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现的早期稻作遗存及谷物的收割和加工

贵州发现的早期稻作遗存及谷物的收割和加工

ID:23741184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0

贵州发现的早期稻作遗存及谷物的收割和加工_第1页
贵州发现的早期稻作遗存及谷物的收割和加工_第2页
贵州发现的早期稻作遗存及谷物的收割和加工_第3页
贵州发现的早期稻作遗存及谷物的收割和加工_第4页
贵州发现的早期稻作遗存及谷物的收割和加工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发现的早期稻作遗存及谷物的收割和加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贵州发现的早期稻作遗存及谷物的收割和加工[摘要]贵州中水遗址近年来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谷遗存,它们与临省发现的稻谷品种不同,可能是属于适合当地高原环境、在本土生长的稻谷品种。贵州出土的早期农具中,石刀和杵臼的数量较多:其中石刀类型多样,是主要的谷物收割工具;杵臼形制简单,是主要的谷物脱壳工具。岜沙苗族人的现代生活场景是古代谷物收割、加工方式的最好诠释。[关键词]稻谷遗存;石刀;杵臼Abstract:Plentyofhistoricalremainsofcharpaddythepaddyvarietiesfoundinnearbyprovinces

2、,possiblybelongtothelocalvarietysuitabletothelocalhighlandenvironment.StoneknivesandChu-JiusarethepartofearlyfarmtoolsunearthedinGuizhou.Stonekniveshavemanykindsofshapesusedasharvestingtools.TheshapesystemofChu-Jiuissimple,ajorcerealhuskingtool.ThemodernlifesceneofBa-ShaMiao

3、sisthebestexplanationofancientharvestingandprocessing.KeyainsofPaddy,StoneKnife,ChuJiu一、贵州发现的早期稻作遗存农业的产生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革命。在我国历史上,有关农作物的分布及其传播规律,很早就有粟类作物由北而南、稻类作物由南向北、麦类作物由西向东的传统说法。大多学者都认为亚洲是人工载培稻的最早起源地,我国考古发现的稻谷遗存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为主,在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出土了大量的稻作遗存:如20世纪70年代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桐乡罗家角遗址[

4、2]发现了大量炭化稻谷。1988年在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7000多年前的稻壳遗存[3],这一发现的年代更早于河姆渡遗址。商周时期的稻谷遗存,在河南安阳殷墟、郑州白家庄、江苏东海焦庄、湖北圻春毛家嘴、汉川南河等地都有发现,较之新石器时代,分布的范围更为广阔,几乎遍布长江流域各省区,还向北扩展到黄河流域。位于云贵高原的云南,至今为止共发现野生稻采集点100余处,是我国目前唯一分布着现代野生稻的全部3个品种的省份,同时云南还发现了早期稻谷遗存。因而有学者以为:云南可能是人工栽培稻起源地之一。但云南出土的稻谷遗存时代较长江中下游地区偏晚,如:滇

5、池区域贝丘遗址的时代约距今4260年[4]、宾川白羊村遗址的时代约距今3770年[5]、元谋大墩子遗址的时代约距今3210年[6]、剑川海门口遗址的时代约距今3115年[7]。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侧,古人类遗址众多,内涵丰富。“从大范围讲,应包括在长江流域地区之内,它的稻作农业应当出现较早,也是合乎逻辑的事”[8]。早在1980年,贵州省博物馆联合黔西南州文化局和普安县文化馆,对普安铜鼓山遗址进行了发掘:普安铜鼓山清理了房屋一座,分南北两室,南室小,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5米,东西宽1.7~2.4米,南北两室内共利用5块较平整的原生石作居住面。南

6、室内及室外周围堆积有大量已炭化的农作物,分布面积8.5平方米,这种现象在与其邻近的次一级台地上的试2探方第四层内亦可见。碳化物标本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测定,其年代分别为距今3910±140年和3855±190年”[9]。报告称是农作物,会不会是稻谷遗存?由于诸多原因,现在已经很难有结论。在威宁中水的2次试掘和正式发掘中,出土了炭化稻谷。1995年、2002年在威宁中水吴家大坪大河湾先后试掘的k2、k3中,发现大量的炭化稻谷堆积:K2坑内填土较紧密,夹有陶片、红烧土和炭屑。内坑距北壁约20厘米处有红烧土夹稻谷颗粒堆积,范围约是长70、宽20

7、、厚15厘米,呈带状不规则堆积;送测碳化稻谷的C14检测数据为3120±65年。K3坑口长210、宽165、深60~68厘米,坑内堆积可分3层。其中第2层堆积为红烧土夹碳化水稻颗粒层:厚16~22厘米[10]。2004—2005年我们发掘了中水鸡公山遗址,该遗址与吴家大坪遗址相距不到1500米,都是属于鸡公山文化的遗址。该遗址与祭祀活动相关的各种坑是数量最多的一类遗迹……南北两侧的坑区别明显,北侧的坑较大,且多有火烧痕迹,坑内填土夹大量木炭、红烧土和炭化稻谷[11]。在发掘的120个坑内,经浮选,80%以上的坑内出土有炭化稻谷,稻谷的放置有两种

8、方式:一种是成团放在坑内并被烧焦,一种呈散粒撒在坑内[12]。其中的K31的第四层发现有大量成团的炭化稻米,其碳十四测定年代为3115±40年[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