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台湾文学的人文主义脉流学毕业论文

当代台湾文学的人文主义脉流学毕业论文

ID:23806723

大小:5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0

当代台湾文学的人文主义脉流学毕业论文_第1页
当代台湾文学的人文主义脉流学毕业论文_第2页
当代台湾文学的人文主义脉流学毕业论文_第3页
当代台湾文学的人文主义脉流学毕业论文_第4页
当代台湾文学的人文主义脉流学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台湾文学的人文主义脉流学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台湾文学的人文主义脉流学毕业论文对于当代文学思潮,人们常以“派”和“乡土派”的二分法加以描述。近来,有人注意到由官方所主导的所谓“三民主义文艺”也应以尊重的态度承认它的存在。①然而,对于时隐时显地贯穿于当代台湾文学全过程的又一重要脉流——人文主义思潮,却尚未有人论及,本文试图对此脉流加以勾勒,以弥补台湾文学思潮论述中的不足。  一、《文学杂志》与梁实秋人文主义理念  当代台湾文学的人文主义脉流,早在50年代就已萌生。当时推动这一思潮的是夏济安创办的《文学杂志》。该杂志具有如下鲜明特点:  其一,远“”而重“人生”的倾向。在创刊号中,编者就开宗明义地赋予刊物以“文学”的定位:要办得让

2、读者认为它“还称得上是一本‘文学杂志”。这一表白,实际上是针对着当时甚嚣尘上的、早已沦为反共政治附庸的所谓“战斗文艺”而发的。而在刊物存在的4年(1956年9月一1960年8月)间,其发表的作品基本上符合其宗旨。  《文学杂志》正是在反对和避免沦为政治工具或藏入象牙之塔的两个极端中,建立起文学描写人生、发掘人性的主要方向。它认为,对丰富复杂的“人性”的挖掘,是文学存在的价值之所在。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通过人生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个人内心上和人与人关系间存在的微妙复杂的种种状态。为此,夏济安强调作家通过了解旧文化以摸透“中国人的脾性”,才能对善、恶有现实的认识,知晓人心活动的来龙去脉。②

3、夏志清认为:“人心的真相,最好放在风俗的框子里来描写。”④出于这种人生和人性的要求,夏氏兄弟针对中国文学的传统格局,提出了加强人物的心理描写、刻划善恶难分的复杂性格等准则。  其二,提倡朴实、理智、冷静的作风。甫创刊,编者就表示要“苦干、硬干、实干”,推崇“作家的学养与认真的态度”,宣称不想标新立异,只想脚踏实地,用心写好几篇文章:“我们并非不讲求文字的美丽,不过我们觉得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说老实话。”⑧当然,在这种朴素文风后面的,是一种理性、节制的人生。而它的出现,显然也是针对“战斗文艺”的浪漫文风的一种反拨。  梁实秋的“人性论”其实有两个要点。一是基本人性不变,“无分古今,无间中外

4、,长久的普遍的没有变动”;二是人性不同于兽性,“人有理性,人有较高尚的情感,人有较严肃的道德观念,这便全是我所谓的人性”。⑩从这出发,梁实秋所提倡描写的人生和人性,乃是倾向于常态的而非畸形变态的。他从白壁德有关人生三境界的说法中得到启示,认为最普遍的人群乃介于禽兽和圣贤之间。因此“人性”是“二元”的,即包括着欲念和理智两端。人之所以为人,即在以理智控制欲念,以道德——内心的一种抉择节制的力量去制约兽性。“人在超越了境界的时候,运用理智与毅力控制他的本能与情感,这才显露人性的光辉。”⑥而在这标准下所创作的文学才具有永久的价值。当然,这并不是说文学创作绝对不可把变态的人物作题材,重要的是能

5、保持一个冷静的态度,自己不卷入这罪恶的旋涡。  与描写常态人生和普遍人性相适应,梁实秋倾心于古典、理智、节制的文风。他认为,古典主义者所注重的是艺术的健康,健康是由于各个成分之协调的组合和合理的,制裁的总枢纽便是理性。⑩文学的效用不在激发读者的狂热,而在引起读者的情绪之后,予以和平的宁静的深思的一种舒适的感觉。文学固然可以发泄极丰烈极壮伟的情感,但在抒泄情感之际,自有一个相当的分寸,须不悖于常态的人生,须不反乎理性的节制。这样健康的文学,才能产生伦理的效果。⑥无疑梁实秋的这些理念同样给予《文学杂志》相当的影响。《文学杂志》对朴实文风的提倡,乃至夏志清对于以冷静态度去处理变态人物题材的张

6、爱玲作品的推崇,显然都有其渊源。  梁实秋文学理念的第三个特点,在于其融汇中、西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受白壁德影响甚深。他承认白壁德“若干思想和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颇多暗合之处”,其强调西哲理性自制的精神,孔氏克己复礼的教训,释氏内照反省的妙诱,影响所及,“使我踏上平实稳健的道路。梁实秋在五四全盘反传统的文化主流下,对中国传统文化仍持审慎、保守的态度,希望在吸收西方某些先进思想的同时,注意挖掘和保持儒家文化的某些固有美质,如提倡个人克制和遵循道德准则,追求人性的均衡等。《文学杂志》的中、西并重的办刊方针,显然又和梁实秋如出一撤。  二、人文主义和主义的纠葛  正当以《文学杂志》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7、脉流出现于文坛时,另一反拨“战斗文艺”的思潮——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也正在酝酿和,并在60年代压过“战斗文艺”和人文主义思潮而成为文坛主流。总体而言,人文主义作家对现代派文学持否定的态度。这首先是由于观念、人生态度和文学理念等均有显著的区别,前者以健康、理性、均衡、道德等为标帜,后者以唯美、颓废、虚无、非理性等为特征。同时,也因为二者的西方文学渊源不一样,即人文主义作家仍和五四知识分子一样取法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西洋文学,而现代主义文学却更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