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有效使用

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有效使用

ID:23818020

大小:57.37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10

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有效使用_第1页
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有效使用_第2页
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有效使用_第3页
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有效使用_第4页
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有效使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有效使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学习材料—2丛山北京师范大学沈阳附属学校-18-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有效使用丛山内容提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要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统揽全书,宏观把握;研究知识的内部结构,做到认真研读,微观吃透;研究知识的外部联系,做到整合资源,建立链接;研究知识的编排层次,做到有机梳理,主线教学;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做到明确目标,化归转化;研究教材的例题习题,做到注意四度,拓展延伸,达到懂、透、化三个层次。关键词:教材、课程、教材观、课程教材、授课教材、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递进教学、整体教学、备课、教育价值、学习过程、知

2、识结构、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国家课程校本化。一、问题的提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位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学科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用案例的形式,道出了教师在备课中处理教材的真谛。教学是一项富有创造意义的劳动,获得成就的前提是教师要把

3、教材弄懂、弄熟、研究透。有位著名特级教师在谈到优秀教师的成功条件时,非常推崇在备课上的功夫,他认为:“教师备课,要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放在深入研究教材上”。他说,“-18-教学上这法、那法,研读不透教材就是没法。作为教师,要想教育教学有所成就,必须在教材深入研究上花大力气,只有把教材分析透、整合透,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要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统揽全书,宏观把握;研究知识的内部结构,做到认真研读,微观吃透;研究知识的外部联系,做到整合资源,建立链接;研究知识的编排层次,做到有机

4、梳理,主线教学;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做到明确目标,化归转化;研究教材的例题习题,做到注意四度,拓展延伸,达到懂、透、化三个层次。但是,在现实中的课堂教学,经常看到一种现象:教学脱离课程标准要求,教材被边缘化,学习法八股化,课程呈习题化。为了应付考试,盲目作大量、机械地考试训练。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忽视学生科学的学习,没有做到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严重阻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发挥好教材的应有的功能呢?教师加强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是基础,提高教材使用的有效性是关键。二、教

5、材1.教材所谓教材,就是以教科书为主体、包括其他教学配套资源在内的课程资源。-18-教材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教育理念和一个国家、地区基础教育的水准。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内容呈现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2.教材的功能(1)信息源功能:教材为学生选择与传递有价值的真实信息和知识;(2)结构化功能:教材的信息组织是体现一定基本思路的结构化体系,以帮助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3)指导性功能: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引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三、教材观1.几个“不等于”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不等于“圣经”,教材不

6、等于教科书,教材不等于课本一类的印刷物,教材的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等。教材所选取的知识,基本上是本学科基础的、主要的、已经定论没有争议的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完全以编选好的教材为中心,且局限于与考试有关的教材内容,忽视、忽略、冷落有利于学生心性提升、人格塑造、素养积淀的材料的补充和选取,那么势必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封闭、能力低下,注定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与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启蒙教育无缘。学生唯考试、唯教材,成为崇尚教材、应付考试的“奴隶”,不可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的同时,对教

7、材保持清醒的认识,做到“读书不为书所累”,达到辛弃疾“-18-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的境界。2.课程教材与授课教材日本学者伊藤信隆,分别从课程论与教学论两个角度,对教材的界定:授课教材自然事物与现象课程材料教学媒体社会生活经验实验观察等材料课程教材课程标准内容教科书学术概念单元素材教案教材,可以从“课程教材”与“授课教材”两个维度来认识;既有“静态”教材,也有“动态”教材;既有“显性”教材,还有“隐性”教材。四、合理优化教材的基本策略1.树立新教材观基于新教材观,教师研究和优化教材要从授课教材、动态教材、隐性教材上多下工

8、夫,弥补原有教材的不足,使教材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立体感”;让教材更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丰满度”;同时,教材的深入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机遇。2.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建设课程教材是优化教材的知识转型时代的选择。(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