变动引起Y的变动就越大,|ρXY|>0.8时称为高度相关,当,即|ρXY|<0.3时,称为低度相关,其他为中度相关。(2)推论:若Y=a+bX,则有证明:令E(X)=μ,D(X)=σ则E(Y)=bμ+a,D(Y)=bσE(XY)=E(aX+bX)=aμ+b(σ+μ)Cov(X,Y)=E(XY)−E(X)E(Y)=bσ,若b≠0,则若b=0,则ρXY=0。软件公司在全国有许多代理商,为研究它的财务软件产品的广告投入与销售额的关系,统计人员随机选择10家代理商进行观察,搜集到年广告投入费和月平均销售额的数据,并编制成相关表,见表1:表1 广告费与月平均销售额相关表 单位:万元年广告费投入月均销售额91 12.515.323.226.433.534.439.445.255.460.921.223.932.934.142.543.249.052.859.463.5参照表1,可计算相关系数如表2:序号广告投入(万元)x月均销售额(万元)y1234567891012.515.323.226.433.534.439.445.255.460.921.223.932.934.142.543.249.052.859.463.5156.25234.09538.24696.961122.251183.361552.362043.043069.163708.81449.44571.211082.411162.811806.251866.242401.002787.843528.364032.25265.00365.67763.28900.241423.751486.081930.602386.563290.763867.15合计346.2422.514304.5219687.8116679.09=0.9942相关系数为0.9942,说明广告投入费与月平均销售额之间有高度的线性正相关关系。4应用1.在概率论计算中的应用例1.若将一枚硬币抛n次,X表示n次试验中出现正面的次数,Y表示n次试验中出现反面的次数。计算ρXY。91 解:由于X+Y=n,则Y=-X+n,根据相关系数的性质推论,得ρXY=−1。例2.已知随机变量X、Y分别服从正态分布N(1,9),N(0,16)且X,Y的相关系数设,求证X,Z相互独立。证明:由已知得E(X)=1,D(X)=9,E(Y)=0,D(Y)=16由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线性组合仍然服从正态分布,知Z是正态变量。根据数学期望的性质有根据方差的性质有得由于E(XY)=Cov(X,Y)+E(X)E(Y)=−6,E(X)=D(X)+[E(X)]=10ρXZ=0,X,Z不相关。由于正态随机变量的相互独立与互不相关等价,故X,Z相互独立。因此,一般情况下两个随机变量不相关不一定相互独立。不相关仅指随机变量之问没有线性关系,而相互独立则表明随机变量之间互不影响,没有关系。2.在企业物流上的应用【例】一种新产品上市。在上市之前,公司的物流部需把新产品合理分配到全国的10个仓库,新品上市一个月后,要评估实际分配方案与之前考虑的其他分配方案中,是实际分配方案好还是其中尚未使用的分配方案更好,通过这样的评估,可以在下一次的新产品上市使用更准确的产品分配方案,以避免由于分配而产生的积压和断货。表1是根据实际数据所列的数表。通过计算,很容易得出这3个分配方案中,B的相关系数是最大的,这样就评估到B的分配方案比实际分配方案A更好,在下一次的新产品上市分配计划中,就可以考虑用B这种分配方法来计算实际分配方案。3.在聚类分析中的应用【例】如果有若干个样品91 ,每个样品有n个特征,则相关系数可以表示两个样品问的相似程度。借此,可以对样品的亲疏远近进行距离聚类。例如9个小麦品种(分别用A1,A2,...,A9表示)的6个性状资料见表2,作相关系数计算并检验。由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可计算出6个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析及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冬季分蘖与每穗粒数之间呈现负相关(ρ=−0.8982),即麦冬季分蘖越多,那么每穗的小麦粒数越少,其他性状之间的关系不显著。缺点:需要指出的是,相关系数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它接近于1的程度与数据组数n相关,这容易给人一种假象。因为,当n较小时,相关系数的波动较大,对有些样本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易接近于1;当n较大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容易偏小。特别是当n=2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总为1。因此在样本容量n较小时,我们仅凭相关系数较大就判定变量x与y之间有密切的线性关系是不妥当的。例如,就我国深沪两股市资产负债率与每股收益之间的相关关系做研究。发现1999年资产负债率前40名的上市公司,二者的相关系数为r=–0.6139;资产负债率后20名的上市公司,二者的相关系数r=0.1072;而对于沪、深全部上市公司(基金除外)结果却是,r沪=–0.5509,r深=–0.4361,根据三级划分方法,两变量为显著性相关。这也说明仅凭r的计算值大小判断相关程度有一定的缺陷。6.6简述判定系数的含义及作用答:最优解,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找到最优的解。比如说:卖东西嘛,价格和数量2个变量,价格要卖多少,去进货进多少,才能利润最多。就要找最优解基本资料回顾:计量中的判定系数,拟合优度(或称判定系数,决定系数)目的:企图构造一个不含单位,可以相互进行比较,而且能直观判断拟合优劣的指标.拟合优度的定义:意义:拟合优度越大,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越高,自变量引起的变动占总变动的百分比高.观察点在回归直线附近越密集.取值范围:0-1判定系数只是说明列入模型的所有解释变量对应变量的联合的影响程度,不说明模型中单个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对时间序列数据,判定系数达到0.9以上是很平常的;但是,对截面数据而言,能够有0.5就不错了.系数标准判定:系数达到多少为宜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界限值;若建模的目的是预测应变量值,一般需考虑有较高的判定系数.若建模的目的是结构分析,就不能只追求高的判定系数,而是要得到总体回归系数的可信任的估计量.判定系数高并不一定每个回归系数都可信任6.7根据某企业已知资料填空(以第一期为固定机期,除不尽时保留两位小数)年份营业收入定基发速定基增速环比发速环比增速91 (万元)(%)(%)(%)(%)逐期增长量(万元)2005800——————————20061000200714002008224020093360该企业2006-2009年四年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量为________________万元,营业收入年均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反映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或增加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若发展速度大于1,则表示该指标是发展的;若发展速度小于1,则表示该指标是缩减的或者说是下降的。计算发展速度时应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选择进行对比的基期。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发展速度可分为同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简单地说,就是同比、环比与定基比,三者都可以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1)同比发展速度:以上年的同月、同季(统称同期)为基期计算的动态相对数,如以发展速度表示的,就叫同比发展速度。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水平同比发展速度=——————去年同期水平       报告期水平同比发展速度=────────去年同期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这个指标,如某年、某季、某月与上年同期对比计算的发展速度,就是同比发展速度。(2)环比发展速度:以上期为基期计算的动态相对数,如以发展速度表示的,则叫环比发展速度。计算公式为:如果计算一年内各月与前一个月对比,即2月比1月,3月比2月,4月比3月……12月比11月,说明逐月的发展程度。(3)定基发展速度:以特定时期为基期计算的动态相对数,以发展速度表示的,即为定基发展速度。计算公式为:91 三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同比发展速度主要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上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程度。环比发展速度侧重反映某一指标逐期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定基发展速度用以反映某一指标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实际工作中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同时也可以进行相互推算,如已知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可以推算出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已知各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也可以推算出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如a0表示上年12月份水平;a1、a2……a12为报告期1月、2月……12月的水平,若报告期各月环比发展速度分别为a1/a0,a2/a1,a3/a2……a12/a11,则:     a12  a1 a2a3a12定基发展速度──=──×──×──,……×──a0  a0a1a2a1若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分别为,a1/a0,a2/a0,……a12/a0,则:     a2a2a1a3a3a3环比发展速度──=──÷──,──=──÷──……a1a0a0a2a0a0举例1985~1989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际统计数据如下:年份居民消费水平19854371986485198755019886931989762试计算:各年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及各自的增长速度;91 环比发展速度为a1/a0,a2/a1,a3/a2……所以此题环比发展速度为:485/437=110.98550/485=113.40693/550=126.00762/693=109.96定基发展速度为:a1/a0,a2/a0,a3/a0,a4/a0……所以此题定基发展速度为:485/437=110.98550/437=125.86693/437=158.58762/437=174.37对于增长速度,由于对比基期不同,所以有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所以,你可以自己计算增长速度,因为前面的数字已经很全了。第七章经济学分析方法应用7.1商品价格和商品需求之间是什么关系答:对生活的影响: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跌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如果该商品是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它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具有优势,但价格不一定会上升7.2供给法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250)答:一般来说,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也有例外,如土地、古董,对于这类商品,其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垂线。7.3什么是局部均衡?什么是一般均衡?(P254)答:局部均衡: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即经济中单个或者部分市场达到均衡的状态。(马歇尔)一般均衡: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或均衡状态。即一个经济中所有市场同时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瓦尔拉斯)7.4什么是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况?(P254)答:帕累托最优概念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而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91 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如果一个经济制度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制度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7.5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有哪些?(P255)答:(1)税收和补贴手段(2)合并相关企业(3)明晰产权7.6通货膨胀有哪几种类型?(P264)(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3)结构性通货膨胀7.7简述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微观经济政策答:由于垄断会导致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因此也就产生了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必要性。政府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方式或政策是多种多样的。第一,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是一种重要的管制措施。例如,当某种产品市场形成了垄断或已经具有垄断的趋势时,对垄断企业进行分拆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因为把一个垄断企业分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企业,就可以打破垄断,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第二,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管制,也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一般情况下,与竞争性的厂商相比,垄断厂商总是通过限制产量来提高价格获取垄断利润,因此,对垄断厂商进行价格管制,也就是说,由政府规定产品的限制价格,使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只能等于成本加上正常的利润,从而使垄断厂商无法获得垄断利润。91 第三,对垄断企业进行税收调节也是对垄断行为进行限制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对垄断企业征税,目的是将垄断厂商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转移到政府手中,然后政府再将这笔税收收入投人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使资源进行再配置。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这样就可以对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厂商的垄断行为进行法律约束,从而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进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五,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也是一种反垄断的选择。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曾经接管过某些垄断行业的所有权,或将该行业国有化。例如,英国和法国就曾经对各自国家的电力公司、电话公司以及像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这样的公用事业部门实行国有化。但是,这种做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如降低效率。因为政府通常不是一个很有效率的生产者或经营者,被国有化的企业常常缺乏降低成本和谋求最大利润的内在动力。7.8简述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答:1、市场失灵的原因91 一是微观经济缺乏效率。市场经济中的调节机制不能促使微观经济提高效率,具体表现为:首先,市场不能满足(灯塔、公共信息、国防等)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公共物品指一个人对某些物品或劳务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或享受利益,其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某个人对一种物品的消费并不妨碍其他任何人对该物品的享受。既然受益者无需花费代价就可以得到该物品,就不能以索价的方式来减少物品的使用,则表现为这种物品永远是稀缺的。同时,对一种物品未付费的各个人不能被阻止享用该物品的好处,若由市场来提供这种物品就会造成成本和收益的外部化即出现了或正或负的外部性问题,表现为不能保证只有承担费用的人才能获得该物品,市场的交换制度就不起作用了。另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同时对国计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如果只是通过市场来供给,同样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由于体制方面的缺陷,我国目前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很严重。其次,从外部效应问题来看。布坎南和斯塔布尔宾曾给外部效应下的定义是:只要某一个人的效应函数所包含的变量是在另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下,则外部效应存在。设U表示个人A的效应,那么若U=F(X1,X2,X3,……Xn,Y),即有一项外部效应存在(其中,X1,X2,……Xn为个人A所能控制的活动,Y是个人B或厂商控制的活动,Y产出的效应就是外部效应)。就是说价格体系受到的影响是外来的,存在没有经济报偿的经济交易。这种外部性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会产生影响。似乎外部性能够通过双方的讨价还价来解决,但是当交易成本存在时外部性则被视为市场失灵的根源。从我国的经济运作的实际来看,这种交易成本往往是很大的。再次,是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当提供某种商品的固定成本超过可变成本时,生产者为了长期保证获得稳定的生产资料(如原材料、燃料等),就会与上游产业联合或干脆将其兼并入自己的企业中,也就是说在市场的运作下生产必然导致联合,从而导致自然垄断。若在这种市场下,就会导致只有少数企业供给商品,而如果它按经济上有效率的水平来生产,其利益就会受损。若按垄断价格出售商品就会导致低效率,生产能力过剩,社会资源不能得到最优配置。二是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在经济周期的作用下国民经济仅靠市场来调节,尤似“孤帆航海”。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天有不测风云,一旦面临狂风暴雨般的经济危机、股市崩溃、投机泡沫、金融危机时,给予国民经济的打击就可能是致命的。这种不稳定性有时也表现为重复出现的通货膨胀和失业,或消费和投资不平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的大萧条正是长期执行自由主义政策,任经济自行发展的恶果。东南亚金融危机使部分国家至今还对它心有余悸。我国经济虽然经受住了国际经济金融动荡的严峻考验,但是,在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一旦国内外市场上有些风吹草动,市场调节机制可能失灵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又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就有可能引起国民经济发展的较大波动。目前,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呈现出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但投资的增长却非常快,作为拉动经济的“三大马车”要同时转动才能使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若投资单方面过度增长,在出口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必然导致生产过剩,接下来就会导致对投资收益率的悲观预期,伴随大量失业的经济衰退就会随之而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失灵问题会不断影响市场机制效率的发挥,引起宏观经济的波动,这不能不使我们表示强烈的关注。91 三是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怎样把“蛋糕作大”和怎样“合理分割蛋糕”这两个涉及全局的重要问题,即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仅会引起效率低下问题,也可能引起分配不公问题。具体观察我国经济领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下岗失业问题、拖欠职工和教员工资问题、城市居民贫困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绝对降低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又存在腐败横行、侵吞国家财产、不法收入巨大,税收体制不完善导致高收入阶层没有及时足量纳税。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仍然广泛存在。人们发现,在近年来经济和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正在不断地下降的同时,同期基尼系数却从1980年的0.33攀升至2001年的0.45。这表明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已经拉大,虽然在整体上“蛋糕确实做大了”,但是在社会成员中“蛋糕分配”的非均等程度却在扩大。如果社会分配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可能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在市场失灵,调节机制不能很好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的情况下,就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经济职能,进行适当的宏观经济调控。2、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宏观调控对策首先,政府要做好提供公共物品的工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同时,政府还要承担起那些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而又是对经济发展起重大影响作用的项目,如国防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三峡工程等等。这样,既解决了市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保证了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同时,政府投资在过程中还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也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投资和生产,从而推动经济的繁荣。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连年发行国债以专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带有行政垄断性质的经营性行业,政企不分、以行政权力阻止商业竞争对手进入其市场垄断范围。其高经济收益的取得是与行业的行政垄断地位联系在一起的,含有大量的非公平竞争因素。长此以往,诸如此类的市场失灵现象就会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对于经济发展中的垄断问题和其他不正当竞争问题,政府要站在仲裁者的立场,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加以解决。91 第二,政府要建立良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和具体的运行体制,制定各级各类中长期的发展规划,降低交易成本,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件条件”。制度或体制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如缺乏良好的激励制度,个人或企业的勤奋劳作未能获得应有的报酬,就会降低其工作积极主动性,小而言之是企业的损失,若社会的大气候如此,损失的就是国家了。再如若某人被抢劫而无人问津,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能够保证其财产安全或财产所有权,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安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甚至将制度的变迁视为经济增长的原因,可见制度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说,当务之急是完善财产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决定》也指出,要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研究,提出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任务和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第三,政府还需要利用利率、国债、汇率、税收、预算等经济调控手段来“熨平”经济周期,使经济导入持续稳定的发展。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使西方世界走出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梦魇;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撑我国顺利走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岁月,而且5年来一直保持7%以上的GDP的增长率,成为世界经济的“一枝独秀”。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以国家的宏观目标和总体要求为主要依据,发挥财政政策的功能,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调节收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保持币值稳定、货币供求总量的平衡。第四,政府要通过收入政策、税收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努力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城乡之间的差距,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要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90年代末,作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其背景就是考虑到东部、中部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大引发了问题以及缩小差距所能带来的收益前景,抓住了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有目标、分阶段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近期中央再次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也是看到东北地区制度滞后、技术落后、下岗人数众多等情况,抓住重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的机遇而作出的正确决策。在收入分配方面,政府要进行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导向,通过政策的倾斜,对不同地区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公平与否的评价和调整。通过转移支付、完善税收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扶持弱势群体,调节公众的心理平衡,达到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91 最后,政府在实现其调节职能时,要注意不断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SARS”的传播是对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的考验。“SARS”之所以对经济影响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一点是人们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即不知道如何预防、如何治疗、何时结束、何时卷土重来等等。产生这些不确定的原因是信息没有及时、精确、有效的披露和传达。面对目前经济全球化、系统开放化、行为自由化的社会,政府的效率高低衡量标准就是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里,付出最小的代价而得到最优的方案来解决问题,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所以,不论对于医疗卫生问题,还是金融危机、经济安全问题,甚至国防安全问题,政府的工作效率要不断提高。我国正处于有史以来发展的最好时机。我们要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指引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健康、稳定、持续地增长。参考答案2市场失灵的原因:1、公共产品。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物品,一类是公共物品。简单地讲,私人物品是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例如食品、住宅、服装等。而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需付费。例如国防就是公共物品。它带给人民安全,公民甲享用国家安全时一点都不会影响公民乙对国家安全的享用,并且人们也无需花钱就能享用这种安全。2、垄断。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主要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干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这方面的干预属于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3、外部影响。市场经济活动是以互惠的交易为基础,因此市场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实质上是同金钱有联系的利益关系。例如,甲为乙提供了物品或服务,甲就有权向乙索取补偿。当人们从事这种需要支付或获取金钱的经济活动时,还可能对其他人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他人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然而,无论有益还是有害,都不属于交易关系。这些处于交易关系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被为外部影响,也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外在性。例如,建在河边的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河流对他人造成损害。工厂排废水是为了生产产品赚钱,工厂同购买它的产品的顾客之间的关系是金钱交换关系,但工厂由此造成的对他人的损害却可能无需向他人支付任何赔偿费。这种影响就是工厂生产的外部影响。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害时,就称之为外部不经济。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益时就称之为外部经济。比如你摆在阳台上的鲜花可能给路过这里的人带来外部经济。4、非对称信息。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此时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规来约束和制止欺诈行为。91 7.9列出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式并加以解释(P259)见教材7.10简述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主要影响(P263)第八章国民经济核算8.1GDP三种核算方法的经济含义是什么?(P272)答:见各种方法从各个角度剖析8.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之间是什么关系?答: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建造、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销售和转出的固定资产后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并在生产过程中反复或连续使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有形或无形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它是我国计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基本资料来源,但由于统计范围所限,有些固定资本形成未纳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统计,需要加以补充计算,主要有:(1)总投资5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完成的投资;(2)新产品试制增加的固定资产;(3)商品房销售增值;(4)无形固定资产增加;(5)未经过正式立项的土地改良支出。91 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包括购置旧建筑物、旧设备的价值和土地征用、购置及迁移补偿费以及其他费用中不形成固定资产的部分,因它们不是核算期内所增加的固定资产,计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要将其扣除。因此,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近年来,随着土地征用、购置及迁移补偿费以及其他费用中不形成固定资产的部分的迅速增加,计算出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一般要小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且两者的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8.3怎么计算投资率?投资率的经济含义是什么?答:资率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年度)内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额/国内生产总值×100%投资率有别于过去以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计算的积累率(积累额/国民收入使用额×100%)。比较起来,投资率能更确切地观察建设与生产、建设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同时,投资率也有利于国际比较。参考答案2但国内生产总值由于受进出口的影响,又有生产额和使用额的区分。因此,投资率也可以从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率=  总投资额/国内生产总值生产额×100%  或  投资率=  总投资额/国内生产总值使用额×100%  国内生产总值生产额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国内生产总值使用额则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使用于国内投资与消费的总规模。因此,前者可以观察投资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关系,从中看出投资规模的经济承受能力,后者可以观察可供国内使用的国内生产总值在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分配,从中可以看出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  投资率有别于过去以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计算的积累率 (积累额/国民收入使用额×100%)比较起来,投资率能更确切地观察建设与生产、建设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同时,投资率有利于国际比较91 附加:投资率=投资金额/总金额消费率=消费金额/总金额储蓄率=储蓄金额/总金额总金额=投资金额+消费金额+储蓄金额投资率+消费率+储蓄率=18.4怎么计算消费率?消费率的经济含义是什么?答: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的最终消费(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GDP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的重要指标。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其公式为:消费率=消费基金/GDP×100%。其中,消费基金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8.5影响力系数的经济含义及其作用是什么?答:影响力系数是指国民经济某一个产品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越大,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也越大。8.6GDP、国民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国民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人均国民收入则是直接反映这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国民收入作为综合指标,它可以反映社会再生产及其最终结果;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国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国民收入作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这个国家新增加的物质财富,因而也是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总量,及其相关指标;狭义的国民收入仅指国民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本国在一定时期获得的可支配收入最终所得收入总和。91 “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生产总量;“国民可支配收入”NDI代表收入总量。一个国家创造的GDP首先在生产要素要之间进行初次分配,其次在政府、居民、企业之间进行再分配,同时在国与国之间进行分配,因此,可支配收入指标是观察和分析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以及部门和人群之间收入分配关系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国民可支配收的测算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定义。一、从宏观核算角度:国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净收入+经常性转移净收入。①生产要素收入=劳动者报酬收入+各项财产性收入;②经常性转移收入=补贴收入+赠予收入+无偿转移。二、从微观统计角度:国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具体解释见统计指标说明。8.7国民储蓄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国民储蓄是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减去最终消费支出后的差额,它衡量一个国家在不举借外债的情况下,可用于投资的最大资金量。国民储蓄包括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在国外的统计文献中,一般把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之和称作私人储蓄。居民储蓄是个人(及家庭)自愿将其部分收入不用于消费,而是积累起来。居民储蓄的原因主要包括为不测事件建立储备金、为自己的老年积累基金、为保护自己的家属,或为了其他某一具体目的等。居民储蓄也为商业资本投资提供了部分资金来源。8.8什么是净金融投资?净金融投资的经济含义是什么?答:它反映机构部门或经济总体资金富余或短缺的状况。从实物交易角度看,它是指总储蓄加资本转移收入减资本转移支出减非金融投资后的差额。从金融交易角度看,它是金融资产的增加额减金融负债的增加额之后的差额。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获得-资本转移支付。8.9从资金流量表中可以看出哪些主要收入分配关系?答:9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健康状况以及生存和发展能力,很大程度上要通过现金流量才能反映出来。有的企业虽然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表上信息均佳,但是那只能说明过去,而且在资产负债表上虽然资本结构、资产的结构是合理的,但是不能反映出资产的质量如何、显现能力如何,当财务风险发生时其及时偿债的能力又如何,这要看企业现金的流转能力。尤其是在当前崇尚“现金至上”的市场环境中,很多人将货币资金比作企业的“血液”。因此,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表上信息均佳的企业不一定现金流是最佳的。同样一个盈利能力很强的企业同样回存在财务风险,如果其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差,那么利润再多,也不能及时偿还到期的债务,同样面临倒闭。现金流量表可用于分析一家企业或机构在短期内有没有足够现金去应付开销。(2)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流入与流出汇总说明企业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的动态报表,其编制基础是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其结构比财务状况变动表更明确、更易理解。现金流量表要可以提供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帮助投资者、债权人直接有效地分析企业偿还债务、支付股利及对外融资的能力;编制现金流量表便于报表使用者分析本期净利与经营现金流量的差异,客观评价企业的营利能力和经营周转是否顺畅;编制现金流量表便于报表使用者分析与现金有关、无关的投资筹资活动,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现金流量。因此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包括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正表包括五项内容分别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额以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3)财务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报表设计的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充分、通用、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资产负债表的设计:资产负债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所以其设计主要包括项目分类设计、项目排列顺序设计的设计。资产负债表的项目不是会计科目的简单排列。应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资产按大类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和递延资产;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然后对上述大类再进一步划分。91 利润表的设计: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所以其设计要反映经营成果的组成,有的只反映由营业产生的收入、费用、利润,其他的则应直接列入利润分配表。也有利润表项目不仅反映收入、费用、利润,还应包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项目。所以也就有单步式利润表:分别汇总收入、费用,然后计算净利润。以及多步式利润表:分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汇总收入、费用,然后计算净利润。现金流量表设计: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它是以时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一个分析的工具,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决定公司短期生存能力,特别是缴付帐单的能力。所以其设计应该能够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概括反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对于评价企业的实现利润、财务状况及财务管理,要比传统的损益表提供更好的基础。现金流量分析不仅依靠现金流量表,还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要在三者结合的基础上,分析流入结构、流出结构、流动性、获取现金能力及财务弹性等方面指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期初余额”和“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是两个时点的资产项下的数字。因此,它们必然包含在资产负债表中,从而形成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内部联系。现金流量表补充材料的“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和现金流量表补充材料的“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的期初余额”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其中也包括企业的现金资源的期末状况与期初状况,但资产负债表无法说明企业的货币资金变动的具体原因,即现金流人的来源有哪些?现金流出的原因是什么?现金流量表主表则具体列示了企业各类经济活动中现金流入的来源和现金流出的具体原因,比如经营活动流入了多少现金,流出了多少现金,投资者投入了多少现金,投资者收回投资和向投资者支付红利流出多少现金,对外借款借人多少现金,归还借款和支付利息流出多少现金等等。参考答案2:91 表示收入分配的资金流量表及其应用  收入分配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统计要对其做系统描述,需要借助于资金流量表,  以住户部门为例:  初次分配收入总量=23324+(45999+3607)-(21378+1026+31)=50495  可支配收入总量=52689+4692-2498=52689  总储蓄=52689-36921=15768  净金融投资=15768-4-4434=11330  另一个平衡关系称为部门间平衡关系,是指针对不同收入分配流量,各部门收入与各部门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对于每一个收入分配流量项目,其各部门的来源合计肯定等于其各部门的运用合计,由此反映了在特定收入分配项目上,收入分配的来源和去向。以劳动者报酬为例,可以演示这种平衡关系:  劳动者报酬:各部门运用合计=17054+716+6860+21378+8=46016  各部门来源合计=45999+17=46016  应用资金流量表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分析。  第一是结合收入分配过程分析收入的部门占有结构,即分析每一部门获得了多少收入,占有总收入的多大百分比。具体方法是,先就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各部门在价值创造中所占的份额;而后就初次分配总收入计算各部门在收入初次分配结束后所占有收入份额;最后是就可支配收入计算各部门在整个收入分配完了之后所形成的收入份额。将上述计算结果结合起来,可以揭示收入分配过程的特点。  第二是针对可支配收入分析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关系,即分析当期形成的收入是如何使用的,有多大比例被用于消费支出,多大比例被节余下来用于投资。具体方法是计算消费率和储蓄率,计算公式如下:  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收入  显然,这两个比例相加之和等于1。8.10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哪些项目与GDP核算有关?见书P2898.11影响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目前,国内外经济学普遍认为影响一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有以下几种:进口规模、贸易差额、实际利用外资数额、国际收支、国家每年外债规模及汇率变动情况8.12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有哪些分析价值?答:总资产是指某一经济实体拥有或控制的、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全部资产。一般可以认为,某一会计主体的总资产金额等于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金额。基本构成91   1、按照持有资产的期限不同,总资产由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构成。前者如货币资产、存货、应收款等,后者如长期投资、房屋设备等。  2、按照资产的周转特性的不同,总资产由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构成。  3、按照资产存在的形态不同,总资产由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构成。净资产是属企业所有,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权益。企业的净资产(netassetvalue),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属于所有者权益。净资产[1]=资产-负债,受每年的盈亏影响而增减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你看下财务报表就立马明白那些是净资产总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91 第九章统计法规和统计管理9.1统计法的概念。P3059.2统计法的特点。P3059.3统计法的作用。P3069.4统计法的基本原则。P3089.5统计法律体系。P3129.6统计人员的职责和职权。P315-P3169.7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和分类。P3179.8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P3189.9统计调查表应当依法标明的内容。P3199.10统计标准的概念和种类。P31991 第十章统计违法行为处理10.1统计执法检查的概念和特征。P32210.2统计执法检查机构、执法检查员的概念及其主要职责和职权。P32310.3统计执法检查的对象。P32410.4统计执法检查的内容。P32510.5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机关和管辖。P32510.6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的基本要求。P32510.7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的一般程序。P32610.8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和种类。P330-33110.9统计行政处罚的基本含义和特征。P33210.10适用统计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P33210.11主要统计违法行为的含义。P33310.12统计行政处罚措施。P33610.13统计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征。P33710.14统计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P33791 10.15可以给予统计行政处分的统计违法行为。P33710.16其他法律责任措施。P33810.17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征。P33910.18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P33910.19统计行政复议的程序。P34010.20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P34210.21统计行政诉讼的范围P34210.22统计行政诉讼的原则P34210.23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P34310.24统计行政诉讼的应诉P34491 第十一章统计管理体制及统计标准11.1统计管理体制是如何设置的?P35011.2简述政府统计机构与部门统计机构的关系。P35211.3各级统计机构的职责是什么?P35311.4什么是四大工程?简述统计四大工程的涵义。P35411.5简述简述四大工程的重要性。P35511.6简述统计上三次产业划分的方法。P35611.7简述统计四大工程中联网直报系统的含义及其意义。P35011.8请解释我国建设功能完善、统一兼容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的意义。11.9为什么说建设四大工程是提高统计能力的基础?P35511.10为什么说建设四大工程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保障P35611.11为什么说简述四大工程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P35511.12谈谈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的要求及意义。P35591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遵循突出能力考核的原则,以统计工作流程为主线,全面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运用数据信息,分析、判断、处理统计业务和解决统计工作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统计调查设计  1.准确把握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统计用户需求,熟悉国家统计指标体系和分类标准,围绕特定统计调查目的,规范设计统计指标和调查表式或问卷,准确界定统计调查单位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划分统计调查范围。  2.熟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利用行政记录等数据收集方法的利弊及相互联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符合要求的调查单位,选择有效的统计调查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  3.掌握各种抽样技术,能够根据特定的调查总体、调查目的和调查条件,拟定抽样方案,确定具体精度要求和样本量,选择合适的抽样方式和现场采样方法。  4.熟悉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规定,对统计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合理化建议,针对具体统计调查方案的效率、成本和可行性进行恰当的评估。  (二)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  1.了解国家普查和常规统计调查制度的基本内容。至少掌握一种国民经济行业统计调查制度,如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等。至少掌握一种专业统计调查制度,如能源统计、财务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对外经济贸易统计、财政金融统计、人口统计、劳动工资统计、社会统计、科技统计、自然资源与环境统计、住户调查统计和价格统计等。  2.根据国家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调查范围、调查单位、调查指标和调查方法等原则要求,结合实际拟定贯彻落实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工作方案。  3.熟悉本专业的统计调查工作,能够组织实施较大规模的统计调查项目。能够解决本专业领域重要技术问题,或者独立解决本专业领域复杂疑难问题。91   4、能够综合运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对采集、整理、汇总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校验。  (三)数据汇总与整理  1.能够总体把握数据汇总与整理工作的全过程,根据统计用户和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数据汇总与整理方案。  2.熟悉逻辑审核、相关分析等主要数据质量审核评估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基础数据存在的问题。  3.掌握一种常用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SPSS、SAS、STATA和R等,根据统计分析的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4、能够组织编辑统计资料或数据报告。  (四)统计分析  1.熟知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功能及适用条件,能够针对普通数据、纵向数据和面板数据,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  2.基于统计数据,能够熟练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统计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3.能够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正确运用统计指标,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评估政策效果。  4.能够撰写具有较高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或论文。  (五)国民经济核算  1.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熟悉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原则。  2.掌握国内生产总值表、资产负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投入产出表等基本核算表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3.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等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六)统计法规  1.全面掌握《统计法》及相关统计法规的主要内容,熟知统计部门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的职权。  2.清楚了解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在统计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3.能够识别统计调查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依法选择对应处理措施。91 统计常见问题解答政策法规1 问:中介机构能从事政府统计业务代理和统计调查吗?  答:目前,在统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中,对从事统计业务代理和统计调查事项有下列专门的规定和要求:  (1)中介机构如果接受境外组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委托、资助进行的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与境外组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合作进行的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将调查资料、调查结果提供给境外组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在华机构的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的,应当按照《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开展涉外社会调查应当报经审批。  (2)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及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等国民经济行业法人单位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重点服务业法人单位,以及其他第三产业重点耗能法人单位等联网直报单位,应当独立、真实地通过互联网自行报送统计资料,不得委托其他单位代理报送统计资料。  (3)《统计法》规定,利用统计调查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除上述三项规定外,统计法律、行政法规尚未专门对从事统计业务代理和统计调查事项作出规定。2 问:进行学术调查是否需要统计部门审批?  答:学术调查是否需要统计部门审批要视情况而定。如果该项调查是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则应当按照《统计法》的相关规定审批或备案;如果该项调查属于《涉外调查管理办法》规定的涉外调查,则应当通过具有涉外调查资格的涉外调查机构报经批准后进行;除此以外,不需要统计部门审批。3 问:什么是部门统计数据?  答:91 《统计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我国政府统计调查项目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其中,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全国性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地方性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制定国家、部门、地方统计调查项目,要依法审批或者备案。同时,《统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并依法报经审批或者备案。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因此,部门统计数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经批准或者备案的统计调查制度,依法组织实施部门统计调查获得的统计数据。例如:农业部按照经批准的《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定》组织开展的相关统计调查获得的我国粮食流通统计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按照经备案的《跨境直接投资外汇收支统计监测制度》组织开展的相关统计调查获得的我国跨境直接投资外汇收支统计数据,均为部门统计数据。91 统计分类标准1 问:2011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排序为何要调整,如把“批发零售业”放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的前面?答:调整门类排列顺序,主要是考虑与联合国《国际标准行业分类》修订第4版(ISICRev.4)对照衔接。这种门类排列顺序,也符合国际上其他主要行业分类标准的排序习惯。2 问:《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中产品的用途属性、服务属性、经营属性和业务属性是什么?有形产品的用途属性与服务属性有何区别?  答:产品的用途属性,是指该产品的使用价值和目的。例如,18大类下对“梭织服装”的分类:分为“毛制大衣”、“羽绒服装”、“西服”等,可以理解为按照产品的用途属性进行归类。在6202“应用软件设计服务”中,归类为“通用应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设计服务”,“游戏软件设计服务”等,也可以理解为按照产品的用途属性进行归类。适用于实物产品,也适用于服务。  产品的服务属性,指产品为什么对象服务,主要针对服务性产品,例如,铁路运输服务项下,划分为“铁路旅客运输服务”,“铁路货物运输服务”,就是按照运输服务的对象,即服务属性进行归类。  关于产品的生产(经营、业务)属性:生产有形(可运输)产品的企业的产出具有生产属性,生产无形(不可运输)产品的企业的产出具有经营属性或业务属性。  经营属性与业务属性之间并无根本差异。  上述属性,在整个分类体系中都有涉及,但应用频率不同。有些属性使用频率较高,例如“用途属性”;有些属性使用较少,或仅在较高层次的类别中使用。3 问:高校后勤饮食中心是否应划分为产业活动单位?例如:本辖区内有一所高校,一直以来高校后勤饮食中心并未纳入统计范围。该饮食中心不具备法人资格,但是经济独立核算,从属于高校后勤集团,且后勤集团也不具备法人资格,是学校的一个部分,对内称为后勤处。现在的疑问是高校饮食中心应该按什么类型来申报并纳入统计呢?  答:91 按照国家统计调查制度中《住宿和餐饮业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住宿餐饮业统计的调查对象包括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和其他行业法人单位附营的住宿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因为调查单位数量众多,在日常统计中难以全部调查,实际工作中设定了统计的限额标准。对于其他行业附营的住宿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若其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万元及以上,则按月进行统计;若其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万元以下,则在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中进行统计。  根据例中描述,我们认为该饮食中心属于高校(其他行业法人单位)附营的产业活动单位。如果该饮食中心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万元及以上,则应由所在地统计部门将其纳入月度统计;如果未达到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的限额标准,则在经济普查中予以统计。4 问:轻重工业分别对应的具体工业行业有哪些?  答:轻重工业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进行划分的,不能简单地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某个层次相对应。如采矿业门类全部属于重工业,而有些门类则要根据其大类、中类甚至小类划分到轻重工业中。具体划分如下:  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包括(1)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如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纺织、服装、服饰、皮革、毛皮制作、制鞋,竹、藤、棕、草等制品制造,造纸及印刷等工业。(2)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轻工业。如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日用玻璃、塑料、搪瓷、金属制品,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摩托车、自行车、非公路休闲车制造,电池、家用电力器具、照明器具制造,视听设备制造,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自来水生产和供应等。  重工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包括(1)对自然资源的采掘(伐)工业,如采矿业。(2)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原材料工作,如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等工业。(3)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如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计算机制造,通信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元件制造,通用、专用仪器仪表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等。5问:为什么月度统计中没有一月份数据?91   答:为了消除春节假期不固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增强数据的可比性,按照国家统计制度,从2012年起,不单独对1月份统计数据进行调查,1-2月份数据一起调查,一起发布。即2012年以来,国家统计局2月份不再发布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经济效益数据。6问:什么是环比指数与定基指数?  答: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可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相比,反映了现象逐期发展变化的速度;而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中的发展变化速度,又称总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存在如下关系;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因此两者之间是可以进行推算的。7问:我国现行普查项目的年份和时点是怎样安排的?  答: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调整了普查项目和周期。调整后的普查项目包括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三项。  全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时。  全国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的年份实施,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24时。  全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和8的年份实施,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2003年由于“非典”的特殊原因,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延至2004年实施。已开展的普查项目年份一览表(截止到2013年底)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农业普查1996年2006年经济普查2004年2008年2013年8问:经济地带是如何划分的?  答:目前,统计中所涉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具体划分为:  东部1091 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6省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12省(区、市)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3省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9 问:什么是“四上”企业?  答:“四上”企业是现阶段我国统计工作实践中对达到一定规模、资质或限额的法人单位的一种通俗称谓。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和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确定以上法人单位的标准为:  (1)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2)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4)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5)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6)规模以上服务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行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国民经济核算91 1 问:如何核定企业的增加值?  答:对于某一企业来说,可以按照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或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来计算其增加值。  核算企业增加值,首先应确定企业所属的国民经济行业——若企业有多种行业的经营活动,应尽可能地按产业活动单位划分归属到相应的行业,再按照生产法或收入法来计算各行业的企业增加值,加总后得全部企业的增加值。2 问:建筑业增加值如何扣除价格上涨成分?如何理解可比价格?  答:建筑业扣除价格因素(无论上涨还是下降)的方法,目前是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具体的价格指数是“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  可比价格的核心就是可比,即不含价格因素。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是把按当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换算成按某个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从而使两个不同时期的价值进行比较时,能够剔除价格变化的影响,以反映物量变化,反映生产活动成果的实际变动。现一般用价格指数缩减法或物量外推法来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3 问:年度GDP数据出来后,需要对季度数据做什么样的调整?如何调整?  答:我国年度GDP核算分为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通常,年度GDP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后,要根据年度数据对季度数据进行修订,使季度数据与年度数据保持一致。我国目前对季度GDP数据修订的方法是比例衔接法。  比例衔接法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现价和不变价增加值分别进行衔接,GDP、三次产业增加值是衔接后的行业增加值的汇总。即,衔接后的农林牧渔业季度现价增加值为第一产业季度现价增加值;将衔接后的工业和建筑业季度现价增加值加总,得到衔接后的第二产业现价增加值;将衔接后的第三产业各行业现价增加值加总,得到衔接后的第三产业现价增加值;将衔接后的三次产业现价增加值加总,得到衔接后的季度现价GDP。不变价GDP和不变价三次产业增加值的衔接方法与现价相同。4 问:如何将季度GDP转换为月度GDP?  答:我国的GDP91 核算目前只有季度和年度核算,没有月度核算。其中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两者的关系是:先有季度数据,再有年度数据;待某年度GDP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结果出来后,该年度的季度数据要以之为基准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季度数据作为下一个年度的季度核算的基期数据。不会在没有季度核算的情况下,直接由年度核算数据得出季度数据。  月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之间的关系应该也是如此,不会在没有月度核算的情况下,直接由季度核算得出月度数据。因此,无法将季度GDP转换为月度GDP。5 问:政府消费支出下面包含了什么子项目?经济建设费、社会保障等支出算不算政府消费?  答:支出法GDP中的政府消费主要包含科教文卫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公共安全、外交等各项支出中的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经常性支出。经济建设费属于投资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属于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都不算政府消费。6 问:在哪儿能查到“中国居民储蓄率”,该指标如何计算?  答:居民储蓄率可通过“中国资金流量表”相关数据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居民储蓄率=住户部门总储蓄/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  其中,住户部门总储蓄=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最终消费。7 问:中国有全社会的总产出数据吗?  答:我国有全社会总产出数据,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投入产出表中可以查到该数据。8 问: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如何计算?  答:三次产业贡献率是指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等于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增加值增量均按不变价格计算。  例如: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是指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等于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9 问: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三个数据之间有何差别?  答:按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分为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我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中,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顺(逆)差等指标。在使用这些数据时,需要注意分清各指标之间的差别。91   1.最终消费支出中的居民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差别。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包括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支出,以实物收入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消费,自产自用的货物价值,银行中介服务支出,保险服务支出、自有住房服务支出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二者主要差别表现在:一是销售给居民的零售额包括了城乡居民建房用的建筑材料,而居民建房支出是投资,不属于消费;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服务性消费,例如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娱乐服务、自有住房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而居民消费支出包括对这些非物质性服务的消费。三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农民自产自用的农牧产品,而居民消费支出则包括对这些产品的消费。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差别。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耐用消费品、小型工器具。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是核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主要基础资料来源。二者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土地购置费,旧设备购置费、旧建筑物购置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不包括这些内容。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城镇和农村非农户500万元以下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部分投资。三是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产品的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方面的支出。四是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房地产开发商的房屋销售收入和房屋建造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即商品房销售增值,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则包括这一内容。  3.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与海关统计的贸易顺(逆)差额的差别。91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是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核算的资料来源是外汇管理局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贸易是指实际进出口我国国境的各种货物总金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与海关统计的贸易顺(逆)差额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是统计范围不同,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只包括货物贸易差额,不包括服务贸易差额。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既包括货物贸易差额,也包括服务贸易差额。二是计价方法不同,海关统计的货物进口是按到岸价格计算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中的货物进口是按离岸价格计算的。货物到岸价格和离岸价格之间存在运输费用和保险费用等方面的差别。  综上所述,不能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三个统计数据直接套用或等同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工业统计91 1 问:全国企业总数减去大中型工业企业总数是否是全国小微型企业数?  答:全国企业总数减去大中型工业企业总数不是全国小微型企业数。因为“企业”的范围大于“工业企业”,两者不能直接比较,更不能相加减。需要说明的是,不同行业的企业其规模划分标准也是不同的,所以,工业企业的大中小微型和其他行业企业的大中小微型企业也不能混为一谈。2 问:“工业企业”包括了哪些行业?  答:“工业企业”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属于工业行业的企业。在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行业代码前两位为06-46的企业就属于工业企业。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的详细内容请登陆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stats.gov.cn),在“统计标准”栏目查询。3 问:钢铁行业包括哪些行业,其利润包括钢铁企业非钢铁板块利润吗?  答:“钢铁行业”不属于标准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统计局没有“钢铁行业”的数据,只发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数据。  国家统计局按月发布的工业利润数据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进行行业划分的。按该分类标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包括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和铁合金冶炼四个中类行业。按统计方法制度规定,凡主要业务属于这些中类行业的企业,均划归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 问:为什么各月工业产品产量数据相加不等于月度累计数?  答:产品产量月度数据相加不等于累计的情况,较为普遍。主要是由于企业报表时间较早,有些企业采用预估的方式报送全月数据,与全月实际生产量会有一定出入。对于这种差异,按统计制度要求,要修改到累计数据中,即发现上月预估数小了,应加到本月累计数据中,从而保证全年累计数据的准确性。5 问:为什么自己计算的月度工业指标同比增速与发布的不一样?  答:目前,国家统计局月度工业统计的范围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符合这个标准的企业每年是有变化的,有新进来的,如新成长、新建的;有出去的,如破产和关闭的。也就是说,每年规模以上的企业出出进进是不一样的,带来了口径范围的不一致。如果简单的用两年实际统计的数据对比,存在口径的不可比。91   因此,在计算工业产品产量、库存、产成品等指标的同比速度时,出于同比同口径考虑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使用的不是上年统计的实际数据,而用的是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报的上年同期数。也就是说,我局发布的工业指标同比速度,用的是今年的当期数除以今年上报的上年同期数。6 问:月度工业产品产量数据为什么与协会的数据不一样?  答:目前,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月度工业产品产量、产值和财务指标都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企业)生产的。可能与行业协会的统计口径不同。7 问:什么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和“规模以上”有何区别?  答:工业统计中的“限额以上”就是“规模以上”,只是提法不同,没有区别。  1998年,国家统计局将工业统计范围划分为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两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98-2006年,是指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企业;2007-2010年,统计范围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2011年开始至今,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8 问:不同年份的工业行业分类为什么不一样?  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自1984年发布以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对外开放的扩大等新情况的需要,现已经过了三次修订,分别是1994年、2002年和2011年。  工业是国民经济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修订,工业行业分类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大类、中类、小类都有些变动,有的合并了,有的划分到其他类别里了。《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每年的工业数据都是根据最新的行业类别进行统计的,所以会出现不同年份的工业行业分类不一样。如:从2012年起,国家统计局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原来的工业行业大类由39个调整为41个,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9 问:高能耗行业包括哪些企业?  答:91 目前,在统计上高能耗行业主要包括以下六个行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 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如何认定?  答: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规模以上工业”(2011年至今是2000万元以上)标准的企业,经过国家统计局审批相关资料(财务表、资产负债表、纳税申报单、营业执照等)后,便可入企业名录库,入库以后便可以上报。11 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是国有、集体、股份制等5分项的合计吗?  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主营业务收入等总计要小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5项的加总。因“股份制”里面包含国有及国有控股中的股份制公司、“外资”中的港澳台投资股份公司、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中的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即“股份制企业”与“国有”、“外资”和“私营”企业有重复计算,所以5项加起来要大于总计。12 问:企业集团的总产量是否应包括新并购企业的产量?  答:工业统计原则是以法人为单位进行统计。含有多个法人单位的多法人联合体,应分别对每个法人单位开展统计调查,不能将多个法人单位作为一个统计单位。也就是说如果集团下新并购的子公司是独立法人,是必须单独统计的。13 问:2008年以后为什么不再发布工业分行业增加值数据?  答:因为从2009年起,国家统计局改革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计算方法,正式实施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调查范围是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部分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共约10万家。年度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步骤是:首先根据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数据计算出每个调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再汇总出分行业中类、大类和总计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并计算分行业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比率);最后,利用调查企业的分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乘以规模以上工业的分行业工业总产值即得到年度规模以上分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并汇总出总的工业增加值。  由于年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采用上述推算方法,且是计算GDP的一项基础性、过程中的指标。所以,自2008年开始,不再对外发布年度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数据。但在发布GDP91 数据时,会同时发布年度全部工业增加值数据。14 问:轻重工业的划分标准,它与国民经济行业是怎么对应的?  答:轻工业是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重工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轻重工业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进行划分的,不能简单地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某个层次相对应。根据上述划分原则,采矿业门类全部属于重工业,而修理业中以重工业产品为修理作业对象的划为重工业,反之划为轻工业。15 问:从何时起工业统计不再划分轻重工业?  答:从2013年下半年起,国家统计局在工业数据发布中不再使用“轻工业”、“重工业”分类,而以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类代替。16 问:在哪儿可以查到某一类工业产品产量数据?答:国家统计局定期发布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数据。年度数据可查阅《中国统计年鉴》“工业”章相关内容,更详细的数据还可查阅《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编);月度数据,可通过浏览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的91 “国家数据库/月度数据/工业/工业主要产品产量”(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A01)获取,或查阅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和《中国统计月报》。能源统计91 1 问: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每年都发生变化吗?在哪儿可以查到?  答: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可查到。但在实际统计中,是按实测的热值计算的能源折标准煤系数,这一系数每年是有变化的,当得不到按实测的热值计算的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时,可采用参考系数。2 问:“能源消费总量”、“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综合能源消费量”有何区别?  答:能源消费总量指一定地域(行政或地理区域)内,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一般情况下,行业、企业范围内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量,称作综合能源消费量或能源消费量。所以,能源消费总量是针对地域能源消费的总量而言的。综合能源消费量针对行业、企业范围内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量而言的。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以一次能源形式体现的全部能源消费量,它等同于能源消费总量。3 问:单位GDP能耗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简称单位GDP能耗),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当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为万元时,即为万元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计算公式为: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公式中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4 问:为什么“分地区煤炭消费量”中各省的总和大大超过全国的数据?  答:我国能源消费同GDP一样实行分级核算,地区之间存在重复因素等,而国家核算时会剔除重复等因素,所以会出现地区合计数大于国家数的现象。5 问: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的行业划分方法与国际通行准则(IEA)有什么差别?如何调整到国际可比的口径?  答: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的行业划分方法与国际通行准则(IEA91 )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双方统计的行业划分原则不同。我国的行业划分是按独立法人企业进行划分的。而国际上比如IEA,是根据能源的最终用途来进行划分的。  目前,统计部门没有将中国的能源消费调整到IEA口径的数据。6 问:近几年我国终端用能统计的口径是否发生过变动,有无官方解释?  答: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的统计原则是对独立法人企业进行统计,由企业上报所消费的能源品种,采用的统计方法没有进行过大的变动。  我国能源统计的一些原则方法可以参考《能源统计工作手册》(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7 问:煤炭消费量是否包括用于火力发电的煤炭量?  答:煤炭消费量既包括终端消费量,也包括用于加工转换其他能源的消费量,如火力发电用煤等。8 问:能源平衡表中的能源消费量是否仅指终端能源消费量?与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数据如何对应?  答:能源平衡表中的能源消费量既包括终端能源消费量、也包括用于加工转换其他能源的消费量和能源损失量。  平衡表中各能源品种消费量折标后相加,扣除重复后得到能源消费总量数据。9 问: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统计中,是否已考虑能源进口和出口的影响?  答: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核算中,考虑了能源进口和出口的影响。10 问:在统计能源消费量时,一次能源消费中是否已包括了用于生产二次能源的消耗?  答:在不同类型能源消费量的统计中,一次能源品种的消费中已经包括了用于加工转换投入(生产二次能源)的消费量。例如:原油消费量中包括了用于生产汽油、煤油、柴油所消费的量。11 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石油”数据与“原油”数据有何区别?  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石油”数据包括原油及原油经过加工炼制的各种产品,包括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炼厂干气、溶剂油、润滑油、石脑油、石油沥青及其它石油制品等。12 问:“能源消费量合计”里是否包含火车(高铁)的能耗?  答: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各地区能源平衡表”中的“能源消费量合计”包含了火车能耗,并将其计算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消费量中。91 13 问:各地区能源平衡表中火车“境内”和“境外”的耗电量是如何划分的?  答:地区中所指的“境内”和“境外”实际是指“地区内”和“地区外”。  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各地区能源平衡表”中,各地区火车用电量是按照火车所属路局来划分区域的,如北京铁路局的火车,不管在哪个省份运行,其电力消费均计算在北京市。14 问:能源平衡表中“境内”和“境外”针对地区和国家层面分别代表什么?  答:在国家和地区能源平衡表中,均列有“境内轮船和飞机在境外的加油量”和“境外轮船和飞机在境内的加油量”指标。  境内轮船和飞机在境外的加油量是指我国大陆地区飞机、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加油量。境外轮船和飞机在境内的加油量是指外国和港、澳、台地区飞机、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加油量。投资统计91 1 问: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两个指标之间有何不同?  答: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是两个不同的指标。固定资本形成是指支出法GDP核算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包括土地购置费、旧建筑物购置费和旧设备购置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则不包括这些费用,随着用地成本的增加,土地费用占投资的比重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只包括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的投资,不包括500万元以下项目的投资,不包括固定资产的零星购置;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既包括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的投资,也包括500万元以下项目的投资,还包括固定资产的零星购置。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包括商品房销售增值、新产品试制增加的固定资产以及未经过正式立项的土地改良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些价值。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只包括有形固定资产的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既包括有形固定资产的增加,也包括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等无形固定资产的增加。2 问:请问统计局公布按不变价计算的建筑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吗?最早是哪一年的?  答:《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其中分列了建筑业增加值不变价速度。  目前,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的时间序列最早是1978年。具体内容见《中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章节。3 问:为什么2012年发布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数据与过去公布的相差很大?  答:自2012年1月份起,国家统计局执行了新的行业划分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在这个标准中,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等行业的统计范围进行了修订,将原来属于“黑色金属铸造”纳入了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范围(2011年使用的标准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02)。因此,2012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完成投资的范围扩大了,我们现在发布的增长数据是对去年同期数据按照统一标准调整后的数据,不能用现在的完成投资数据直接去除去年发布的原口径数据,两者在范围上是不一致的,不能直接对比。91 4 问: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发布是否与固定资产投资公布的指标一样?何时开始公布这些数据?  答: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是国家统计局在2012年1季度开始首次发布的,其统计指标、统计方法与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一致的。因此,理论上固定资产投资能发布的内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也能够发布。现在发布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内容有规模、增速、比重情况,东中西情况、分行业情况,大体能够反映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总体情况。5 问: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范围及内容是什么?  答: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分为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  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范围是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  农户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农户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器具等固定资产价值,统计标准为1000元以上,使用年限为2年及以上。6 问:我们计算2012年11月“道路运输业”的累计同比增速为24.3%,要远大于国家局发布的7.4%,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  答:自2012年1月份起,国家统计局执行了新的行业划分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在这个标准中,对道路运输业的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将原来属于“城市公共交通业”的“公共电汽车客运”、“轨道交通”、“出租车客运”、“其他城市公共交通”四项内容纳入了道路运输业范围,因此2012年道路运输业完成投资的范围扩大了,我们现在发布的增长数据是对去年同期数据按照统一标准调整后的数据,不能用现在的完成投资数据直接去除去年发布的数据,因为两者的范围是不一致的。7 问:有关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数据是否自2004年1月起就不再对外公布?  答:固定资产投资按计划管理渠道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其它投资,这种分类方式是在计划经济时期,项目是由发改委确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种分法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国家统计局从2004年月报开始取消基建、更改、其他的划分方法,取而代之是按照对项目城乡进行分组。所以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已经没有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数据了,也不再发布相关的数据。91 8 问:月度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中是否包括各地开建的保障性住宅?  答:保障性住宅一般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项目建设单位(如城市建设公司等)开发建设。其中由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保障性住宅包括在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中,而由项目建设单位(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则不包括在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中。9 问:房地产统计指标中的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是如何统计的?三者之间是否有数量或者核算关系?如果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房地产施工、新开工、竣工面积三个指标,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分项目填报。  施工面积是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和以前开工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以及以前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  新开工面积是报告期内新开工建设的房屋面积。不包括以前开工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以及以前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  竣工面积是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  由于三个指标计算时期口径不同(存在跨期计算),无法准确计算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10 问:房地产统计中“待开发土地面积”指标的解释及计算方法  答:“待开发土地面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但尚未开工建设的土地面积。该指标属于时点指标,体现的是待开发土地面积在报告期末这个时点上的总量水平,并不是每月累计。当土地开工建设后,就要从待开发土地面积中予以扣除。11 问:建筑业企业如何计算总产值?  答:建筑企业以BT或BOT方式完成的建设项目,应当以签订的施工总承包合同额为依据,按照工程实际形象进度核算建筑业总产值。同时,企业的投资回报应作为其他经济活动核算产值,统计到企业总产值中。  例如:企业签订BT协议,协议额为20亿(本金投入),其中13亿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另外还有3亿元的投资回报。1391 亿的施工承包合同做为建筑施工报建安产值,问另外的7亿的投资本金投入和3亿的回报金应如何计算企业总产值?  计算说明:20亿BT协议额中,13亿施工总承包合同额要根据工程施工形象进度核算建筑业总产值。另外7亿投资本金和3亿回报金中只能将3亿投资回报作为其他业务活动收入核算到企业总产值中。12 问:铁路运输业的“投资额”与“资金来源”各自包含哪些项目?两者有何差异?  答:投资额也称“完成投资”,完成投资是由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购置和其他费用四个部分构成的;  资金来源则根据投资项目资金来源的不同分为: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债券、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  完成投资反映了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资金来源反映了项目建设所到位的资金情况,两个数据在多数情况下是不一致的。13 问:如何界定别墅和高档公寓?  答:在统计上,别墅和高档公寓是指建筑造价和销售价格明显高于一般商品住宅的商品住宅。别墅一般指地处郊区,独立程度的商品住宅;高档公寓一般指地处室内高档社区,高层或多层的商品住宅。别墅、高档公寓的确定标准:一是有房产投资计划审批权的主管部门审批建设的别墅、高档公寓开发项目;二是销售价格高于当地同等地段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一倍以上的别墅、高档公寓开发项目。贸易统计1 问:子公司和母公司所在地不同的贸易企业如何报送数据?91   答:在我国统计中,批发和零售企业统计采用法人在地统计原则,即法人企业在其主要经营活动地进行统计。  针对子公司是否为法人单位,有两种统计报表报送方式:(1)子公司不是法人企业,仅仅是母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即产业活动单位),则子公司不单独报送统计报表,其经营数据包括在母公司的统计报表中;(2)子公司为法人单位,则母公司和子公司需要分别向其所在地统计机构报送统计报表,但母公司的统计报表中不能包括子公司的经营数据。  2 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2010年起由按行业分(即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其它)改为按消费形态分(即商品零售及餐饮收入),改动的原因及改动后的“商品零售”与之前的“批发和零售业”新旧数列的覆盖范围及可比性怎样?  答:2009年以前行业分组是反映各行业对零售额的贡献,并不能完整反映行业情况,有时会被误用反映行业整体情况,因此,我们取消了行业分组,增设了反映消费形态的分组,以更有效地反映消费品零售额的结构信息。  原行业分组中的“批发和零售业的零售额”,是指批发业零售额和零售业零售额的合计,是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的一部分,没有包括批发额。现消费形态分组中的“商品零售”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它行业的商品零售,与以往“批发和零售业的零售额”相比,扩大了行业范围,两者不可比。  3 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支出”有什么关系?  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支出”都是反映消费需求的重要指标,但两者在统计口径上存在区别。如:  1.最终消费支出包括服务类消费,如理发、学费等的消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  2.最终消费支出包括虚拟消费,如农民自产农产品的自我消费、自有住房的消费等,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内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居民的建造房屋用的建筑材料,但最终消费支出不包括。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对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等非政府单位的商品零售额,最终消费支出中不包括这部分商品的价值。91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政府单位的交通工具和电讯产品,最终消费支出则不包括这些内容。人口和就业统计1 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的“各地区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91 各地区市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按非农业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的统计范围是什么?  答:首先需要对年鉴户籍统计资料中的市、县和镇的关系进行必要的说明,这里的“市”指市区与县级市,市人口指除县以外的人口,市人口+县人口=全国人口,“镇”指县、县级市与市区所有的镇,镇人口包括在市人口和县人口之中。  农业、非农业人口为公安部的户籍数据。“各地区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非农业、农业人口,如北京市、河北省的非农业、农业人口等。“各地区市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根据前面市人口的说明,是指市区与县级市的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不包括市辖县的数据。  “按非农业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是指是各个市的市区非农业人口数。2 问:《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表3-1人口数及构成”城镇人口一列,1995年及以前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只有1000多万,但从1996年开始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突然达到2000多万。请问这种突然的变化是何原因?  答:1995和1996年的城镇化率问题,其统计口径没有变化,1995年数据为1995年1%人口调查推算数据,1996-1999年数据在人口变动调查推算的基础上,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结果,以1995年为起点进行了修订,而1995年前数据未做修订,由此产生了城镇化率的增长幅度变大的现象。3 问:统计年鉴中把人口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划分标准与《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2009年发布)一样吗?统计年鉴中有从1978年以来的城镇乡村人口数,其划分规则是什么?  答:1982年以前数据为公安户籍数据,城乡划分也是按公安户籍的划分标准。  1982-1999年城乡划分标准分别根据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进行划分。其中,1982年及以后为常住人口口径,即分别在城镇或乡村区域内常住半年以上(或在本地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2000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2000-2005年城乡人口数据根据此暂行规定划分。  2006年,对《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2006-200791 年城乡人口数据根据此修订版进行划分。  2008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出台《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2008-2012年城乡人口数据根据本规定划分。4 问:《2010中国统计年鉴》表4-1“就业基本情况”中“经济活动人口”这一指标,其定义为在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请问这其中的失业人员数据是如何搜集的?  答:《中国统计年鉴》表4-1经济活动人口数据,是我局根据劳动力调查取得的数据。其中的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数据也是通过劳动力调查得到的。  我局劳动力调查对失业人口的定义:是指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工作,正在寻找工作且马上可以开始工作的人。在我国,失业人口具体指年满16周岁,在调查周内从事未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在调查前的3个月内采取了某种方式寻找工作,如有机会可以在两周内开始工作的人口。5 问:《统计年鉴》“就业人员与职工工资”一章,行业分类中所显示的“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人员的工资水平”与“公务员工资水平”的区分何在?是否存在某种方式来鉴别出“公务员”这部分群体的工资情况?  答:我国至今没有发布过专门的有关公务员工资统计的数据。国家统计局进行的工资统计范围是城镇地区所有法人单位就业人员,其中也包括公务员。但是统计方式是对单位就业人员进行统计,没有对机关中的公务员进行专门的分类统计。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这个行业是按法人单位所属的行业进行汇总的,不仅包括国家机关,还包括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6 问:请问《中国统计年鉴2010》表4-15“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中的合计数是否包含了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如果是,是否意味着2009年的数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答:2010年年鉴4-15表中的数据是不含私营的,目前国家统计局没有发布过任何原口径与私营合并后的平均工资数据。4-15表中的数据与以前年份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是同口径可比的。7 问:“交通补贴”、“私车公用补贴”是否应计入工资总额,并作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答:91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后统计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统字(1994)37号)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后,原统计在保险福利费用中的洗理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已纳入工资总额,因此对企业工资总额的统计口径作适当调整,从1994年起企业的洗理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费补贴一律计入工资总额中“津贴和补贴”中的津贴项内。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1999年劳动统计年报新增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的通知》(国统办字[1999]106号)规定,单位以各种名义发放的现金和实物,只要属于劳动报酬性质并且现行统计制度未明确规定不统计为工资的都应作为工资统计。如果单位所发放的“私车公用”补贴是因人因岗位而不同,既具有岗位津贴的性质,也有交通补贴的性质,应当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需要说明的是,我局下发的全部有关工资统计的规定性文件,其目的均为规范各单位向当地政府统计部门上报工资总额数据,而不涉及相关政策的制定。8 问:什么是城镇化率?在哪儿可以查到?  答: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国家(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提示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中国统计年鉴2013》“人口”章,有1949年至今的城镇化率数据。9 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全部数据和长表数据”有何区别?为何长表数少一位?  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了长、短两种普查表。根据普查长表抽样工作细则,长表抽取了10%的户填报,短表由其余的户填报。普查表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普查表长表包括所有短表项目和人口的经济活动、婚姻家庭、生育和住房等情况的项目。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全部数据资料”是由长表和短表数据汇总而成,是全部人口数;“长表数据资料”是10%人口抽样数。所以,长表部分的数据要少一位。10 问:集体福利费包括哪些项目?  答:91 集体福利费包括集体福利事业设施费和集体福利事业补贴。指对职工浴室、理发室、洗衣店、哺乳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设施各项支出收支相抵后的差额补助费以及职工所在单位为满足本单位职工的共同物质生活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集体福利设施费用。如职工食堂炊事用具的购置费、修理费、职工宿舍的修缮费用,但不包括由企业、事业、机关单位自支经费开支的职工福利设施的基本建设费用。11 问:“从业人员”和“就业人员”有何区别?答:“从业人员”和“就业人员”在统计上没有区别。“从业人员”主要从微观角度反映单位用工状况。“就业人员”是从宏观角度反映全社会就业状况。因此,在反映某个单位用工状况时使用“单位从业人员”指标,反映全社会就业状况时使用“就业人员”指标。社会和科技统计91 1 问:全国R&D资源清查的调查内容是什么?起什么作用?我国开展过几次R&D资源清查?  答: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研发或R&D)资源清查是大型国情国力调查,其调查内容包括:我国R&D活动的总体规模和分布情况,研发队伍的规模和素质状况,研发资源的投入、成果及产出效益情况,以及政府对R&D活动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等。  R&D及相关指标是科技统计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清查,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规范科技统计工作,完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夯实统计基础,提高数据质量;另一方面,清查的结果可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科技政策或规划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R&D资源清查已进行了两次。  第一次是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科学技术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国防科工委七部委在全国进行了第一次全社会R&D资源清查。此次清查的标准时点为2000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0年度。  第二次是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六部委联合组织实施了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此次清查的标准时点为2009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9年度。2 问:什么是R&D活动和科技活动?“R&D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指标有何区别?  答: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研发或R&D)活动是指为增加人类知识总量以及运用知识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性、创造性的活动。从活动类型看,R&D活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  科技活动是指在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简称科学技术领域)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可分为R&D、R&D成果应用及相关的科技服务三类活动。  R&D经费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报告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R&D活动的经费总和。包括报告期内各调查单位用于R&D91 项目(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间接用于R&D活动的管理费、服务费,以及与R&D活动相关的基本建设支出和外协加工费等,但不包括生产性活动支出、归还贷款支出以及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外单位进行R&D活动而转拨给对方的经费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是指报告年度内用于科技活动的实际支出。包括劳务费、科研业务费、科研管理费,非基建投资购建的固定资产、科研基建支出以及其他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活动支出、归还贷款支出及转拨外单位支出。由于R&D活动是科技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R&D经费”指标是“科技活动经费”的一部分,“科技活动经费”指标中包括了“R&D经费”。农业统计1 问:夏粮和秋粮包括哪些?如何获得晚稻数据?91   答:夏粮即夏收粮食,指上年秋、冬季和本年春季播种,夏季收获的粮食作物,如冬小麦、夏收春小麦、大麦、元麦、蚕豆、豌豆、夏收马铃薯等。  秋粮即秋收粮食,指本年春、夏季播种,秋季收获的粮食作物,如:中稻、晚稻、玉米、高粱、谷子、甘薯、大豆等。  晚稻包括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在现行统计制度中,一季晚稻和中稻是一起统计的,双季晚稻单独统计,所以无法单独测定晚稻数据。建议使用中稻和一季晚稻、双季晚稻数据。2 问:牲畜出栏率的计算方法。  答:          期内出栏头(只)数(包括出售和自宰)  出栏率=————————————————————————×100%       期初存栏头(只)数(可用上期期末头(只)数代替)3 问:猪肉产量如何计算?出栏头数、均重和产肉率如何获得?答:猪肉产量=出栏肥猪头数×平均每头肥猪出售重量×肥猪产肉率(%)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组织开展的全国主要畜禽监测调查中包括生猪生产情况调查,调查内容有生猪存栏、出栏、平均每头出售重量、出售价格、猪肉产量等指标。调查方法是生猪规模以上养殖户(单位)采取全数调查,规模以下养殖户采取抽样调查。产肉率是常识性指标,国家统计局每年开展专门调查对产肉率进行更新。4 问:农用柴油使用量和农林牧渔水利业的柴油终端消费量数据有何不同?答:《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表3-15中2009年中国农用柴油使用量为1959.9万吨,此数据是包括所有的农用生产和生活的柴油使用量,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0》表5-1中国能源平衡表(实物量)中的数据只包括农、林、牧、渔、水利业的使用量,两者的口径不一样。价格统计1 问:房价统计中70个大中城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91   答:国家统计局每月发布70个大中城市房价统计数据。70个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城市(不含拉萨市)和计划单列市(共35个),以及唐山、秦皇岛等其他35个城市。这些城市是2005年确定的,入选的依据主要参考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住宅成交量、城市规模以及区域辐射力,同时也兼顾了样本的区域代表性和房价统计工作基础。2 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是从1985年开始出版的吗?为什么1997和1998的年鉴中“地级及以上城市从业人员数据”变化很大?  答:该年鉴是从1985年开始出版的。  1997年的统计资料中,地级及以上城市从业人员数据与1998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1997年与1998年对于该项指标的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的。1997年前的口径是从业人员;1998年后的口径是单位从业人员。两者的口径最大差异在于从业人员包括农村从业人员,单位从业人员不包括农村从业人员。3 问:CPI的统计调查是否包括了电子商务?  答:目前,我们计算和发布的CPI还不包含网购商品价格。网购作为一种新型的、快速发展的购物方式,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如何将这部分商品的价格反映在CPI中,我们正在进行认真研究。4 问:CPI居住类包括哪些内容?住房估算租金是什么?  答:现行的CPI调查中,居住类主要包括:建房及装修材料、住房租金、自有住房、水电燃料。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主要包括木材、木地板、砖、水泥、涂料、板材、玻璃、粘胶、厨卫设备等修建和装修房屋的材料;住房租金包括公房房租、私房房租及其他费用等;自有住房包括住房估算租金、物业管理费、维护修理费等;水电燃料包括水电费、液化石油气、管道燃气和煤气等其他燃料。  居民购买的住房有两个属性,既有投资属性也有消费属性,其消费属性应该在计算CPI时有所体现。CPI中居住类的自有住房包括住房估算租金,就是充分考虑到住房的消费属性。住房估算租金是按具有相同市场价值的同类住房的租金来对自有住房产生的住房消费进行计量。5 问:如何计算以2010年6月为对比基期的2011年8月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91 数据有同比价格指数和环比价格指数。同比价格指数一般是指当年某月与上年同月相比较计算的价格指数,环比价格指数一般是指当年某月与上月相比较计算的价格指数。  如果要计算2011年8月以2010年6月为对比基期的CPI价格指数,可以根据环比指数计算,计算公式为:    即把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各月的CPI环比价格指数连乘。6 问:现实生活中通常用哪些指标反映通货膨胀率?  答: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持续的上涨。一般认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等指标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7 问:CPI中“上年同月=100”和“上年同期=100”有什么区别?  答:CPI中上年同月=100和上年同期=100分别被称为同比价格指数和累计平均价格指数。以2013年4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例,“上年同月=100”是指2013年4月价格以2012年4月价格为对比基数的价格指数,即2013年4月价格水平与2012年4月价格水平相比的百比数;“上年同期=100”是指2013年1-4月平均价格以2012年1-4月平均价格为对比基数的价格指数,即2013年1-4月平均价格水平与2012年1-4月平均价格水平相比的百分数。8 问:请问“一二三线城市的定义”及“划分范围”?答:目前,专家学者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分析时通常将城市划分为一、二、三、四线城市,但都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国家统计局进行住宅销售价格调查的城市有70个,为了更好的研究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将70个城市划分为三类,一线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二线城市为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其他副省级城市共计31个城市,三线城市为除一、二线城市之外的其他35个城市。住户调查1 问:目前住户调查中发布的的收入口径是什么?91   答:从2013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正式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统一发布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并从2014年开始发布按常住地区分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时,为了满足政策制定的需要,在“十二五”期间仍发布农村居民纯收入。2 问:住户调查中家庭经营净收入的概念是什么?  答:住户调查中的家庭经营净收入是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3 问:住户调查中的转移性收入具体包括哪些?  答:住户调查中的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惠农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以及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4 问:住户调查中的居民消费支出具体包括哪些?  答:住户调查中的居民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八类。5 问:农村家庭中持有城市户口的子女,给家中寄送的钱如何统计?  答:住户的概念不等同于家庭,如果子女取得城市户口,并在城市中生活,那么在农村住户中就不包括该子女了,这个在城市生活的子女应该单独作为一个城镇的住户进行处理。  这里是一个假设的情形:假如一户农村家庭,儿子去城市务工,长期在城市居住,并取得了城市户口,月工资收入为4000元,每月给家里的父母寄送1000元。那么,寄给农村父母的1000元,应该作为农村父母的转移性收入。城市子女的4000元收入是其工资性收入,而给农村父母的1000元,是该子女的转移性支出,将在可支配收入中扣除。6 问:目前住户调查中农民工在城市中的部分收入和消费,是不是有可能被遗漏?  答:从201391 年起,国家统计局采用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制度采集数据,实现统一抽样,并按在地原则进行统计,尤其是对家在农村又常年外出的农民工,其收支情况由原来在农村户籍地向其家人调查,改为在常住地向其本人直接调查,比较全面的掌握了农民工的收支情况。7 问:“外出农民工”、“本地农民工”“举家外出”是如何定义的?  答:农民工: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本地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  外出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  举家外出:指农村劳动力及家人离开原居住地,到户籍所在乡镇以外的区域居住。8 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采取哪种方式,调查的范围是什么?答:为准确反映全国农民工规模、流向、分布、就业、收支、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情况,国家统计局2008年建立农民工监测调查制度,在农民工输出地开展监测调查。调查范围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地域,在1527个调查县(区)抽选了8930个村和23.5万名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样本。采用入户访问调查的形式,按季度进行调查。服务业统计191  问:民用航空和水路运输量统计数据中是否包含非中国航空或水运公司数据?  答:民用航空运输量的统计对象为在我国境内注册从事运输飞行的航空运输企业,不包括在我国境内运输飞行的外国航空公司,比如港龙航空公司的运输量就不包含在《中国统计年鉴》的民用航空客货运量、客货周转量统计数据中。  水路运输量的统计范围是所有在我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备案,从事营业性旅客和货物运输生产的船舶所完成的运输量。在其他国家注册的远洋船舶不属于我国水路运输量的统计范围,它的所有数据不包含在《中国统计年鉴》水路运输量统计数据中。2 问:载货汽车是如何分类的?是否包括挂车?  答:根据现行统计制度,中国的民用车辆分为汽车、电车、摩托车、拖拉机、挂车和其他类型车六大类;载货汽车是汽车大类中的其中项,不包括挂车。载货汽车分为四种类型:重型、中型、轻型和微型,具体划分标准见下表。载货汽车重型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中型车长大于等于6m或者总质量大于等于4500kg且小于12000kg。轻型车长小于6m,总质量小于4500kg。微型车长小于等于3.5m,总质量小于等于1800kg。3 问:月度“移动电话通话时长合计(含本地)”指标数据为何与工信部公布的不一致?  答: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不一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度数据中“移动电话通话时长合计(含本地)”的统计口径包括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和移动电话来话通话时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前的统计口径仅为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4 问:PMI中的产成品库存指数为50%的含义是什么?答:制造业PMI指标体系中的各分类指数均采用扩散指数的计算方法,产成品库存指数高于50%时,表示产成品库存量环比上升;产成品库存指数等于50%时,表示产成品库存量环比持平;产成品库存指数低于50%时,表示产成品库存量环比下降。经济普查1 问:我国已进行过几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时点、对象、内容是什么?91   答:我国已经完整的开展了两次全国经济普查,分别是2004年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2008年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2013年是普查准备阶段,2014年1-3月进行普查登记,2014年下半年陆续发布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  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是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普查年份的年度资料。例如: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  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及主要资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2 问:全国经济普查包含了哪些调查?  答:2003年,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与国家编制五年计划更好衔接,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调查体系的综合配套改革,国务院决定,将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合并为经济普查,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在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之后全国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逢8的年份实施。相关附件相关附件相关附件相关文章相关附件相关附件相关附件相关文章9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