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阈下对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反思

后现代视阈下对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反思

ID:23757094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0

后现代视阈下对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反思_第1页
后现代视阈下对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反思_第2页
后现代视阈下对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反思_第3页
后现代视阈下对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反思_第4页
后现代视阈下对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现代视阈下对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后现代视阈下对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反思林榕料(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州350007)[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学前双语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审视当下我国的学前双语教育,应突破线性思维,树立多元文化意识;突破传统教育经验模式,突出课程母体构建的关联性;突破跨语言社区瓶颈,促进儿童双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双语教育;学前教育“全球化”(globalizaion)现象显示出一种全球范围内资本与商业的流通,并使所有国家都进入了一个超国界的市场运作机制,同时影响到了当今文化与教育的

2、全球化。全球化必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语言交流的媒介问题。这正是我国学前双语教育受到社会广泛重视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中国人已然是世界人,而世界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掌握一门甚至多门外语,熟悉各国文化,能够与各国人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英语已成为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在全球化背景下,合作办学开辟了教育的新篇章,越来越多的国家引进了世界上优质的教育资源,而这些都意味着学生必须具备双语交际能力,也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应用双语教学的基本功。如此一来,培养学生掌

3、握多门语言也成为现代教育改革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国内多数学前双语教育混淆概念,教学理念偏颇,教学模式生硬,甚至徒有虚名,因此很有必要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审视当下我国学前双语教育,以此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一、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现状在我国,各校开设“英语课程”一直是政府的规定行为,但只限定在小学及其以上的学校,学前双语教育尚未纳入国家办学计划中。“文革”前从初一开始学英语,2001年秋季开始,教育部要求全国小学从三年级起普遍开设英语课,但是许多经济发达城市都提到了小学一年级。导致这一行为的直接原因就

4、是升学考试的需要。然而,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刻影响,英语学习越来越低龄化,民办英语幼儿园风生水起。在一些大中城市,许多幼儿园纷纷开设英语课程,英语教育成为各幼儿园竞相推崇的特色教育。有调查显示,在经济发达地区,74.1%的幼儿园从3岁起就开设了英语或双语教育活动。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和实施,全国各地民办幼儿园得到进一步发展,从城市到乡村已基本达到全覆盖,由此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学前双语教育。可见,学前双语教育虽然还不是政府行政规定的主流教育,但它已经是当今社会公众普遍

5、关注的教育领域,并占有相当大的教育市场。不过,这也使得当前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社会性矛盾非常突出,具体表现为:社会有需求、政府无主导;市场有需求、师资无保障;高校师资培养有计划、就业不对口不对称等,暴露了学前双语教育在我国的窘迫状态,亟待我们调整视角,重新深刻认识在全球化背景下将“中国人”培养成“世界人”的过程中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价值。二、开展学前双语教育的依据(一)理论依据“双语教育”(bilingualeducation)-词出自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之手。在古罗马,拉丁语是他们的通用语言,但罗马文化发源于

6、古希腊,因此昆体良最早提出希望学龄前儿童先学会拉丁语(母语),再学习希腊语(二语)。1959年,加拿大神经生理学家从大脑生理学的角度,对导入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作出解释,认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期在4到10岁。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对大脑的多元功能和不同区域的特殊认识能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人具备各种不同的智能,其中即包括语言智能。这些科学发现都支持在早期开展第二语言的学习。(二)实践依据当今,学前双语教育不仅在加拿大、美国、新西兰、卢森堡等双语或多语国家获得了成功,而且在许多单语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保

7、加利亚、匈牙利等也获得了成功。国外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双语人才或追求共同的语言,更多是源于文化认同、社会稳定等社会和政治的需要,也是基于民族和谐共处、避免国家分裂的考虑。只有借鉴世界各国学前双语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三、对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反思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泛文化思潮,它以反思、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问题为出发点,倡导异于现代性的新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与思维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反本质主义、反理性主义

8、、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要求教育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性目标,注重精神与个性,强调知识的整合与生活的本源性等,这对发展我国学前双语教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一)突破线性思维,树立多元文化意识首先,后现代教育弘扬多元文化思想,注重文化与价值的多元性,反对灌输与压制,提倡创造与实践。在我国,56个民族各有各的语言,而汉语是官方语言,受教育者都应掌握,因此双语教育其实自古就长期存在,而,当下的“学前双语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