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制止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的

探讨制止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的

ID:23837365

大小:6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1

探讨制止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的_第1页
探讨制止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的_第2页
探讨制止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的_第3页
探讨制止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的_第4页
探讨制止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制止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制止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的制止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的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制止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新闻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然而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  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成了新闻。本文就如何制止此类情况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新闻工有偿新闻虚假新闻    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报道必须真实,无数新闻工作  者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  不无遗憾的是,新闻失实的情况经常发生,新闻

2、传媒的信  誉和新闻工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新闻为什么会  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  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  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我们新闻工探讨的理由。    一、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的范畴    有偿新闻:凡在采访中直接或间接获得了采访对象的    好处(包括金钱、礼品、招工招干、入学旅游、娱乐、餐饮等)    并撰写出制止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的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稿件或制作出节目公开发表或播出,不论其稿件    或节目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均可视为有偿新闻行为。    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

3、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    有虚假成分的报道。凡虚假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新    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任意凭着    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    二、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的关系    我认为有偿新闻中一部分是虚假报道,一部分是真实    报道,即新闻本身就极具有新闻价值,只是由于记者拿了  “红包”使之变成了有偿新闻,这种有偿新闻并非虚假报道。  另外,有偿新闻中都是虚假报道。虽然极少数新闻具有新  闻价值,但由于记者将“红包”拿在手中致使其“手下留情”,    玷污了新闻的真实性。    本人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某些记者在采访中

4、直接或间    接获得了采访对象好处而有意去美化新闻,片面的报道新    闻;对批评性新闻,因获取“红包”而不进行报道。有偿    新闻往往是虚假新闻罪魁祸首:    (一)有偿新闻是导致虚假报道的重要根源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有偿新闻很难做到客观真实    地报道新闻。虚假报道的动因就是片面追求金钱的恶果。  例如,一些新闻媒体为了片面的追求发行量、追视率,  不惜刊登直接制造的“虚假新闻”。很多报刊每年都评出  当年的十大“虚假新闻”,这些假新闻真是耸人听闻。譬  如说“纸包子事件”是记者从头到尾一手炮制,且造成恶  劣的社会影响和后果,引起受众恐慌。新闻记者在追求金

5、  钱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用自己最为宝贵的职业操守———  社会的公信力为代价谋取金钱。    如果新闻传媒向社会发布虚假信息,可能造成的后果  是无法估量的。在社会政治方面,会使新闻工作失信于广  大读者,读者有理由怀疑其他报道的真实性,甚至会进而  怀疑那些真正的舆论监督报道;在经济活动方面,则会扰  乱视听、败坏秩序。甚至,报道对象会据此认定传媒是可  以被收买的,一旦如此,少数人的甘心堕落会使正派的新  闻同行无故蒙辱。    (二)有偿新闻导致“有偿不闻”    有偿不闻就是有偿新闻的变种,最典型的例子———  山西煤矿封口费事件。当地负责人和煤矿主为隐瞒真相,  分别

6、对采访事故的一些新闻单位记者进行金钱贿赂。引起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违纪记者给予了严肃查处。    由此可见,有偿新闻的蔓延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后果“有  偿不闻”。有偿不闻即新闻从业人员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责  的过程中,由于接受或变相接受了被监督方的贿赂,就对  他们的理由不予报道。    三、新闻与社会责任    从许多真实案例中发现:虽然收受“红包”的记者数  额并不高,但为什么会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并在全社会  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就需要反思新闻,回归媒介社会  本位角色。    简介:王维先,男,(1968年8月——),在中央级媒体驻省记者站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具备  新闻采访

7、资格。有独立新闻调查,采访,编稿能力。    •10•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11月25日ChengShiJianSheLiLunYanJiu•理论前沿•    从记者自身来看,记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社会的  良心,担负为党,为人民群众的重任。所以一旦公众得知  记者收贿导致“虚假报道”或“有偿不闻”,便产生极大  的心理落差。同时,也干扰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对我国  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否定或歪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