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虚假新闻树立媒体公信力的思考

杜绝虚假新闻树立媒体公信力的思考

ID:23741313

大小:70.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0

杜绝虚假新闻树立媒体公信力的思考_第1页
杜绝虚假新闻树立媒体公信力的思考_第2页
杜绝虚假新闻树立媒体公信力的思考_第3页
杜绝虚假新闻树立媒体公信力的思考_第4页
杜绝虚假新闻树立媒体公信力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绝虚假新闻树立媒体公信力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杜绝虚假新闻树立媒体公信力的思考汕尾广播电视台广东汕尾516600摘要: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近年来由于社会传播环境的H益复杂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新闻产业的商品化,加上新媒体的横空出世。导致媒体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假新闻,严重地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木文对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源、社会危害,以及如何防止虚假新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应对措施2013年1月4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提高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n,对一个面对公众的新闻媒体,诚也就己意味着“公信力”。在传

2、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公信力是传媒竞争胜出的必基础之一,因为它意味着传媒公众群体中的受信任程度,意着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品牌位,也意味着媒体的社会影响以及媒体的公信力与媒体的影响力直接相联。只有兵有公信力的媒体,才会得到受众的尊重,在受众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以此培养更大更为充实的受众群,形成良性循环态势。随着社会的变革,媒体的传播环境也相应的有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得媒体传播环境日益自由化。然而自由的环境也导致竞争的激烈,从而出现了新媒体等百家争鸣的现象,也就出现了一些媒体报道中形式主义盛行,出现少有或没有实际内容的新闻。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

3、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一些报刊和网站的编辑、记者更热衷于追求新闻事件的趣味性、轰动性、新奇性,而忽视了对新闻存在的根木特性即真实性的追求,虚假新闻报道越来越多。这是实际工作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新闻报道中的反映,这种新闻多半事实很少,空话很多,形似饱满,实质枯槁,论其新闻价值却寥寥无几,从而导致媒体公信力的下降。因此,木人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浅谈自己的一点学习认识与看法。一、媒体公信力的概念及其影响要素媒体公信力,是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所谓媒体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凭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向广人受众提供客观、权威的资讯信息而获得普遍社

4、会认同①。简而言之,媒体公信力就是一个媒体被公众信任的程度。媒体公信力是在一个较长的过程逐渐积累,渐进形式的。影响他们因素很多,例如媒体的属性、制作理念,媒体的制度健全程度等,不过,媒体是否具备公信力最终是体现于三个方面:发掘信息能力、经营制作理念与媒体的态度。首先,媒体是否有着充足的信息来源,强大的搜集信息能力,能经营性地向受众提供全面、充足的信息资讯,能否经常获得权威的来源,让受众在接触媒体吋能获得对于信息需求的满足,尤其是重大、突发新闻事件发生吋,当受众诉之于媒体吋,媒体能提供充分、权威的信息,解疑释惑。例如2003年“非典”发生期间,在私底下传播的各种小道

5、消息一直让市民人心惶惶,无所适从,直到正规主流媒体发布权威的消息后,才使得人心初定,作为公共传播机构的媒体,苏公信力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其次,媒体是否真正以受众为核心,恪守“真实是媒体的第一生命力”这一理念,在采编新闻信息的过程中执着追求,尽最人努力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向受众发布点最接于事实本身的新闻信息。反之,一个经常发布不实消息,虚假新闻的媒体,会让受众丧失对其基本的信任,这样的媒体是毫无公信力可言的。第三,媒体必须要具备一个客观公允的立场来进行新闻事实与事件的报道。不能因为受到利益或者来自于某方面的压力而有所偏私,在报道中进行有意的取舍和曲解。在市场经济条

6、件下,新闻传媒的产业性日益突出,媒体如何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避免一味受商业利益左右,是值得媒体思考的问题。二、媒体公信力的现状在我国,媒体用国家所属的频率资源,承载着党的宣传喉舌的功能,是宣传党的各项方针、路线及政府各相关部们发布信息的平台,党和政府的权威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成就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普通的受众,对我们的新闻媒体都怀着一种单纯的信任与依赖。只要是报上登的、电台和电视台播出的,就无条件地怀着一份信任。然而,这并非表明我们的媒体真的就具备了很高的公信力。相反,自从我国媒体摆脱由国家拨款,开始事业与产业剥离的发展以来,走向市场的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

7、动下,各种资本介入带来的体制多元化和管理多样化,对一些人违反新闻道德准则带来利益诱惑;传媒之间的市场竞争加剧,也导致一些传媒和从业者行为失范,职业操守屡屡突破“红线”。近年出现的一些假新闻的典型个案,从职业角度看,是因为一些从业人员为了工资、奖金乃至“黑色收入”,不惜撰写假冒伪劣新闻并见报、播出;从行业角度看,则由于有些媒体为了利润和市场效益,不顾散布不实信息,刻意追求轰动效应和独家效果,以期强化品牌和市场影响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做出了不少破坏媒体公信力的行为。其中,不良广告、低俗新闻、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就被并称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极大的

8、损伤与破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