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多功能内镜给氧面罩在老年无痛纤支镜检查中

自主研发多功能内镜给氧面罩在老年无痛纤支镜检查中

ID:23798380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自主研发多功能内镜给氧面罩在老年无痛纤支镜检查中_第1页
自主研发多功能内镜给氧面罩在老年无痛纤支镜检查中_第2页
自主研发多功能内镜给氧面罩在老年无痛纤支镜检查中_第3页
自主研发多功能内镜给氧面罩在老年无痛纤支镜检查中_第4页
自主研发多功能内镜给氧面罩在老年无痛纤支镜检查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主研发多功能内镜给氧面罩在老年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主研发多功能内镜给氧面罩在老年无痛纤支镜检查中【关键词】多功能面罩;给氧;支气管镜应用丙泊酚作无痛纤支镜(FB)检查克服了常规FB检查时患者应激反应造成的生理、心理上的不适,在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1~3〕。但在麻醉过程对于心肺功能差的老年患者,会发生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下降,尤其是严重者需停止检查,进行抢救〔4〕。这无疑阻碍了无痛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为提高无痛FB检查的安全性,我们自研发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内镜面罩(专利号200820122117.7)提高供氧性能,初步取得了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多功能内镜面罩的组成及功能在硬透明无毒硅胶罩体上(根据脸部的大小及特征设计罩

2、体的不同形状及大小)设置有连套式医疗检查导管接口,该医疗检查导管接口入口设有活动封盖,接口是由依次套接有数个不同直径的插口套管,连套式医疗检查导管接口可以接入不同型号的纤支镜及胃镜。此罩体进气接口上套接有可旋转套管,可旋转套管与罩体进气接口的周壁相应位置上分别开设有周向槽孔,通过可旋转套管的旋转来调整面罩对外开口度的大小,可以调节重复吸入气的大小,从而可以调节吸入氧浓度。  1.2研究对象40例因COPD、咯血、肺部阴影、肺不张等原因需做FB检查或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治疗者,男29例,女11例,年龄65~75岁,体重40~77kg,分为观察组(F组)20例与对照组(C组)20例。检查前

3、禁食、禁水12h以上,无麻醉前用药史。  1.3方法检查时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电图(ECG)。在检查床上取仰卧位,用18号或20号套管针在肘部或前臂静脉穿刺,建立通畅静脉通路。先静注枸橼酸芬太尼0.025~0.05mg,以丙泊酚2.0mg/kg作为诱导剂量于40~60s内由静脉注入,待患者意识消失及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检查。若检查时间较长,根据患者情况分次追加异丙酚30~50mg/次。检查时患者保持自主呼吸。若气管镜进入气管后患者仍有呛咳躁动,则经气管镜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2~3ml表面麻醉或追加异丙

4、酚30~50mg。F组使用自研发多功能内镜面罩给氧,置内镜面罩于患者口鼻部,用固带固定,再将供氧气管与简易人工呼吸器连接,人工呼吸器接口和面罩延长管15cm标准接口相接,调节氧流量至5~6L/min,并在检查时给予8~16次/min的挤压简易人工呼吸器,按照患者呼吸频率辅助患者呼吸。C组使用双腔鼻导管给氧(5~6L/min)。分别于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记录患者SBP、DBP、HR及SpO2值。记录诱导后眼睑反射消失、检查时间、恢复时呼之睁眼、正确对答及自己坐起等出现的准确时间,同时观察并记录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5、2结果  2.1HR及SpO2变化C组注药检查过程中SpO2较F组明显降低(P<0.05);F组SpO2在注药检查过程中较麻醉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与诱导前相比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压变化两组于注药检查中SBP及DBP均有所下降(20~30mmHg),但在检查接近完成及完成后迅速恢复正常。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其他项目比较F组与C组诱导眼睑反射消失时间分别为(2.64±0.71)与(2.34±0.69)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6、0.05)。检查完成时间及丙泊酚用量:F组检查完成时间为5~7min,平均6.0min;丙泊酚用量80~150mg。其中治疗6例,完成时间为6~12min,平均为9.0min,丙泊酚用量120~200mg。C组检查完成时间为3~12min,平均7.5min,丙泊酚用量120~250mg,其中治疗7例,完成时间为15~25min,平均为20min,丙泊酚用量200~350mg。两组间检查完成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和治疗,全部病例检查结束后恢复迅速。两组患者恢复时呼之睁眼、正确对答及自己坐起等出现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成功率

7、均为100%,检查中未发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表1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SpO2、HR、SBP和DBP的变化与C组注药检查中比较:1)P<0.05  3讨论  FB是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的重要方法之一〔3〕,也是一种侵入性应激性刺激,常规的FB检查时传统的麻醉方法是在咽部作局部喷雾表面麻醉,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检查,让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同时操作造成的痛苦常导致患者HR增快,血压升高及心律失常,特别是对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患者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如严重的心律失常,脑出血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