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应用

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应用

ID:23772933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0

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应用_第1页
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应用_第2页
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应用_第3页
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应用_第4页
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应用陈肇平李清水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放射科,广东中山528415[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64排128层)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患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64排Brilliance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扫描,右上肢静脉团注入造影剂优维显60~70mL,注射速率4.0~5.0mL/s。采用触发扫描技术,先选好跟踪层面,待CT值达到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扫描,并将原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VR)及MIP、CPR、MPR等多种成像方

2、式进行诊断。结果42例患者图像清晰,对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颅内动脉及其一级分支显示良好,且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诊断结果为39例病变。结论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逐步取代DSA,其安全可靠,简便快捷,图像清晰,具有多种后处理方式,为头颈部血管疾病提供更多、更可靠信息,具有优越的临床应用价值。.jyqkail protected]。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头颈部血管疾病发病率也显著上升,成为长期困扰患者的常见病之一,严重危害人们的身

3、体健康及影响正常生活。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影像学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中也逐步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迅速兴起,其图像质量、扫描速度及后处理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64排螺旋CT具有极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在数据采集和图像后处理方面表现突出[1],因此,CT血管成像(CTA)现已成为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一种简单快捷、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抽取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共42例疑患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成年患者,回顾性总结分析其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的影像学资料,以探讨多

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具体表现为肢体乏力、感觉障碍、眩晕、头痛、头晕、晕厥及复视等临床症状,怀疑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42例患者进行头颈部CTA扫描。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3~89岁,平均49.5岁。1.2检查方法采用的64排Brilliance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扫描,冲水加造影剂团注,造影剂为优维显370,量60~70mL,右上肢静脉进针,注射器为双筒高压,注射速率4.0~5.0mL/s;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

5、0mA,探测器组合64*0.645,螺距0.923,旋转时间0.5s,FOV250mm;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至颅顶,采用触发扫描技术,跟踪层面定在主动脉弓高度,触发点选择降主动脉,触发值150,延迟时间4~5s,待CT值达到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扫描。并将原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EBIP、CPR、MPR等多种成像方式进行诊断。1.3图像后处理后重建横断位图像层厚为1.0mm,层间距为1.0mm,传送至EBIP)、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及血管拉直重建。联合各种后处理方式,局部放大、

6、旋转病灶,调整窗宽窗位,测量相关数据,并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诊断。2结果42例患者图像清晰,血管提取完整,无明显杂乱软组织或骨骼影重叠,对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及其1~2级分支、颅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显示良好,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临床最终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梗死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CTA图像显示42例患者中39例血管存在病变,包括颈动脉粥样硬化12例(其中有临床狭窄意义7例)、椎动脉粥样硬化10例(有临床狭窄意义6例)、椎动脉开口或发育异常3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例、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7、5例、颅内动脉瘤7例。3例血管未见异常。3讨论3.1扫描技术优质的CTA图像取决于清晰、可靠的原始横断位图像,所以扫描技术在CTA成像中尤为重要。在扫描前,务必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由于造影剂的注射速率较高,全身发热等反应是很常见的现象,须提前告诉患者以避免不必要的紧张;以及固定头部位置的必要性,不要移动身体,不要做吞咽等动作,以避免出现伪影,误导检查结果[2]。对于触发点的选择,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范围较大,但邻居心脏,搏动明显,容易导致触发点的溢出而错过扫描的最佳时间,宜选用搏动相对较小的降主动脉。血管

8、内造影剂的浓度大小是衡量头颈部CTA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而造影剂的浓度取决于造影剂的剂量、注射速度和扫描延迟时间[3]。在后期图像处理中,特别是VR成像时,为易于将动静脉分离,对于心功能低下、患有慢性心衰或临床具有典型的血管闭塞症状老年患者,须根据经验,适当调整触发值和延迟时间。3.2图像后处理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各种CTA后处理软件更新换代,并且处理速度也显著提升。现时工作站去除骨骼、提取血管的过程已缩短为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